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這樣做是否有依據?”
“據臣所知,當年接下京中旨意的官員,正是池遠之。他身處現場,必然會比旁人知曉的更多。”
太後一派已經得到授意,此事要止于池遠之,不能牽連其他。
是以在林寂說完這些後,當即就有人跳出來質疑。
“這話聽起來不過皆是你一面之詞罷了,早就聽聞察事司手段狠辣,就算是有犯人供詞在堂,說不定也是你屈打成招!”
距池宜溪去見她父親已經過了五日,太後也從汪生那裡知道了池宜溪與其父的談話。
眼下官員正是要想辦法将池遠之從察事司撈出來,交給大理寺少卿,太後的侄子。
衆所周知察事司捂嘴這一塊可謂是爐火純青,雖然各處都大差不差,不過這一次他們可是站在了至高點,反而是林寂在胡攪蠻纏。
“陛下,臣同康禦史一樣,認為林同知是在刻意歪曲事實。臣懇請陛下将此案交于大理寺查辦,相信不日便能結案。”
“臣附議!”
“臣附議!”
……
太後一黨與看不慣察事司的官員紛紛站出來附和,大有今日若不将這案子給大理寺,就長跪請命之意。
馮侖站在最後,觀察着這一切。這種場面對于他們這些将将能進來上朝的官員來說,隻有安安靜靜站在最後裝鹌鹑才是最保險的。
強出頭之輩,要麼運氣夠好,賭成功了,要麼就是替上位者背黑鍋。
雖和林寂這種有人罩着的不能比,他在同輩中也算有些小聰明,年紀不大就有了上朝資格。
不過在審時度勢上有些自己的見解。
今天這場面,馮侖覺得還是躲遠點為妙。
其實不止馮侖,内閣首輔樓瑞山為首的中立派也是按兵不動,靜看林寂與太後黨斡旋。
不過在樓瑞山看來,此局面怕是林寂一早設計好的。但看太後黨言之鑿鑿,估計也有後招,不好對付。
“林愛卿,你可認?”宣明帝沒理在地上跪了一水兒的老臣,反而将目光投向林寂。
“朝廷之上各有所長,諸位都是讀聖賢書,論古今事之人。對審案子這種事自然不熟悉,故而不相信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刻意歪曲事實這麼重的罪名林寂實在不敢應下。”
眼下雙方各執一詞,究竟如何還得看宣明帝如何選擇。
“好了,都起來吧,天冷一直跪着也不想回事。”
衆人謝恩起身。
“既然各有各的道理,那這樣吧。”宣明帝稍鈍,“兩日後公開審理這個案子,大理寺卿裴廣青,察事司同知林寂一道審理。”
裴廣青突然被點到名,忙出列行禮應下。
他代表大理寺審理這案子,也正中那些人下懷。
“此事既然你們說已鬧的京中百姓人心惶惶。”
宣明帝想了想道:“今日就張貼告示廣而告之,邀上京百姓共同監督,就在…宣德門審理吧。”
宣德門是今朝天子進出之門,若天子要親迎凱旋将士,或者是以皇家名義開設善堂,都會在宣德門舉行。
此話一出,足以證明陛下對此事的看法。
不過眼下雙方都有把握能赢回這一局,是以都沒有異議,靜待那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