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鳥者,萬物靈集育者也。靈者,自然之所為生也,常人不可感知。有降而生“靈根”者,可感而用之,曰“靈力”。靈孕于自然,進而基于環境衍生出不同屬性。基礎屬性有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後木生風雷,水又生冰,共八種。此皆由元初之靈演變而來,稱作“元素”。
靈根與元素數量一一對應,一個人能擁有最多五種。雖然說元素屬性具有多樣性,彼此功能的長處也不盡相同,但靈根并不是一個多多益善的東西。人對靈力的承載量是有限的,元素種類越多,單種元素分到的能量就越少。并且元素間相生相克,種類雜多容易出現靈力對沖衰減,還可能導緻脈流紊亂,甚至靈根自毀現象的發生。所以對于修仙者來說,隻有單一靈根的人反而資質最優。其被稱為天靈根,往下是雙靈根,三靈根等。至多五根。
雖然這樣講非常跳脫,但我們不妨用面闆賦值來簡短闡述不同數量靈根之間的強度差别。以數字大為更強力,我們設天靈根的強度為9。那麼雙靈根的強度為4*2=8,三靈根是2*3=6,四靈根1*4=4,五靈根為0.2*5=1。抽象,但是直觀。如果把修仙者的整體實力比做長方形的面積,那麼每個人的實力基礎值就是長,賦值就是寬。二者相乘得到上限結果。
基礎值多表現為靈力的含量,技能的掌握與運用能力,還有耐力與潛能。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得到提升的。而賦值則是所謂“天資”,除了能夠攜帶特别強勁有力的法器增加外,就隻有出生時才能決定能力賦值的高低了。可見靈根資質對能力上限何其重要。
關于靈根資質是由天定還是人為的研究,現階段還并不完善,總的來說是天定占比更大。不過我們跳出平面世界的時間線來俯瞰設定,靈根的産生與遺傳可能跟突變基因原理差不多——當然也有可能受DNA甲基化影響。如果修仙界有生物學家專門研究的話,這會是一個不錯的課題方向。
諸如覽月湖一類的一流宗門,其對靈根資質的要求會比旁些個小宗門要嚴格一些。為保證生源質量,這是自然而然的情況。大宗門招生一般分為普招和特招兩種。前者穩定而要求寬泛,比如覽月湖的招生制度為五年一小招八年一大招,三靈根及以上者都可入外門班課學習,學制十年,期間可經考試進入内門。後者刁鑽且看眼緣,經舉薦後進入外門班課學習,學制兩年,當然也可以考入内門進修。有符合資質的會被師長收為親傳弟子一對一教學。例如清越作為特招生,與師父季臨洲的靈根屬性一樣,都是水系天靈根。也都習劍。考核過關且經過季臨洲本人同意後便拜入其門下受親傳教學。親傳弟子的課程安排與班課生不同,多由師父本人決定。這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本人的學習具有針對性,查缺補漏都要便利一些,知識技能也能開到小竈,比其他人學得更為精進。所以對于一般弟子來說,被收為親傳子弟是一件很有優勢,很值得争取的事情。
讓我們把目光放回到清越身上。清越從浮香島離開回到自己的居所收拾東西,又帶上課本前去劍修所屬的“青鋒”島上實訓課。一路禦劍劃破虛空,落地刷了令牌進入操練場。在等候授課老師開課叫集合時,清越意外地見到了熟人。
“清越。”顧子晖朝他點點頭,“你也來上基礎課嗎?”
“...真巧啊...”
“一會自由對打一起切磋嗎?”
“...那就請顧師兄賜教了。”清越搖頭笑笑。
修仙者的劍術實訓課與我們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差不多,無非是老師先講理論,再帶着演練劍術動作,最後學生自由練習。不過對于他們這個階段的劍修來說,實訓課隻是起到一個規範動作标準,然後提供人選切磋打架的作用而已了。所以劍實課的老師也很識趣,練習完交代了幾句便宣布自由活動了。清越提劍走到顧子晖身側,兩人一起選了個空曠平坦的地方。站定後便開始對練。
“——‘晴沁’。”清越劍染丹光,快速突刺而去。“——‘明悅’。”顧子晖嘴裡念着橫劍劈開,刃鍍金芒,抖腕直擊清越側頸。後者俯身躲過趁機以劍掃腿,又被一個後撤步閃開。
“...一上來就開穿透式啊,”顧子晖轉劍說道,“好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