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他轉身去看柳皓時,卻隻見一具已經僵硬的身體,再無任何生氣。
李行衍悲痛欲絕,但他知道現在不是沉溺于悲傷的時候。
他必須強忍悲痛,将柳皎和柳皓帶回營地。
在返回的路上,他暗自決定要保守柳皓身死的秘密,以免消息傳開對士氣造成更大的打擊。
柳皎在昏迷中度過了一周的時間,期間,李行衍不僅承擔了照顧她的重任,還代為處理了軍中的大小事務。
他的細心與付出,讓所有人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然而,當柳皎終于蘇醒過來,她的第一反應卻是尋找兄長的身影。
面對柳皎的急切詢問,李行衍的痛苦與無奈無法掩飾。
他深知,這個消息對柳皎來說如同晴天霹靂,但他也必須坦誠相告。
當柳皎從李行衍的表情中讀出真相時,她的内心仿佛被撕裂一般疼痛,但出乎意料的是,她并沒有崩潰大哭,而是顯得異常冷靜。
柳皎堅持要見兄長最後一面,李行衍無法拒絕她的請求,于是帶她來到了柳皓的帳篷前。
帳篷内一片寂靜,隻有柳皓靜靜地躺在那裡,仿佛隻是沉睡了一般。
柳皎輕輕地走進帳篷,趴在柳皓的床邊,目光溫柔而哀傷。
她輕輕地撫摸着兄長的臉龐,仿佛想要記住他生前的每一個細節。
在這一刻,柳皎的無聲哭泣比任何言語都更能表達她内心的悲痛。
她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但淚水卻如斷線的珠子般滾落而下,滴落在柳皓的手背上,仿佛是他也在感受這份痛苦。
李行衍站在帳篷外,默默地守護着這對兄妹。
他知道,現在最需要給柳皎的是時間和空間,讓她獨自面對這份失去的痛苦。
于是,他靜靜地等待着,直到柳皎自己從悲傷中走出來。
柳皎在柳皓的營帳中度過了五天五夜,這段時間對她而言,仿佛被無盡的悲傷所籠罩。
她幾乎沒有進食,隻是偶爾喝一點水,以維持最基本的生命需求。
李行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他深知此刻任何言語的安慰都顯得蒼白無力。
他知道,柳皎需要時間去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去消化心中的悲痛,去重新找回生活的意義。
在這漫長的五天五夜裡,李行衍始終保持着沉默的陪伴。
他會在營帳外靜靜地守候,确保柳皎的安全,同時也在默默祈禱她能早日走出陰霾。
他明白,柳皎是一個堅強的人,她有着自己的方式去面對和處理痛苦。
而他所能做的,就是給予她足夠的尊重和理解,等待她自己想通。
在柳皓的床前,柳皎的思緒如同潮水般湧來,那些與兄長共度的點點滴滴,如同珍貴的畫面在她腦海中一一浮現。
她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頑皮與不羁,上樹逗鳥、下河抓魚,總是給母親添麻煩,而每次被罰站祠堂、不得進食時,都是兄長柳皓悄悄為她送來溫暖的吃食,讓她在懲罰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初入軍營的日子并不輕松,面對衆多質疑和嘲諷,她曾感到無助和迷茫。但兄長柳皓總是堅定地站在她身邊,用他那不容置疑的語氣告訴所有人:“有問題找我,跟妹妹無關。”這句話不僅為她擋下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更讓她感受到了來自兄長的堅定支持與信任。
回憶起那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春節,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着難得的團聚時光。
當輪到給壓歲錢時,她因嫌父母給得少而耍起了小性子,還是柳皓毫不猶豫地将自己的壓歲錢分給了她和蓁蓁,那份慷慨與疼愛讓她至今難以忘懷。
然而,往事如煙,匆匆而過,那些美好的時光如同斷線的風筝,無論她如何努力,都再也抓不住了。
柳皎深知,兄長已經永遠地離開了她。
當李行衍将皇帝的旨意傳達給柳皎時,她的心中頓時五味雜陳。
她明白,這既是皇帝對柳家戰功的認可,也是對柳家現狀的關懷。
然而,在這份旨意背後,隐藏着一個即将撕裂柳家情感的重磅消息——柳父即将被調至前線,擔任主将,而他卻還不知道自己的長子已經犧牲。
柳皎的眼睛瞪得圓圓的,内心充滿了矛盾與憂慮。
她知道,父親年事已高,本就應該在家安享晚年,享受天倫之樂。
如今,卻要被召回前線,承擔如此重大的責任,這對于他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更令她揪心的是,父親一旦得知兄長的死訊,那份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将是何等的難以承受。
她心中暗自思量,如何才能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不讓父親過度勞累,又能讓他不至于因為突如其來的打擊而崩潰。
她決定,先自己消化這份痛苦,盡量在父親到來之前,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以一個堅強、樂觀的面貌迎接他。
同時,柳皎也意識到,自己作為柳家的一份子,不能僅僅沉浸在個人的悲痛之中。
她必須振作起來,承擔起應有的責任,與父親一起,為家族、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她決定利用這段時間,好好休息,恢複體力,同時也思考如何在未來的日子裡,更好地輔助父親,共同面對即将到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