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紀桑找到言伯,一口氣問了個七七八八,從民間習俗問到了官府規矩,從志怪傳聞問到了曆代正史。
三日後有個南坊大集。
馬上就是寒食節,三天禁火,為此大家都會提前準備好熟食冷食,所以這次的大集商販最多最熱鬧,還有各種在街上表演唱戲賣藝的,紀桑準備先去瞧瞧。
擺好晚飯,紀桑隻顧着低頭吃飯,一句話也不說,吃完便跑到隔壁開始構思劇本。
其實民間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著名的四大民間愛情故事:梁祝、孟姜女、白蛇傳、牛郎織女,還有其他耳熟能詳的女娲補天、精衛填海等等的神話故事······紀桑糾結了半天,還是決定先從民間故事改編,最終她選擇了梁祝。
倒沒有什麼特别的原因,服道化相對簡單。
亥時剛過,紀桑收好筆墨和紙張,打開房門卻見各四名丫鬟小厮在門外侯着,原來是等着紀桑沐浴。
這裡不似現代,洗個澡簡直要麻煩死,打井水、燒熱水,還要把熱水擡進屋子倒進浴桶裡······紀桑折騰了一次再也不洗了,隻是用濕布擦一下身子。
紀桑不習慣有人看着她,讓丫鬟放下東西離開了,她舒舒服服地泡了澡,皂球裡加的香料,聞起來很清香,還有白芷膏,類似潤膚露,據小丫鬟說這可是美白的。
紀桑去了隔壁,房間裡沒人,她走進去坐在榻上,細細打量了一下房間,旁邊的木床很大,大概能躺三個人還有餘,她突然有種把自己賣了的感覺。
她垂着頭,視線裡忽然出現一雙白玉絲鞋。
“困了就去睡覺。”夏侯郢走到紀桑面前,見她坐在榻上耷拉着頭,以為她是困得在等他。
紀桑“哦”了一聲,慢吞吞地挪步到床邊褪下外衣,脫了鞋爬到床裡面去。
夏侯郢洗漱好也随即躺下了。
床确實很大,不像在家裡,若是像現在并排躺着都躺不開。
房間裡陷入沉默。
紀桑手折在胸前,抓着被沿,雙眼緊閉着,但是睫毛和眼皮還在微微顫動。
她聽見他問,“你很害怕?”
紀桑閉着眼睛翻了個白眼,這不是廢話嗎······
“之前不是挺能耐的嗎,我記得說起夏侯郢來頭頭是道的。”夏侯郢冷哼一聲。
紀桑忽然睜開眼,“你怎麼這麼小心眼呢。”
“聽說你下午找言伯了。”
紀桑也沒打算躲着他,說道:“是啊,要辦戲班子總得先了解情況。對了,那金餅子就算我借你的,等賺到錢了我會加利息還給你的,合同作廢,回頭重親簽一份吧。”
紀桑想還是不要和夏侯郢扯上牽扯,萬一他又拿這個做文章,自己又跑不掉了。
“怎麼,你這麼想和我在一起?”
紀桑疑惑:“什麼?”
“賠了生意,粗略算了一下,一分銀子不花,你隻需要在府上十七年便可還清。”夏侯郢說道,“哦,還沒算你的利錢。”
······紀桑沒忍住,一個胳膊肘捅過去,“你怎麼知道我一定會賠錢,萬一我就靠着戲班子發家緻富了呢。”
夏侯郢問:“說說?”
“行,既然你想聽,那我就和你說道說道。”紀桑忽然來了興緻,側身轉過來,肘撐着臉腮,“梁祝化蝶的故事你聽過嗎?”
紀桑自顧自地說了起來,“你猜最後結局怎麼樣了?”
夏侯郢倒是給配合地問她:“嗯?怎麼?”
紀桑:“最後啊······祝英台撞死在梁山伯的墓碑上,接着天光一閃,祝英台消失不見,有兩隻蝴蝶雙宿雙飛·····”
她碰了碰夏侯郢的胳膊,“你聽完有什麼感受?是不是很浪漫很感動很想看這個劇?”
夏侯郢看了她一眼,沒有情緒地說:“不想,說明相信愛情的人下場很慘。”
紀桑很無語地朝他翻了個白眼,“你懂個屁!我也是有毛病,和你浪費時間說這些。”她翻身過去,背對着他,又将腰間的薄被扯了扯,“睡覺!”
夏侯郢皺了皺眉,平時沒有人敢這麼和他這麼說話,他也不喜歡别人這麼粗俗地講話,但是聽紀桑這麼講他竟也沒多反感,他懷疑是不是紀桑順便把自己也罵了的緣故,讓他略感平衡。
不消片刻,夏侯郢聽到了耳邊傳來了細微的呼吸聲,他笑了下,然後也閉上眼睛跟着紀桑進入了夢鄉。
紀桑聽聞南坊大集有不少吃食,特意晚起了兩刻鐘。
略施粉黛,一雙還沒被生活工作折磨的眼睛清澈靈動。發髻绾起,幾縷碎發随意垂落,雖然她承認自己不是絕世大美女,但瞧着也順眼耐看。
空山堂的房門敞開,夏侯郢已經用過早餐,正在裡面坐着喝茶。
紀桑走過去站在門外敲了敲門框,和夏侯郢打招呼,“那我先走啦,需要我帶什麼嗎?”
夏侯郢聞聲擡眸,目光不經意地掃過紀桑,腦子裡隻有一個想法,她今日穿的水綠羅衫還挺好看的。
“需要給姑娘準備些吃食嗎?”言伯提議讓人準備些給她帶着路上吃,紀桑擺手拒絕,她這肚子得留着去集市吃。
紀桑前腳走,幾名小厮各端着件新裁的華服後腳進來。
言伯走過去,挨着看了一遍,說道:“公子,不如就那件京綠色的吧。”
夏侯郢眼神一掠,“嗯”了一聲表示同意。正巧,他也看那件京綠色的最順眼。
紀桑乘坐馬車前往南坊大集,下了馬車,忽地聽見一串嗚咽箫聲。
隻見一個着粗布的小販挑着兩個木桶在大樹根下一坐,不見他吆喝,隻是吹着竹蕭,沒一會兒,幾個孩童便跑過來,争着要吃。
紀桑頓感新奇,走過去問了才知道是賣稠饧的,她嘗了一點,原來是麥芽糖漿。
她早上沒吃飯,還不禁饞,路過攤販買了一份甜絲絲的乳餅和荔枝膏水捧着吃,不過她來這最重要的,是想找合适的路岐人。
言伯告訴她,除了在勾欄裡演出的演員,其實也有很多在熱鬧開闊的地方,進行表演的民間藝人,他們流浪四方,撂地為場,沒有固定的場所表演,被大家稱為路岐人,而且民間不乏比勾欄裡技藝還好的路岐人。
大多數的岐人并非個人,而是一個小班子,如果可以找到一個合适的小團隊合作,那就省去了表演團隊磨合的時間。
當然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勾欄裡的演員自然也是能找的,但是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