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宰輔流放邊疆我成丞相了 > 第14章 第十四章 重拟歸田鱗冊

第14章 第十四章 重拟歸田鱗冊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林翊有意避開那道鴨子。

袁宿嘗過之後倒是胃口大開,沒有繼續嘲諷,也沒抱怨一青二白有多不合适,老老實實吃過晚飯,又踮腳從書架高處取了一本新手記去瞧。

林翊不消多招呼,袁宿也無需人款待,到了時間袁府的人來接,施施然告辭打道回府。

次日,陰雨天。

寺丞抱着文書單手撐傘,好不容易趕在去戶部批條前完成工作。走檐廊繞路返回,未見袁宿,先同林翊碰面,一時喜形于色,“林少卿回來了。”

林翊笑道:“是,辛苦你們了!”

檐下,動作麻利的小吏領了長卷的楮皮紙和新調制好的漿糊準備加固窗戶。

若論透光性與韌性,白宣較之楮紙自然是上等。

但,物美價不廉。

節儉令推行至今,各級官吏的俸祿雖未削減,其他支出卻遠不如過往随性。太府寺不免其俗,選用了價格更為合适的楮皮紙,另取了桐油開紙,防水防黴。

吏屬們趕在這會兒封窗看似随意,實則大有深意。

桐油無毒,氣味卻大,難免沖撞。

其他人倒也罷,荀璐與袁宿這兩尊大佛卻與旁人不同。前者府内首尊,君子端方,燃香熏衣,講究頗多;後者脾氣古怪,嗅覺味覺異常敏銳,也是個受不得委屈的主。

難得兩人都不在,正是封窗的好時機。

且說林翊那邊,恢複之後府衙報道,其他的倒是一切正常。隻是一向溫和寬厚的荀璐意外地找了袁宿的麻煩。确切說,也不算是找麻煩,隻是沒讓他安生混日子。

太府寺的一位主簿解釋道:“原也不是什麼大事,數字統錯了糾正過來就好。隻是不知怎麼着,大人這幾日對袁宿少卿要求多了不少,連吩咐了好些活。難得,這幾日袁少卿都走得遲了些。”

林翊聞言失笑,“這倒是确實難得。”

畢竟,謝貞太府在任時,袁宿也能頂着“謝必安”的壓力早退,如今換了個脾氣更好的上司,反倒是被迫勤快了不少。

二人交談着并行返回公署,各自忙碌。

午膳後稍事休息,一衆人沏了茶聊天。有人說起又去進宮面聖的荀璐太府,有人閑話難得因為公務失了恬淡表情的袁宿少卿,更多人聊的卻是秋闱。

寒窗苦讀十餘載,一招登科滿城知。

古今文人畢生所願,莫過于通過科舉完成“學子”到“仕人”的身份轉變。科舉取士,大比擢選,容不得一絲僥幸。

太府寺不比其他府衙,油水不算豐厚,瑣事一大堆,慣常打交道的戶、工二部都壓太府寺一頭,算是不讨人喜歡卻又難得能讓人安下心做些實事之所。

因而,府衙之内的官吏多有科舉經曆,少有靠蔭蔽出仕的世家子。

談及此,在場諸人中,不善言辭,文采卻實在斐然的姚主簿最是感懷:“今年入冬早,考生們怕是又要吃些苦頭喽。”

林翊聞言,擡眸望去。

姚姓的主簿年三十有二,算是主簿中年齡偏大之人。從七品的銜,說是京官,但因品級實在低,丢宦海裡都砸不出水花的職,實際上享着吏的待遇。姚镌雖參與了天晟七年與十年兩場會試,卻榜上無名。

家有妻兒,無可奈何托了關系以舉人之身外放為官,苦熬六年,孩子開蒙才又回到京城。

“其他地方的考場我不知情況如何,但京畿附近,皆依陛下旨意增設炭盆,重新布置了考場,應當不至于那麼難熬吧。”男身女相,文姓的年輕主簿離他最近,見他言語中滿是感同身受的唏噓,笑着寬慰道。

“那是年輕小後生不知道北地寒風的厲害。”另外一位同僚聞言善意笑了笑,想起文梓語祖籍豫章,不意外對方會如此認為,“豫章的供果還要月餘才會入京,可這會兒府衙都到了用紙糊窗的時節。”

入冬前,才會糊窗抵擋寒風霜雪,保暖透光。

南地供果初次挂霜後才算初熟,此後果子就會被提前摘下裹上石灰水保鮮。入冬之前走河道運抵京都,糖分正佳。算算時間,南地大部分州郡應當還在同秋老虎熬勁。

“說起來,梓語你是哪年的貢生來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