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姑娘的書架上,各種書籍混在一起。
簡連青習慣性地從左邊開始看起。
這本書放在這裡的原因暫時還不知道。
它既不是最厚的一本也不是最薄的一本;既不是最高的一本也不是最矮的一本。
如果非要說這本書有什麼特點的話,它的特點就是十分簡潔。
這是整個書架上最普通的一本書,它的設計和别的書籍也完全不同。
這姑娘的教科書都有類似的設計,因此它們放在一起的時候還算很醒目;
她的作業本、或者說筆記本看起來也非常整齊,似乎是統一購買的,放在書架上的時候隻有顔色不同。
各種花花綠綠的小說就更不用說,設計得各有風采。
這本書則不同,它的裝幀設計非常簡單,既沒有包封也沒有腰封,書脊和封底都是純黑色。
也正是因此,在書架上放着的時候,簡連青看不出這本書的名字。
隻有封面上寫明了這本書的名字——
《神明手記》。
手記?
一般手記這個詞用來形容作者親手記錄的東西。
這本手記再加上神明兩個字,讓簡連青心裡那種不祥的預感更加濃厚。
剛剛進入這個副本的時候,類似于開場動畫一樣的那次死亡就已經讓她意識到了這個本很可能存在超自然因素;
這本書更是證實了這一點。
妹妹,你家裡人的秘密不會是瞞着你信一些奇奇怪怪的教吧?
因為這本書也不像那種傳教類的書籍,所以簡連青并沒有第一時間下定義。
她簡單地翻看了一下這本書。
這本書雖然叫做《神明手記》,但實際上并沒有系統性地介紹神明。
換句話說,這本書相當于一個人的日記,充滿了個人色彩。
作者姓名不詳,寫這本書的時候大概五六十歲。
他似乎是某個神明的神父,自稱他所信仰的神是“世界終結、生命最後的答案、所有意識的終焉”。
簡連青将這位神明簡稱為A。
這本筆記就是以這位A神狂信徒的口吻,評判各類異教徒以及他們的信仰。
所以作為A神信徒的他才起了一個《神明手記》的狂妄名字。
旨在對自己所了解神明的親手記錄。
【……有點中二】
【這幾個稱呼看起來是同義詞啊】
【這妹妹不會信這神吧】
簡連青也意識到了這點。
這位神明不知為何,幾個稱呼過于雷同。
而且這個雷同并不是指用的詞是同義詞,而是指這些稱呼的含義。
世界終結、最後答案、終焉。
這幾個詞似乎都表達了一種結束、終結的意思,将這位A神的神力框定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内。
攥寫這本書的作者作為信徒,用詞也有些不必要地準确。
作為狂信徒的他并沒有盲目地誇耀自己所信仰的神明。
雖然在整本書中,他贊美自己信仰的神明所用的詞句并未重複過一句,但對于神明能力的描述,也僅僅在這個範圍内而已。
除此之外,這本《神明手記》中仍有令她不理解之處。
照這本書裡作者的态度,他所信仰的宗教應該是一神論才對,但他在書内的态度很值得商榷。
作者對其他神明的信徒極為厭惡,極盡貶低,稱他們為“蒙昧、愚蠢、無目之人”——這句話甚至被特意标黑——但對于其他神明,似乎态度不一。
對異教信仰的神明,他不僅沒有否認其存在,反而用一種盡量簡練精确的語言概括祂們的職能,似乎盡自己所能地謹慎客觀。
比如他這麼描寫到某位神明:“傳聞祂身處宇宙中心,其身由無數眼睛構成,一眼倒映一人的命運。”
一邊诋毀其他教派的信徒,一邊起了不尊重的名字又在文内尊重其他教派的神明;
這書作者完全不同的極端态度也很引人注意。
不過簡連青目前關注的點倒不是這名作者。
與這名作者的态度相比,她對房間主人對《神明手記》的觀感更加好奇。
這本書的原主人除了對作者信仰的A神展現出一種截然不同的興趣之外,對另一位裡面常常描寫的神明也很感興趣。
簡連青能從她的讀書筆記看出來這一點。
這房間的主人對自己的書籍分外看重,她的書上幾乎沒有打開過的痕迹。
她甚至會給自己看過的每本書寫一本讀書筆記,而《神明手記》的讀書筆記就放在這本書的右側。
簡連青看得出來,這本讀書筆記和其他教科書的筆記本是同一款次,這也是她一開始會認錯的原因。
她翻開筆記,一一對照着《神明手記》中的頁碼,發現這位準高中生主要了解的是A神和B神。
A神和B神是省略的說法,分别取了這兩位神祗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母。
祂們的原名非常長,她粗略估計有上百個字母之多。
這姑娘雖然研究兩位神明,但似乎并不像《神明手記》中的作者一樣信仰神明。
她在筆記裡不僅記載了兩位神明的全名,還記載了兩位神明簡短的尊名,但是在她做自己的讀書筆記的時候,從未用尊名稱呼過兩位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