一下午不停歇的課上完,冰美式藥效已過,池也腦袋暈眩,食欲缺缺,一想到堆滿人與熱氣的食堂胃就翻湧。
她索性背着包晃悠到操場,在一旁将身上累贅物品乖巧擺放,戴上藍牙耳機,深呼吸,咬着牙在音樂節拍中跑了幾圈。
大汗淋漓,運動伴随多巴胺分泌,下午突如其來的down情緒在熱情音樂裡被重新挑動,池也小喘着氣繼續繞着操場走,刻意讓腦袋什麼都不想,卻忽然覺得:今天的風其實是溫柔的。
離晚課還有一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來不及去吃個飯,但是現在去教室又太早。
将鬓間被汗濕的淩亂發絲捋到耳後,池也重新背起包,幹脆到教學樓群中的圖書館學習一會兒再去上課。
一口氣刷完一套雅思閱讀,放下黑筆,拿起紅筆,翻開答案一一批改;池也看着不甚滿意的正确率,皺皺鼻子,翻來覆去咀嚼那幾題錯題,還是殘留幾道束手無策,隻得先圈點起來。
肩頸發酸,但腦袋卻是清明多了,池也放下筆,合上書,邊捏捏自己的脖頸邊拿起手機,小小休息一下。
點開聊天軟件,便憶起自己中午逃避掉的問題,池也呼出口氣,還是再點開與向訣的對話頁面。
其實問題很簡單,不過希望描述一下B大與分享高三學習經驗。
池也看了眼時間,離晚課開始還有十幾分鐘,幹脆動身路上順便打字回複一下吧。
于是站起身收拾書包,離開圖書館,伴着B大獨特的白玉蘭味的夜風,池也捧着手機認真敲着鍵盤組織語言。
關于B大,她好像也沒有什麼發言權;高考前信誓旦旦地在每一個關于“目标”的問題旁填寫京市—其實不過一個關于A大的隐喻。
小心翼翼地将夢想光明正大地在陽光下暴曬,卻不料撞上天氣預報未提及的大雨傾盆一場,而她被淋成一隻狼狽落湯雞。
查出成績,名字與分數已黃色紅底的狀态在榆中校門口迎風招搖。所有人都恭喜她:終于熬出頭了,985應該可以任選了。
可池也明白:985任選其實等同于Top無緣,所謂的任選也隻不過是踩着分數線的有範圍的選擇。
一番綜合考察下,還是超出所有人預期地選擇了B大,但至少爺爺奶奶很滿意。
而關于大學生活,她好像沒什麼實感。
沒有參加缤紛的社團,沒有偶遇所謂Crush,聚餐聯誼團建自有無數理由可以拒絕;擠出來的時間全部投入綜測得分,掙取學時,GPA可以高些再高些……
一學期下來,認得出的同學不過十個手指頭,出學校聚餐的次數少得可憐,捧着咖啡熬夜隻為趕DDL;但她同時也可以将圖書館每個區域捉摸得一清二楚,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部門任務,可以避開一切内耗的社交,可以安安心心地讀自己的書。
她終究沒有過上自己曾幻想的大學生活,也并沒有想象中的自由與幸福。
關于高考的神秘力量,好像隻是東亞文化圈的一場自娛自樂的炫彩泡泡般的謊言。
池也有時也忍不住懷念高中時蒙着眼睛隻知道往前跑的自己。
但是畢竟寫給高三學生,池也隻認真從旁人處借些經曆拼湊成一份光鮮亮麗的“大學初體驗”。
學習經驗——好像更沒有什麼可以說的。
她并不聰明,也上不起什麼名師補課;能相信的永遠隻有“勤能補拙”。
泡在書店和圖書館是常态,錯失的一分需要用幾十倍的時間的彌補,得出正确答案依憑一整頁草稿。上課不敢走神,課後時間不敢浪費一分一秒。
但就算這樣,也沒有求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關于高三的記憶中小心翻找,池也還是認真憋出了四五百字的學習雞湯,無非老生常談的認真專注努力。
但或許,這就是學習的真谛。
最後的最後還是忍不住給高三寫下一句
“請永遠永遠——不要讓未來的你後悔。”
點擊“發送”,池也才大夢初醒:
原來離嶄新的再一次高考不過百來天,原來她已經逃離了榆城沉悶的夏天,從高三生到大學生不過是榆中到B大的距離,但是這一段路池也走了磕磕絆絆的十二年。
還是會恍惚,在一刹那回到堆疊的卷子前,面對慘淡的分數,鮮紅的勾與叉,一撇一捺中憋着的情緒,見證了一切的潮濕的枕頭…
她越來越深地體會到:
原來高考是一陣生長痛,一段清醒夢。
但還是感謝,感謝十八歲的池也。
至少她讓十九歲的池也沒有後悔。
對話框空蕩,綠色的消息擠滿屏幕,關于高三與大學的好與壞都以文字形式轉存。
池也将手機揣進口袋裡,像整理錯題一樣整理自己的記憶,走進明亮的教室,榆城昏暗的一切被驅趕。
一顆蘋果大的心髒,重新明亮。
講台上廣概老師進行案例分析,屏幕上閃過K記的漢堡,池也後知後覺地覺察到餓。
捱過四十五分鐘,趁着課間十分鐘她快速奔至便利店,在貨架上挑挑揀揀,還是隻買了個三角飯團。
在收銀台前等着結賬的瞬間,池也忽然望見一旁冰箱上貼着的“三得利沁水第二瓶1塊”标識,猶豫一瞬,上前拿了兩瓶三得利烏龍茶。
結完賬又略微後悔,明明更喜歡喝檸檬味沁檸水的不是嗎?
早上某人書包側邊好像塞的是烏龍茶。
他應該是喜歡喝的…?
記憶突然回溯,一切模糊的細節都清晰可見,池也第一次讨厭自己的記憶力。
算了,畢竟可是免費的修車服務。
走出便利店,池也看着自己手中冰涼涼的烏龍茶,有點找不到理由的惱,有點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