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婵娟将“地府月餅”的名頭打出去,中秋的預熱活動就算開始了。
東城的客人們自然是不着急的,中秋佳節,賞月觀燈,乏了便在沈婵娟的小店内點上月餅,喝點小酒吃點小菜,最美不過。
其他城的客人們就沒有東城鬼這般悠哉了,中秋那日除了跑外送的配送員,大多數人都是不外出的。更何況跨城來回耗時太久,為了一疊月餅在中秋跑去半天,實在是很不劃算的。
因此,沈婵娟收到了不少預訂單,代王湘和李思思來的魏湉就是其中一個。
“沈老闆,我來替客人訂幾箱月餅。”
沈婵娟一聽,便知是個大單子。中秋除了阖家團圓,作為生意的談資也不錯。生意做得越大,要聯絡的人越多,訂的月餅自然也越多。
魏湉試了蓮蓉、蛋黃、紅豆、五仁、鮮肉、巧克力等十來個餡,一一将口感和名稱發給王湘選定。
那邊一時半會也沒個回信,魏湉便幹脆坐下,點了一份幹炒牛河和玉米排骨湯。
幹炒牛河一如既往鮮香嫩滑,玉米塊清甜,排骨煮得爛,魏湉便蘸些醬油增味,吃起來倒也很香。
湯表面很清亮,油沫不算多,第一口熱湯先是玉米的香味,而後才是排骨炖出的葷香,這湯講究的不是濃郁,而是清中有味,怡然自得。
半碗下去,實在是暖腹熱身。
擡頭一看,沈婵娟又在給其餘客人講解月餅的花樣,一個套盒内有五種花樣,尋常的就是印了“蟾宮折桂”、“阖家歡樂”這些,讨個口彩。
另一個套盒則是沈婵娟推出的地府特供,上面的花樣是各城陰差的武器式樣,黑白無常自不必說,西城崔珏的是判官筆,南城黃泉的是青玉眼,北城則還是用了南辰的落紅纓。
魏湉的疑惑不比劉語凡少,陰差雖受人敬仰,但大多人對于他們的武器,那叫一個避之唯恐不及。
沈婵娟為什麼把這一套武器,做成月餅式樣?
魏湉走過去湊熱鬧,隻見沈婵娟手裡的月餅正面是判官筆,另附了一張“明公正氣”的描金紙簽。
再看另一份,紙簽上則是“落筆有理”的字樣。
崔珏在地府以公正聞名,“明公正氣”自不必說,代表的是有業當公判,善惡有明說。而另一張“落筆有理”則是說他的判官筆一落,愛恨嗔癡、憎會别離,都自有分說。
買“明公正氣”的人裡有被崔珏斷過案的鬼魂,也有單純仰慕他為人或是心向公正的鬼魂。“落筆有理”的簽賣得最好,一則是崔珏作為地府公務考試的判官,地位類似人界的孔夫子,俗話說吃啥補啥,吃下判官筆的式樣,也許有考試前保佑考生的增效。
一則是與文字打交道的鬼魂,無論是寫作、算賬、明理還是陳情,都希望讨個落筆有理有神的好彩頭。
簽的内容像判詞一般,魏湉覺得有趣,便又去看其他陰差的簽。
黃泉的青玉眼月餅附帶了是“明鏡高懸”和“明察秋毫”的紙簽,魏湉沒和黃泉打過交道,但這對青玉眼确實久負盛名。
相傳青玉眼是女娲補天剩下的兩塊青色石料,意外落入忘川河後,承水之靈化作地府黃泉。據說隻要黃泉看過一眼,任何貓膩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對這套月餅感興趣嗎?”
魏湉回頭,發現是訂購的客人散了大半,沈婵娟便閑下來和她說幾句話。
“這月餅很有意思,簽也寫得很好。”
“我替寫簽的人謝謝你,至于月餅——”沈婵娟狡黠地勾了勾嘴角,“你的贊美我就不客氣地收下了。”
魏湉也笑了笑:“沈老闆,你這套月餅多少錢一盒?”
沈婵娟報了個數字。
一盒手工月餅加上紙簽,這個價格倒是不算貴,不過對于魏湉來說,花起來也是心痛的。
魏湉忍痛要了一盒地府特供和一盒阖家團圓版,沈婵娟給她打包好,問她什麼時候取走。
“中秋吧,”魏湉想了想,“中秋單子多,我還來東城的。”
“好。”
沈婵娟說完,魏湉便看她利落地将月餅盒放入禮袋中,标上自己的姓名和聯絡方式。
姓名那一欄,她寫的是“湉湉”。
魏湉輕輕呼出一口氣。
其實另一個理由她沒有說,中秋那日,雖然不可避免要滿城奔波,但魏湉還是希望,能有一個借口,讓自己也離中秋再近一點。
對她來說,沈婵娟的小店的煙火氣最像團圓。
“好了!”沈婵娟放下筆,“中秋節那天要不要吃點其他菜?幹炒牛河信徒。”
見她有意揶揄,魏湉笑了笑:“吃幹炒河粉怎麼樣?”
沈婵娟失笑:“你就這麼喜歡幹炒粉嗎?”
“嗯,”魏湉認真地點點頭,像是想起了什麼事情一般,臉上的笑容更大了一些,“我妹妹也和我一樣喜歡。”
“妹妹?”
魏湉點點頭,手機卻在此時頻繁震動起來。
“各種餡的月餅都要一百五十個,禮盒月餅拿五十盒,地府特供八十盒,三十盒你幫我拆一下,看看有沒有完整的地圖。”
前面的要求魏湉都看懂了,但是完整的地圖是什麼?
魏湉将信息展示給沈婵娟,她将王湘的要求都備好,剩餘的庫存就寥寥無幾了。
至于地圖——
沈婵娟将一盒月餅遞給魏湉:“拆開看看就知道了。”
魏湉心内好奇,三下五除二就拿出月餅,才發現包裝盒底部的雕花木畫。
那是一塊手掌大的木片,周圍都已被磨得平滑,摸起來十分細膩。上面畫着一個她全然陌生的西城:如今荒蕪的土地上結滿了大批的麥穗和果實,城内花團錦簇,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