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趙相國陳豨(xī,希)在代地造反。
皇上說:“陳豨曾經給我做事,很有信用。代地我認為是很重要的地方,所以封陳豨為列侯,以相國的身份鎮守代地,如今他竟然和王黃等人劫掠代地!但是代地的官吏和百姓并沒有罪,全都赦免他們。”
九月,高祖親自率軍往東,前去讨伐陳豨。
到達邯鄲,皇上高興說:“我知道應該怎麼對付他了。”
于是拿了許多黃金去引誘陳豨的部将,很多人都投降了。
十一年(前196),高祖在邯鄲讨伐陳豨等人還沒有完畢,陳豨的部将侯敞帶領一萬多人在各地往來遊動作戰,王黃駐紮在曲逆,張春渡過黃河攻打聊城。
漢派将軍郭蒙和齊國的将領去攻打他們,把他們打得大敗。太尉周勃從太原攻入,平定了代地。到馬邑時,馬邑叛軍不肯降服,周勃就摧毀了馬邑。
陳豨的部将趙利堅守東垣,高祖去攻打,沒有攻下。
攻了一個多月,東垣的士兵在城上辱罵高祖,高祖大怒。
等到東垣被攻下以後,下令把辱罵過自己的人找出來斬了,不曾辱罵自己的人就寬恕了他們。
随後把趙國常山以北的地區劃歸代國,立皇子劉恒為代王,建都晉陽。
這年的春天,淮陰侯韓信在關中謀反,被夷滅三族。
夏天,梁王彭越謀反,廢掉了他的王位,把他流放到蜀地;不久他又想謀反,被夷滅三族。
高祖就立皇子劉恢為梁王,皇子劉友為淮陽王。
秋季七月,淮南王黥布造反,向東吞并了荊王劉賈的地盤,又北渡淮河,楚王劉交被迫逃到薛國。
高祖親自率軍前去讨伐。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
十二年(前195)十月,高祖在會甀(zhuì)擊敗了黥布的軍隊,黥布逃走,高祖派别将繼續追擊。
高祖回京途中,路過沛縣時停留下來。
在沛宮置備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請來一起縱情暢飲。挑選沛中兒童一百二十人,教他們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時,高祖自己彈擊着築(zhù)琴,唱起自己編的歌:“大風刮起來啊雲彩飛揚,聲威遍海内啊回歸故鄉,怎能得到猛士啊守衛四方!”
讓兒童們跟着學唱。于是高祖起舞,情緒激動心中感傷,灑下行行熱淚。
高祖對沛縣父老兄弟說:“遠遊的赤子總是思念着故鄉。我雖然建都關中,但是将來死後我的魂魄還會喜歡和思念故鄉。而且我開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終于取得天下,我把沛縣作為我的湯沐邑,免除沛縣百姓的賦稅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納稅服役。”
沛縣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嬸子大娘親戚朋友天天快活飲酒,盡情歡宴,叙談往事,取笑作樂。過了十多天,高祖要走了。
沛縣父老堅決要高祖多留幾日。
高祖說:“我的随從人衆太多,父兄們供應不起。”
于是離開沛縣。
這天,沛縣城裡全空了,百姓都趕到城西來敬獻牛、酒等禮物。高祖又停下來,搭起帳篷,痛飲三天。
沛縣父兄都叩頭請求說:“沛縣有幸得以免除賦稅徭役,豐邑卻沒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憐他們。”
高祖說:“豐邑是我生長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隻是因為當初豐邑人跟着雍齒反叛我而幫助魏王才這樣的。”
沛縣父老父仍舊堅決請求,高祖才答應把豐邑的賦稅徭役也免除掉,跟沛縣一樣。
于是封沛侯劉濞為吳王。
漢将軍在洮(táo)水南北分别進擊黥布。全部打敗了叛軍,追到鄱陽抓獲了黥布,把他斬了。
樊哙另外帶兵平定了代地,在當城殺了陳豨。
十一月,高祖從讨伐黥布的軍中返回長安。
十二月,高祖說:“秦始皇、楚隐王陳涉、魏安釐王、齊缗(mín)王、趙悼襄王等都沒有後代,分别給予守墓人十戶,給秦始皇二十戶,給魏公子無忌五戶。”
代地的官吏、百姓,凡是被陳豨、趙利所劫持的,全部赦免。
陳豨的降将說,陳豨造反時,燕王盧绾曾經派人到陳豨那裡跟他密謀。
高祖派辟陽侯審食其召盧绾進京,盧绾推說有病不來。辟陽侯回來後,詳細報告說盧绾謀反,事有端緒。
二月,高祖派樊哙、周勃帶兵讨伐燕王盧绾。赦免了燕地參與造反的的官吏與百姓。
立皇子劉建為燕王。
高祖讨伐黥布的時候,被飛箭射中,在回來的路上生了病。病得很厲害,呂後為他請來了一位好醫生。醫生進宮拜見,高祖問醫生病情如何。
醫生說:“可以治好。”
于是高祖罵他說:“就憑我一個平民,手提三尺之劍,最終取得天下,這不是由于天命嗎?人的命運決定于上天,縱然你是扁鵲,又有什麼用處呢!”
說完并不讓他治病,賞給他五十斤黃金打發走了。
不久,呂後問高祖:“陛下百年之後,如果蕭相國也死了,讓誰來接替他做相國呢?”
高祖說:“曹參可以。又問曹參以後的事,高祖說:“王陵可以。不過他略顯迂愚剛直,陳平可以幫助他。陳平智慧有餘,然而難以獨自擔當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讓他擔任太尉。”
呂後再問以後的事,高祖說:“再以後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盧绾帶着幾千騎兵在邊境上等待機會,希望在高祖病愈以後,親自到長安去請罪。
四月甲辰日,高祖在長樂宮逝世。
過了四天還不發布喪事消息。
呂後和審食其商量說:“那些将領先前和皇帝同登記在冊的平民百姓,後來北面稱臣,這些人就常常流露出不滿意不服氣的樣子,現在又要侍奉年輕的新皇帝了,如果不全部族滅他們,天下就安定不了。”
有人聽到了這個話,告訴了将軍郦商。郦将軍去見審食其,說:“我聽說皇帝已駕崩四天了還不發布喪事消息,而且要殺掉所有的将領。如果真的這樣做,天下可就危險了。陳平、灌嬰率領十萬大軍鎮守荥陽,樊哙、周勃率領二十萬大軍平定燕地和代地,如果他們聽說皇帝駕崩了,諸将都将遭殺戮,必定把軍隊聯合在一起,回過頭來進攻關中。那時候大臣們在朝廷叛亂,諸侯們在外面造反,覆亡的日子就舉足可待了。”
審食其進宮把這告訴了呂後,于是就在丁未日發布高祖逝世的消息,大赦天下。
盧绾聽說高祖駕崩的消息,就逃到匈奴去了。
丙寅日,在長陵安葬皇帝,下棺安葬完畢,太子來到太上皇廟。
大臣們都說:“高祖起事于平民,平治亂世,使之歸于正道,平定了天下,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功勞最高。”
獻上尊号稱為高皇帝。太子繼承皇帝之号,就是孝惠帝。又下令讓各郡國諸侯都建高祖廟,每年按時祭祀。
到孝惠帝五年(前190),皇上想到高祖生前思念和喜歡沛縣,就把沛宮定為高祖的原廟。高祖所教過唱歌的兒童一百二十人,都讓他們在原廟奏樂唱歌,以後有了缺員,就随時加以補充。
高祖有八個兒子:庶出的長子是齊悼惠王劉肥;次子孝惠皇帝,是呂後的兒子;三子是戚夫人的兒子趙隐王如意;四子代王劉恒,後來被立為孝文皇帝,是薄太後的兒子;五子梁王劉恢,呂太後當政時被改封為趙共王;六子淮陽王劉友,呂太後時被改封為趙幽王;七子是淮南厲王劉長;八子是燕王劉建。
太史公說:“夏朝的政治忠厚。忠厚的弊病是使得百姓粗野少禮,所以殷朝代之以恭敬。恭敬的弊病的是使得百姓相信鬼神,所以周朝代之以禮儀。禮儀的弊病是使百姓不誠懇。所以要救治不誠懇的弊病,就沒有什麼比得上忠厚。由此看來,夏、殷、周三代開國君主的治國之道好象是循着圓圈轉,終而複始。至于周朝到秦朝之間,其弊病可以說就在于過分講究禮儀了。秦朝的政治不但沒有改變這種弊病,反而使刑法更加殘酷,難道不是很錯誤嗎?所以漢朝的興起,雖然承繼了前朝政治的弊端卻有所改變,使老百姓不至于倦怠,這是符合循環終始的天道了。
漢以十月為歲首,諸侯在每年的十月進京朝見皇帝。規定車服制度,皇帝乘坐的車駕,用黃緞子做車蓋的襯裡,車前橫木的左上方要插用旄牛尾或野雞尾做的裝飾。
高祖葬在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