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因為謠言而生氣還是因為怕别人誤會你而生氣?”甘婧輕聲細語地問。
學生哭得眉眼通紅,她眉頭輕蹙,“嗯……都有吧。”
“哪個排第一?”
“額……被朋友誤會。”
“造謠你的人不喜歡你,你知道并且早有防備,因此對方傷害你,你并不會特别驚訝。而你的朋友明明了解你卻依然聽信了謠言,這讓你憤怒、難過又失望。”甘婧分析道。
“對,就是這樣。”學生慢慢停止了抽泣,她跟着甘婧的思路思考,“我們每天朝夕相處,可她們卻不相信我,而是相信了讨厭我的人。我很傷心,甚至懷疑她們早就讨厭我了,隻不過沒明說。”
“有這個可能。”甘婧說,“你說你們朝夕相處,這種關系外人看起來親密,處在關系裡的人最清楚關系并不似看上去那樣美好。”
“哎~”學生兩隻手在腿上交叉緊握,“我不知道我哪裡做錯了,為什麼大家都讨厭我。”
“你可以複盤一下。”
“我對朋友很大方的,隻要和我出去,她們都不用出錢,所有的消費都是我付的。”她一想到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卻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回報,反而被背刺了,便又哭了起來。
“太大方了,沒有邊界,勾起了人的貪欲。”甘婧明示她。
“……這難道是我的錯嗎?”她不可思議地問,“這對嗎?”
“當然是你的錯,你給的太多了。你沒有把人當人看,隻是一味地付出。”甘婧知道學生的疑問,“你以為你對她們好,她們便會這樣對你。可如果真的是這樣,怎麼會每次都是你付錢?”
“或許是她們沒錢……”
“你說話真可笑。不過對于你的過度付出,她們或許一開始會惶恐,接着是開心,然後是理所當然,最後是恨你給的少!這就是人,你不要對人有太過美好的期待,你要把人當人看,找到一個平衡的狀态。付出的不能多,也不能少,收獲也是同樣的道理。”
“……”學生的眼神渙散,她把頭埋在膝蓋處,“我不知道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别人滿意。”
“你為什麼不換個角度想呢?世界上這麼多人,沒有人能做到讓人人滿意。你是女人,僅憑這個,世界上就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讨厭你。”雨水濺落在甘婧衣服上,她往裡挪了挪,“你不需要以讓别人滿意為目的做事。”
“可那樣,别人會給我使絆子。”學生緊咬下唇,被孤立的人很容易被霸淩。
“不一定哦,從你剛剛的交友上可見,團體内部反而是更容易滋生矛盾的。”甘婧說,“你一個人生活,不去觸碰别人的利益,并且樹立好自己的邊界,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反而要比在團體内部舒适。”
“可我還是會因為她們誤解我而傷心。”學生的眼神裡充滿了無助。
“你不是說了嗎,她們很可能不是誤解你,而是故意的。當然這不代表你很好,她們很壞。人就是這樣的,歸根結底,人隻是動物而已。”甘婧安慰道,“我們改變不了别人,那就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
“你說你因為她們誤解你而傷心,那你可以去和她們面對面交談。”
“不,我不敢。”學生猛猛搖頭,“我做不到,我不知道怎麼開口。”
“那你打電話或者發文字信息。”
“萬一她們假裝沒看到呢?”她又否決了。
“既然你還沒去做,就覺得她們假裝沒看到的可能性更大,那說明你和她們之間确實存在很大的問題。”甘婧分析道。
“……對。但是我懷疑她們,是不是我有問題?”
“你可以懷疑任何人,包括你自己。如果你不想交流,可以考慮絕交。”甘婧盯着學生的眼睛,學生錯開了她的眼神。
“那樣我在學校就沒有朋友了。”
“你需要朋友?”
“在學校一個人很不自在。”很多人都是成群結隊的,一個人太突兀了。
“交新朋友或者繼續和她們做朋友。”
“我都不想。”學生自己也認為自己難伺候了,“我是不是沒救了,我真的不知道要做什麼。要是以後再也不用去學校就好了。”
“那就假裝自己是新生,開始一個人在學校生活。”
“會被嘲笑的。”她沒有這個勇氣。
“可以試一試。”
“……”學生不忍心辜負甘婧的期待,“那我嘗試吧,希望有效果。”
“會有效果的。”
甘婧繼續說,“對于别人造謠你這件事,你可以開發另一種思維。”
“造謠者說的是不是真話你最清楚,整個事件中,你可以去确認造謠者是誰,讓造謠者當衆道歉,這樣你不僅展示了保護自己的能力,還能避免以後别人欺負你。”
“謠言一旦産生,會有人相信你,這樣的人你可以考慮繼續和她交往。也會有人完全不在意,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對别人的事感興趣。對于那種聽信謠言的人,你可以标記起來,以後遠離這種人。”
“這樣處理下來,事情會非常清晰,比你現在哭哭啼啼渴望别人接納你好很多。如果你願意,那可以去試試。人生很長,未來或許還有類似的事發生,永遠不要被事情打倒。”
學生目瞪口呆,沒人教過她這麼做,她和别人吐槽,大家都讓她忍一忍,她不甘心,所以她放學後才會一個人來園子裡哭,“我可以嗎?”
“試試,總比坐着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