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珑道:“什麼禮物?”隻見安逸花從懷中拿出一把刀。這把刀不算長,隻有三尺。王玲珑見了,道:“這是刀?”安逸花道:“文成公主嫁入西藏之時,留在中原的一把刀。”祁陽泉聞言,一下子想起在常來常往客棧裡面聽那少數民族說過的話。
王玲珑對文成公主嫁入西藏這件事情,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對這把刀,卻不是很是了解。她問道:“這把刀有什麼特别的地方嗎?”安逸花默默搖搖頭,道:“在下也不是很了解。”說着他黯然傷神看了看刀背,又道:“你看這把刀,上面有一行文字。極其細小。”王玲珑道:“你念出來,我們聽聽。”安逸花遵命道:“好的。”他将刀背側方一下,斜視看了一眼,道:“多情卻被無情惱。”他說的語調本不是很沉重,也不帶一點感情,但是讓在場的人聽後,總感覺心中有一股傷感之情,心情瞬間變得郁郁寡歡。王玲珑道:“聽後,我隻感覺文成公主,嫁入西藏之時,心中似乎有喜歡之人。而她喜歡的那個人,卻不喜歡她,也不與她相見。”安逸花道:“這個在下就不知了!”王玲珑道:“這把刀,你是從哪裡獲得?”安逸花道:“實不相瞞,綿陽城中,在我來之前,發生過一系列事情。”王玲珑追問:“什麼事情?”安逸花道:“第一件事情,是和武則天有關的。第二件事情,是和這把刀有關的。不知道王中書,要先聽哪一件事情?”
衆人聞言,他們議論紛紛。皆說道:“聽這把刀有關的。”安逸花歎氣道:“這把刀,是在下從一位乞丐的手中奪過來的。”衆人目瞪口呆,異口同聲道:“乞丐?什麼樣的乞丐,能夠擁有這把刀?”安逸花笑道:“我當時也和諸位一樣驚奇,這把刀雖說小,但是看上去卻是嶄新。鋒利程度,也算是上等。一位乞丐,怎麼會有這樣精緻的刀?”王玲珑道:“那你沒有問他,這把刀,從哪裡得來的嗎?”安逸花道:“我問了。這不問還好,一問我更加堅信這把刀,是一把好刀了!”衆人詫異,道:“他怎麼說得?告訴你,這把刀的來曆了?”安逸花道:“那位乞丐,真是有趣。他給我說這把刀,是丐幫中一位中年男人,送給他的生日禮物!”王玲珑道:“怎麼會是禮物?”安逸花道:“我問那乞丐,他說,這把刀是從皇宮中偷盜而來的!乞丐給我說得時候,臉面沒有一絲一毫的詫異,他感覺這不過是一把普通的刀。唯一不同的,可能是這把刀是從皇宮中盜來的!他給我說的時候,他的眼睛,還在欣賞這把刀。他說這把刀我一般用來削蘋果,削木闆。”王玲珑道:“這把刀,明顯是文成公主留在中原的一把寶刀,讓這乞丐用來削蘋果,真是大材小用,暴疹天物。”安逸花搖搖頭,反駁道:“王中書,世界上任何一件物品,在不同的人手中,就有不同的價值。就像這把刀,在我們手中,它就是寶物,在乞丐手中,可能還不如一個饅頭有價值,畢竟刀是不能夠用來吃的。”
王玲珑道:“你說這話,的确不假。不過,這乞丐從那幫派中取得這把刀。他至少知道,這把刀,卻是不同尋常的。”安逸花道:“他知道。我問他了。他說,這把刀出現在唐玄宗的書房中過。”衆人聽後唐玄宗,不由想起那玄武門之變。
有人猜測道:“莫非這把刀,是唐玄宗發起玄武門之變,用過的刀嗎?”安逸花道:“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聽從魏征的引導,收服被李世民重創的劉黑闼嘗試拿回兵權,李淵也嘗試任用裴寂,最終導緻大敗,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領兵。以李世民為首的功臣集團,為求自保,在玄武門發動兵變,李世民親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禅讓皇位,是為唐太宗,年号貞觀,開啟了23年的“貞觀之治”。
王玲珑點頭稱贊,道:“是的。李世民發起玄武門之變。這把刀,真得是他的嗎?”安逸花眼神迷離,思緒萬千,又道:“大家夥還記得,唐玄奘西遊嗎?”衆人異口同聲道:“當然記得。”王玲珑道:“唐玄奘西遊,是唐太宗李世民親自送他出城。”安逸花道:“唐三藏從11歲起就接觸佛教,熟悉佛經和《維摩經》。隋朝大冶十三年第四年608年,大理寺公使鄭善果奉旨到洛陽度僧。結果看中了年齡尚不達标,但卻一心想要出家的玄奘。鄭善果對身邊的人說道:“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經曆四年的艱苦跋涉,玄奘終于在貞觀五年(公元627年)到達了那爛陀寺,并拜當地高僧解顯為師。此後十年,玄奘先學梵文和各種佛經,後遊曆天竺。643年玄奘回國時,帶走了657本珍貴的佛教經典。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抵達長安。想起那時候,玄奘一個人偷偷出行,但這次卻受到了隆重的接待。長安城從高官到平民都充滿敬意歡迎這位高僧的歸來唐太宗李世民也對玄奘贊不絕口,并給予他各種禮遇。他還要求他記錄他在西行途中的所見所聞。一年後,在弟子們的幫助下,玄奘完成了他的不朽之作《大唐西域記》。”
衆人聞言,心中有佛。他們皆臉面嚴肅,腦海回憶盛唐時期,唐玄奘普佛的場景。王玲珑道:“這把刀,難道和這佛教有關系嗎?”安逸花道:“這把刀,的确是和佛教有關系。你看它的刀柄上,有佛的标志‘雍仲’”。說着,他手捏刀身,那麼一旋轉,将刀柄亮出來,讓衆人看。隻見衆人,目光如炬,齊聚在刀柄之上。但見刀柄器物,有吉祥海雲相的圖像。
王玲珑看後道:“看過之後,我對這柄刀,越來越有興趣了!”安逸花眼眸一亮,他的目光與王玲珑的目光,聚在一起,滿眼皆心有靈犀,同樣感受。安逸花道:“在下和王中書一樣。對這把刀,癡迷起來。不知道王中書,癡迷的原因,和在下一樣嗎?”王玲珑巧笑道:“不妨安堂主先說說看?在下聽聽!”安逸花作為男子道:“也好!我們都知道,刀,作為兵器,都會沾染鮮血。那麼這刀,應該屬于利器。我們也知道佛本來是最忌諱殺生,佛曰:殺生者,必受惡報,慈悲為懷,福報綿延。殺生者,必受惡報,善待生命,福報綿延。”說到此處,王玲珑俏笑道:“安堂主說得不錯。刀是用來殺人,佛是用來渡人。佛家有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下理解,既然刀用來殺人,那麼殺人者,将來也會被他人所殺,所以他洗禮罪孽,用佛來渡自己。這樣子,每殺一人,忏悔自己。得到心靈解脫。”安逸花道:“正是如此。”
“唐太宗,出嫁文成公主,贈送寶刀。”有人猜疑,道:“這把刀随着文成公主,離開了皇宮。”另有人道:“如果這把刀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刀,那麼,這把刀上面怎麼又有一行文字了?”王玲珑道:“文成公主,收下此刀之後。作為防身之兵器。她又思念某人,無奈刻上文字。”衆人中有人問:“她思念的那位是誰?”
安逸花道:“我們知道,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封李氏為文成公主,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從此唐蕃結為姻親之好。文成公主,原名李文成,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難免在她出嫁吐蕃,她有心儀之男子。”
“刀無情,人卻有情。而世界上,男子亦如刀,無情無義。”王玲珑語言犀利,嚴厲道:“想必那位男子是薄情寡義,不願意與李文成,長斯相守,白頭偕老。”
安逸花反駁道:“王中書,說話過于偏激,我們都不知道文成公主與男子的故事,妄下結論,實在不妥。”安逸花的年齡和王玲珑相差無幾,見王玲珑一棍子打死所有男人,他心中多少不平,他便繼續道:“這把刀,想必是文成公主,故意留下,希望可以讓人們知道,文成公主嫁入吐蕃,自己心中是不願意的。文成公主,信仰佛教,所以這佛标志,應該也是文成公主,雕刻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