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興起,國内統一,漢朝開放了關卡橋梁,解除了開發山林水澤生産的禁令,所以富商大賈遍布天下,交易的物品無處不流通,供求雙方都得到極大的滿足,因此政府将豪傑、諸侯、強宗望族都遷徙到京都地區。
關中地區自汧縣、雍縣以東一直到黃河、華山之間,肥沃的土地方圓千裡,從有虞氏、夏後氏那時候起将該處劃為上等土地征收田稅。
後來,公劉遷居到邠,太王、王季居住在歧邑,周文王創建豐都,周武王治理鎬京,所以那裡的人民仍然具有先王的遺風,喜歡經營農業,種植五谷,把土地看得很重要,秉性善良,很少去做那些奸邪之類的事情。
等到秦文公、孝公、穆公定都在雍邑的時候,雍邑地處隴、蜀貨物交流要塞,所以有很多商人。
秦獻公将都城遷徙到栎邑,栎邑往北阻擋了戎狄的侵襲,往東與三晉相通,也有許多大商人。
秦孝公、秦昭襄王整治都城鹹陽,在鹹陽的基礎上創建起漢朝的都城長安,長安城附近的因為供奉皇帝陵墓而專門設置的各個陵縣,讓四萬八面的人和貨物全部一起來到此地,聚集在那裡,地域狹小而人口衆多,因此那裡的民衆越發喜歡動用腦筋,玩弄智巧,從事工商業。
關中地區以南就是巴郡、蜀郡。
巴郡、蜀郡兩地也有肥沃的土地,那裡盛産栀子、生姜、朱砂、石材、銅、鐵、竹木器物。巴蜀南部連接到滇、僰兩地,僮仆多來自于僰地。西邊與邛、笮兩地相鄰,笮地盛産馬、旄牛。
但是巴蜀地區四面交通閉塞,靠棧道連接千裡之外,與關中之間沒有什麼貨物不流通的,隻由褒、斜兩個山谷連接兩地車輛往來的道口,用他們産量豐富的貨物去交易他們鮮有的貨物。天水、隴西、北地、上郡和關中的習俗一樣,但是向西有羌中的便利,向北有戎狄的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