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微亮,秦灼剛浣手淨面,正拿手巾擦臉,便聽門外有侍人叫道:“甘郎,外頭有人求見,說是你要的清釀。”
秦灼将手巾擱在架上,揚聲說:“是我要的,請人進來吧。”
門輕響一聲,進來的不是陳子元,卻是一個瘦瘦小小的女孩子。
這是阿雙第一次登門來找秦灼。她在宮中待過一陣,公主府難保沒人認得她,她冒險前來,恐怕出了事。
秦灼仍按捺住神色,關門讓人進來,确保外頭無人,才低聲問道:“怎麼是你來,子元呢?”
“小秦淮回來了人,陳郎天不亮就去打探,到現在都沒回來。妾怕出了什麼意外……”
***
小秦淮重新經營,歌舞絲竹隐隐透出窗外。
閣子裡密密拉着帷幕,紅珠坐在案邊,雙手嚓一聲拔出一把刀。
長三尺,貔貅紐,虎頭紋,刀鞘鲨皮,紋樣是半隻白虎。
紅珠認識這把刀。
這是秦文公曾經的佩刀,本有一對,這正是其中之一。
她驟然轉頭後瞧。
陳子元正被堵着嘴五花大綁捆在柱上,竭力掙紮着,口中含糊不清地嘶喊什麼。
紅珠冷聲道:“搜身。”
兩個彩衣女子當即上前,把陳子元裡裡外外搜了個遍,從他懷裡翻出一隻香囊,奉到紅珠面前。
香囊本是配飾,怎麼也該挂在腰間,這人竟藏在懷中,想必珍藏許久。
紅珠打開一瞧,裡頭别無二物,隻有薄薄一張紙箋。
庚帖一封。
字迹稚嫩,生辰是中元……
她一瞧名字,心中大震。
這是秦溫吉的庚帖。
紅珠快步走到陳子元面前,将陳子元口中布團拽出來,急聲問道:“你真的是陳子元?少公的近侍陳子元?”
陳子元大聲嗆咳:“我早就說是,你非不信……”
“甘棠是不是殿下?殿下的腿不是斷了嗎?”紅珠面色焦急,“殿下怎麼在影子身邊?!”
陳子元正一頭霧水,“什麼影子,哪來的影子?”
紅珠與他分說不清,忙叫人給他松綁,閣外便匆匆傳來腳步聲。翠翹打簾進來,氣喘籲籲道:“姐姐,公主府甘棠來登門要人了!”
一霎間,紅珠身體輕輕顫抖起來,她慌忙轉身,一時卻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再開口聲音已啞:“請甘郎去我的閣子,我馬上去面見。不可冒犯,一定要禮待!”
***
紅珠閣中仍殘有焚香氣味,也浮動着淡淡脂粉氣。秦灼聞不太慣,但這些香料應是上乘,倒不刺鼻。
秦灼負手立着,聽得身後門響,側過半個身子。因為之前起過沖突,臉上也沒帶幾分笑意,隻深深看向來人,低聲說:“我兄弟行事魯莽,有所沖撞,我在此賠罪。紅珠娘子,你将人帶來,你想問的,我會一件一件說給你聽。”
紅珠不說話,靜靜凝視他。
陳子元從她身後沖入門中,在秦灼面前跪倒,口中叫道:“殿下!”
秦灼身體一僵,徐徐轉頭看向紅珠。
紅珠調整呼吸,緩步走入門内,每一步都走得極其艱難。她隔一段距離從秦灼面前站定,仔仔細細将他打量一遍,再擡首,目中滿含熱淚。
秦灼心跳得很快,“你……”
紅珠霍地雙膝跪地。
她頭上珠钗顫抖,一開口,淚珠已斷線般紛紛落下。她顫聲叫道:“殿下……你、你還記得我嗎?”
秦灼認真辨認她面容,依稀覺得有些眼熟,似乎照過面,但如何都不會是如今濃妝豔抹的臉孔。
“我姓褚,我叫褚素绡。我是你阿娘的義女、你姑姑的随媵,殿下,我的阿弟褚玉照是你的伴讀。你小時候束如意帶,總要我給你打絡子,當年還和玉照因為帶子打過一架,夫人罰你乞巧節穿七彩線,你和夫人置氣,晚飯都不肯吃……你、你那時才那麼一點大……殿下、我的殿下,夫人若知你吃了這麼多的苦……你阿耶、你姑姑若知道……”
她越說越語無倫次,又怕失态至此吓着秦灼,神色有些尴尬,擡袖掩了掩面笑了笑。接着,一雙手扶上她的臂彎。
秦灼将她攙起來,輕聲說:“姐姐,請起吧。”
紅珠淚落漣漣。
秦灼扶她坐下,自己也坐在對面,替她倒了杯茶,道:“我記得的。阿娘當時懷着溫吉,姐姐就進宮來照顧了。後來我阿娘沒了,姐姐就被指去照顧我姑姑,當時約莫隻有溫吉現在這麼大,十五六歲?”
他笑了笑:“還記得小時候生病,阿娘不叫我吃糖,我總要央姐姐找饴糖,叫你做了不少難。十多年過去了。”
“姐姐,你守了燈山十數年,是我要多謝你。”
紅珠一時說不出話,秦灼給自己倒了盞茶,放下壺時一響,他也再次問道:“姐姐是我姑姑的媵女,姑姑做了淑妃,你本該在梁宮裡。怎麼如今到了小秦淮這裡?”
他吞咽一下,“我姑姑、我阿耶……究竟是怎麼死的?”
紅珠拿帕子拭幹眼淚,道:“淑妃殁時,妾不在宮中,是故也不是十分清楚。但妾有所猜測。”
“殿下記不記得元和十四年年底,宮中虎符失竊一事。”
何止記得,他還拿着空匣子,差點引來殺身之禍。秦灼緩緩點頭,道:“皇帝下命時我也在場,總感覺有什麼不太對勁。天子的反應……”
太激烈了。
“因為病竈在此。”紅珠道,“元和六年,宮中曾有一次虎符失竊。竊虎符者,正是淑妃。”
秦灼心頭一震,也有所了然,聽紅珠繼續道:“元和六年齊兵壓境,攻過西線,不久便要壓兵并州。此時南秦改革推進,皇帝視如眼中釘,卻想攘外必先安内,要發虎符給邊将,不去抗齊反要攻秦。秦淑妃探知此事,便将虎符盜了出來。”
秦灼回想,當年大梁其實沒有對南秦興兵,說明這場災禍已然消弭于無形。他仍有所疑惑,“姑姑哪怕盜走虎符,皇帝再換信物送給邊将,雖周折時日,但依舊可以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