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桑視線移到夏侯郢的臉上,看着他戲谑的表情,就知道他想說的是這個沒跑了。
“你真是——”紀桑佯裝瞪他一眼。
“真是什麼?”夏侯郢笑了下,繼續道,“也不知是誰夜夜爬到我身上——唔——”
“噓——不準說了!”紀桑連忙擡手捂住他的嘴巴,臉頰到耳根卻悄悄紅了一片。
這壓根不能怪她啊,排卵期那幾天就是特别想男人,或者說荷爾蒙。夏侯郢這麼一個黃花大美男躺她身邊,她隻不過是沒忍住和他親親貼貼,可他卻是實實在在的把她壓在身下狠狠予索予求。
“不過這樣真的能治好嗎?”紀桑問道。自從她要求讓夏侯郢去找解毒之法後,她時不時就問聽風進度如何了,然而每次答案都不盡人意。
夏侯郢将她的手拿下來,握在手裡,“不如我們最近再多行幾次采陰補陽之事,看看結果如何?”
紀桑掙開他的手,握起拳頭,直接搗在他的肩窩上,“夏侯郢,你真流氓!”
*
出秋入冬,蕭索的枝頭染上初霜,遠山披銀,風中透着寒意。眨眼間,小年已至,年味也随着冰涼的空氣漸漸彌漫開來。
這一天,紀桑忙碌得連水都顧不上喝。她花了四個月心血編排的《一代巾帼》,終于迎來首場公演。
沈如意的忠烈事迹早已家喻戶曉,預售票幾日前一經推出便瞬間售罄,為了滿足觀衆的熱情,紀桑決定從小年連演到年二十八。
夜幕降臨,戲棚内燈火通明,座無虛席,熱烈的期待氣氛中彌漫着些許寒冬的白氣。台上的幕布徐徐拉開,伴随着趙泠雲編寫的恢弘配樂,故事緩緩展開。
在劇本中有三場大型戰役戲份,第一場是十六歲的沈如意在戰場上第一次嶄露頭角。她率領一支不到五十人的小隊,在敵軍的圍困中沖破突圍。
台上,演員們奔跑沖鋒。數十名群衆演員的鞋後跟被阿禾改造過,加了珠子,隻要一跺腳就會和台面發出清亮的聲音,幾十人一齊跺步,便可營造出千軍萬馬的氣勢。台下各有兩座大鼓,震耳欲聾的鼓聲與刀劍相交的音效交織,觀衆看得屏息凝神。
最終,沈如意站在硝煙中,眼神堅定地接受大将軍的贊許。
第二場戰役是赤鳳軍重擊遼北。此時的沈如意已是三十二歲的巾帼大将,正如夏侯郢所說,沈如意堅定地認為女子一樣能建功立業,保家衛國。于是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她組建了一支女子軍——赤鳳軍。沈如意率領赤鳳軍在邊境之戰中大獲全勝。遼北軍退守,邊境暫得安甯。
舞台中央,沈如意背對觀衆,手持長刀,她的身影在烽煙中顯得無比挺拔。伴随着隆隆鼓聲,她猛然回身,高聲疾呼:“我等披肝瀝膽,生死相赴,隻願天下安甯,百姓無憂!隻願後世再無烽火!”
戰火稍歇,終于迎來一段幸福安康的日子,她教導年幼的兒子夏侯郢,親授武功,更傾盡心血教他為人處世之道:“世間路千條,忠誠和正義是根基。為官者當明公義,為民者當懷仁愛。願你心中有尺,無愧于天地。”
然而号角吹響,敵軍入侵,劇情急轉直下。沈如意所在的城池因貪官棄城而失守,赤鳳軍孤立無援,最終被敵軍包圍。沈如意身負重傷,依舊率領殘部抵抗到底,直至最後一刻。她揮舞長刀,目光堅毅如鐵,向衆将士喊道:“赤鳳軍何懼此時孤立?血染沙場,亦不負身為赤鳳将士之名!”
伴随着背景音樂漸入悲壯,沈如意伫立于舞台中央,手中的戰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她緩緩擡起頭,仿佛凝視着那高遠的蒼穹,眼中湧動着不屈的光芒。她沉聲說道:“赤鳳軍,雖敗猶榮!沈如意今日以血灑沙場,隻願換山河無恙,換後世千秋太平!九泉之下,亦無怨無悔!若有來世,再為山河而戰!”
話音落下,她緩緩倒下的身影如同燃盡的燭火,卻點亮了背景中緩緩升起的赤鳳軍旌旗。燈光漸暗,獵獵旗幟成為最後的定格。
全場寂靜數秒,緊接着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息。
整場戲恢弘大氣,三場戰役扣人心弦,尤其是赤鳳軍浴血奮戰的場面将觀衆完全帶入。不管是在戰火中沈如意奮勇殺敵,還是在行軍路上救民于危難的情節,充滿動人細節,展現了她的仁愛與堅韌。而趙泠雲傾注心血創作的配樂,以編鐘、大鼓、弦樂為主,營造出壯麗悲涼的氛圍,将情緒推向高潮。
夏侯郢在台下看得怔住了,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完整的劇目。他從未想過,母親的故事會被編排的如此震撼人心。紀桑将沈如意塑造得栩栩如生,她的堅毅、柔情與犧牲,都在舞台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現。他的胸口像被什麼擊中,震撼之餘,更多的是感動。
“母親……”夏侯郢低聲呢喃,眼眶漸漸泛紅。
他身旁的觀衆,許多早已飽含熱淚,有人不斷擦拭着眼角,喃喃稱贊:“這樣的沈如意,當真是無雙巾帼!”
紀桑站在幕後台側,看着演員們開始謝幕,台下不斷地叫好,甚至還有往上抛花扔銅錢的。
四個月的努力和辛苦沒有白費,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