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雨時停時有,姚姜沒讓再招已瓊葉離開,瓊葉四處張望了一陣,想盡辦法勾了個凳子來:“夫人倚着牆坐一坐。”
有人在院門前探頭:“再招、瓊葉,夫人可還好?”
出聲的是蘇季揚,瓊葉揚聲:“夫人沒被驚吓,亦未受傷。”
蘇季揚努力向院内看來,姚姜連忙囑咐:“别過來,你與小四還有跟随我的兵士都各自躲藏好。能等天色變暗,遊牧騎兵也看不分明了,不能再發箭支來射,咱們才能返回家中。”
直到天黑,都有羽箭時不時射落,針線營衆人都找到了藏身處,都不動彈,沒再受傷。
入夜,沒有箭支再射下來,姚姜才分派瓊葉送再招返家治傷,又對針線營的管事道:“現下快派人往竈間去取吃食,再讓人去傷營要些金創藥來,裹傷時要小心查看傷處不要留有木刺。去取吃食和藥的人得派眼力好的,路上不能點燈火,摸黑前去,靠着牆壁行走。”
管事連忙分派人手,姚姜又囑咐:“多拿取些,将明日白日間的吃食都取來。白日間不要再出門。前兩日讓你們找尋牆壁與屋瓦最厚的屋室,你們可找了?”
管事連忙點頭:“找了,雖不知找了何用,但當真找了。”
姚姜:“你們都住到牆壁最厚的屋内去,點燈前要将門窗都蒙住,不要透出燈火。自即日起就住在其中,就在其中針線。遊牧騎兵沒有鐵箭簇,射不穿這布面皮甲。我會讓人送來碎皮片與布片,還要勞煩你們辛苦為守城兵士多縫些布面皮甲。”
管事點頭:“衛夫人放心,我們省得。自今日起,我們都等天黑才出門取吃食用物,白天都躲在箭支射不入的屋中做活計,絕不外出。隻要有布片與碎皮片送來,我們必定盡力縫紉。”
出了針線營,街上有了人行走,街角的風燈沒有點亮,隻有百姓家中偶有火光,一路都聽到呼痛聲與哭聲。
百姓家中屋頂鋪的屋瓦厚薄不勻,屋瓦間的縫隙有大有小,攔不住從天而降的箭雨。
遊牧騎兵的箭支雖沒有箭簇,但依舊将屋瓦射落、射裂,射入百姓家中。
百姓前些日子聽到過讓他們找尋緊固的房舍,但過後不見動靜,便沒放在心上。
箭雨得來突然,小孤城許多人家都有家人因這場箭雨死傷。
小四與蘇季揚攙扶着姚姜,兩名骠騎營兵士一前一後将姚姜護在當中,順着牆邊走得一陣,已來到南城門左近。
南城門下的傷營已挪換了地方,南城牆邊有許多兵士倚着城牆腳歇息。
見姚姜來到,已有兵士急着招呼:“衛夫人,快,快到城牆腳來。”
蘇季揚與小四将姚姜攙到城牆邊,兵士問道:“衛夫人是來見千戶的?”
有兵士已貓着腰沿着城牆邊的石階跑上城牆去了。
姚姜小聲問:“哨塔被遊牧騎兵奪去了?”
“哨塔被遊牧騎兵奪了。守哨塔的同袍都被射死在了哨塔邊。”
一名兵士說道:“遊牧騎兵先攻左側哨塔,我們今日沒有羽箭,幹看着幫不上,急得就差将城牆上的石塊都挖下來扔去砸他們了!”
另一名兵士:“遊牧騎兵則趁着昨日夜間摸着揀拾了不少我們射去的箭支,讓我們吃了這個大虧。”
……
兵士們七嘴八舌說來。
忽然,身後有人小聲道:“各位軍爺,我們送飯食來了,快來用飯吧。”
來的正是姚姜派在竈間搬動物件的壯年男子,他們挑着擔子來到,有的挑的是面餅,有的挑來了卷在餅中的肉菜,有的挑來了熱湯,還有的趕着馬車送來了碗盞。
兵士們沒有一擁而上,先小心地将他們引到了牆邊箭支射不到處。
這些壯年男子将擔子放在牆邊,給守城兵士分餅舀湯。
姚姜小聲問給兵士分派吃食的男子:“竈間還好麼?”
一名壯年男子:“是衛夫人?竈間還好。箭雨射來時汪娘子便将竈間的衆人都送入了箭支射不入的屋内,隻有幾人受了傷,傷都不重……”
汪秀芝不僅将竈間苦役都照料得周全,連來幫手的百姓也都關照了。
面餅與熱湯粥分派完畢,這些百姓又離去,臨去前還小聲囑咐:“過會兒還會再送吃食來,沒吃上的各位再等一等。竈間今晚會做出許多吃食,晚間我們多跑幾趟,必定讓各位都吃飽。”
衛駿馳來到時,姚姜在城牆下站了一陣。
衛駿馳見到姚姜,先問:“夫人怎麼來了,身上可還好?以後有話讓人傳來便好。你不要再親來此間。遊牧騎兵盯着城中,見到人影便會放箭。夫人現今行走緩慢,遇上,不堪去想。讓人替你傳話也行。”
姚姜知曉衛駿馳怕她在來此間的路上中箭,她點了點頭:“千戶不必擔心。今日城中的百姓幾乎都來幫手了,千戶守城所需之物都可傳話讓我知曉,我想法子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