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兒心中感激,暗地裡對盧明清道:‘這位韓姑娘真真仁厚!行事大方,心地又好,對我們萍水相逢的也這般照顧。’盧明清點頭笑道:‘實在是百年老店,名不虛傳。’
正說着,卻聽有人叩門,開門一看,原是韓薇來了。她一來便笑道:‘倒是巧了,今日有家商隊住店,也是熟客了,每年都往京城去的,我和領隊的說了這事,他答應明日啟程時捎帶你們一程。’
巧兒驚喜非常,對韓薇謝了又謝,盧明清也表了謝意,韓薇表面不顯,内心實在喜悅,第二天一早,事事都打點得妥當,不僅不用交銀子,連點心、路菜也裝了滿滿一盒子。
盧明清主仆二人又在車隊裡颠簸兩天,終于到了京師,也不知韓薇怎麼說的,商隊直接将她們送到忠勇侯府的邊上,二人隻消走過一條街,便到了侯府的大門外了。
兩人行到側門,叫了門房表明來意,那門房頭發已是花白,眼光倒是銳利,一聽便了然,又是一家來打秋風的窮親戚,看兩人手上頭上都空蕩蕩的,實在是榨不出什麼油水了,便教兩人等着,懶洋洋的縮了回去。
兩人呆呆的站在門邊,又來了幾起人,有求見的,有辦事的,也有往裡遞話送東西的,來來往往都會往這邊看上幾眼,眼光各異,巧兒抵受不住,又沒處去,隻好将頭垂得低低的,盧明清在香港上學時也經常站在校門外,對着人來人往倒不尴尬,隻是幹站着的确無聊,便在心中暗暗将知道的有關忠勇侯府的聽聞琢磨回憶起來。
忠勇侯府中共有五子,也算是子孫繁茂,嫡長子已然襲爵,便是如今的忠勇侯了,據說娶的是皇家的郡主娘娘。次子不幸因病過世,尚沒有留下子嗣;第三子也是嫡出,就是盧明清姑母所嫁之人,第四子攜妻子宦遊在外,不在府中;第五子是庶子,據說娶得是一個商戶之女,嫁妝倒是豐厚。
過了小半天,那門房見兩人還站在那,便叫個小厮回内院報一聲信。消息先報到當家理事的侯夫人那裡,侯夫人又吩咐個丫鬟到慈溪堂禀一聲。
慈溪堂住的是侯府老夫人馮老太君。侯府裡家大業大,旁支親戚也多,時常有親朋好友的姑娘前來拜見,老太君也喜歡年輕姑娘們,常叫進來說說話,喜歡的就賞些東西,留下住幾天。
這時天色已晚,慈溪堂正準備擺飯,馮老太君聽了道:“老三媳婦的侄女兒來了?罷了,我這不得空,跟老三媳婦說一聲,領她去見她姑母罷。”
小丫鬟應了聲,正準備去,一旁坐着的少女笑止道:“祖母且慢,三叔母的侄女,不就是樂嘉先生之女麼?孫女久聞其文名,卻無緣一見,現其女遠來拜訪,不若叫她來一道用飯,也好見見人。”
馮老太君笑嗔道:“知道你愛這些詩啊畫的,也忒心急了,連飯也不好好吃。”少女一手牽着馮老太君的衣角,嬌聲笑道:“老太太,你就依了我罷。”她仰首一笑,直如昙花初放,耀目生輝,馮老太君心中愛不過來,摟着少女笑道:‘好好好,叫她進來,叫她進來。’
盧明清主仆換了兩撥人,過了三重門,方才走到慈溪堂門前。丫鬟們打起簾子,引着盧明清二人到了堂前,鋪上錦墊,盧明清行禮道:‘見過老太君。’
馮老太君忙叫起來,又握着盧明清的手,問了問名字、年紀。便笑道:‘難為你這麼個嬌嬌嫩嫩的小孩子,一路奔波也着實辛苦,來,快坐下吃點熱騰騰的。’
馮老太君一發話,屋裡的人忙動起來,盧明清見左手設着兩張檀木椅子,便往下首坐了,上首一張坐着位雙鬟少女,纖姿昳貌,氣宇高華,鬓旁斜插一支累絲金钗,紅寶在燭光下熠熠生輝。
馮老太君笑指道:‘這是我們府裡的大姑娘,平日裡也愛個吟詩作對,你們一起倒也有伴。’兩人互行了禮,通了姓名,盧明清方知這是忠勇侯的嫡長女,名喚顧冷蕙,盧明清見她不僅美貌靈秀,而且知書達禮,言談文雅,心中不禁暗暗贊歎。
這時丫鬟們将碗碟流水般的擺上來,席間山珍海味,應有盡有。一個丫鬟挽起衣袖,在一旁為盧明清布菜,巧兒自有人引到一旁偏房去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