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道郎豔獨絕,坊間卻稱帝京有兩絕,遇之如遇冬春兩端。一絕蕭殷時,貌若神祇臨世,質處數九寒天;二絕鄭清儒,純如筵素白鶴,相逢春和景明。
鄭清儒官職從四品,是崇明六年的二甲進士,殿試中崇明帝對他青睐有加,派他去大理寺任職。他的學識不輸他父親,品行更是高潔,是京中不知多少小姐的春閨夢裡人。
鄭清儒攙扶着風太師緩緩走來,林晚舟從風檀身後探出,快跑幾步撲進風太師懷中,哭道:“姥爺!”
風太師雙眸失明,手掌摸索着撫上林晚舟頭頂,道:“晚舟不怕。”
風檀牽着她的手對她說“不怕”,風太師撫着她的發頂說“不怕”,林晚舟吸了吸鼻子道:“我不怕。”
高聿眯了眯眼,風衡道是三朝元老又如何,女兒做了那樣大逆不道的事,他自請離朝那日就大勢已去......至于扶他而來的鄭清儒,官職雖低,爺爺鄭觀鶴卻是大晄樞機重鎮内閣首輔兼吏部尚書,孫憑爺貴,他不能不忌憚。
風太師目無焦距地“看”着高聿,受了這一道冰寒,咳疾發作得愈發厲害,“高大人......咳......晚舟......無錯......萬不可刑訊......”
高聿道:“太師一生光風霁月,嫡女入獄,孫女再入獄......唉,的确可憐。不過林晚舟既然已在紅袖閣中為妓數載,進獄浮屠一趟也不會玷污她不是?反正已經不清白了嘛。”
風太師聞言重咳不止,鄭清儒怒喝道:“高大人,你怎可對太師如此無禮?!”
“哎呦呦,太師保重身體莫要跟我動氣!”高聿假意道歉,卻擡手示意手下人去綁林晚舟,“但大晄法不可貸,更不容情,帶走林晚舟!”
官場中高聿愛糟踐美人兒已不是什麼秘密,林晚舟背後無權無勢,長得又是帝京一等一的好,被高聿抓去一頓皮肉折磨是少不了的,風太師在崇明二年那場雙女浩劫後一遍遍告誡自己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沒成想如今,他再一次嘗到了無權無力無能護佑自己膝下兒孫的炙痛。
鄭清儒走到林晚舟身前将她護在身後,對着高聿凜言相呵:“若高大人執意枉法行事,待案本交到大理寺來,我第一個不認!”
高聿道:“鄭大人是君子,君子氣度經年而成,毀碎卻隻在一言之間。鄭氏家教嚴明,若元輔大人得知鄭大人為一娼妓阻礙刑部辦案,不知鄭大人是否會受到族中訓誡?而朝中同僚若知元輔大人有孫如此,是否會私下鄙薄輕慢?”
鄭清儒的手掌慢緊成拳,林晚舟扯了扯他的手臂,對着鄭清儒和風太師道:“鄭二哥,莫要因我讓爺爺為難,帶我姥爺回去吧,他年紀大了,咳疾多年不愈,吹不得寒風。”
說罷,林晚舟壓低聲音道:“鄭二哥,你已經做的很好了,永樂不會怪你的。”
鳳傾凰身為大晄最尊貴的公主,崇明帝對她疼愛非常,公主幼時好學,崇明帝便延請名師廣招伴讀,六部九卿朝臣的适齡之子遴選合格者方可進入宮廷做公主伴讀。鄭清儒兒時腼腆清卓,永樂公主在一衆伴讀中一眼便選中了他做伴讀,這一伴便伴了五年,直至公主被秘密送出宮外。
鄭清儒已是弱冠之年,他從不議親,他相信公主必定會回來。
先生是永樂至親之人,永樂亦視先生之女為親妹,若是他今日護不下林晚舟,他自無顔再見永樂。
鄭清儒陷在難以掙脫的困境裡,黑夜中有哒哒馬蹄聲奔馳而來,紅衣劃掠成影,高頭駿馬前蹄飛揚,馬上少女利落撤肘勒緊馬繩,高居馬上停在鄭清儒與高聿中間。
少女爽朗一笑,俯視着馬下諸人道:“鄭清儒啊,你做君子,以君子之姿對小人之态,自然讓人家怄得你說不出話!”
鄭清儒笑道:“魚汝囍,你回京了!”
魚汝囍道:“是啊,仗打完了自然要回京述職,恰巧碰到永樂寺唱大戲,這不過來湊湊熱鬧說不過去不是?”
鄭清儒知道,魚汝囍也是為林晚舟之事而來。她是永樂至交好友,身為昭武大将軍之女,她自幼習武,性情爽朗,亦是永樂的另一個伴讀,他們三人受教于先生,自小一同長大,永樂無蹤之後她便不再居于宮廷,同父親常年征戰在外。永樂的妹妹出事,她一定第一時間趕回來。
風檀站在白玉階下,伶仃孤影遠離對峙衆人,低垂的眼眸微微濕潤。
當年她被母親秘密送出宮外,身處何方的消息除了風有命便隻有任平生知曉。林晚舟因母獲罪,稚齡之年入青|樓後再無求生意志,任平生無奈,隻好将永樂會回來為先生翻案的消息告訴林晚舟,好讓她有個希望活下去。
林晚舟那時問:“姐姐是公主,陛下那麼喜愛她,為什麼不讓她直接去求陛下?”
任平生回答:“崇明帝不會因為她是公主就改變想法,風有命對抗的是制度禮法,永樂無能為力。”
“那阿娘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要把我害到這種地步?”
任平生抱緊年幼的女孩,道:“因為她是風有命。雖千萬人,唯有命之人往矣。”
任平生說過永樂會回來,所以在相逢之初,風檀伸出小拇指做出拉鈎姿勢時林晚舟便認出了她是誰,盡管她身上一點小時候的印迹都沒有,盡管她氣度全變,林晚舟也知道她是誰。
她們拉過鈎,風檀是來應誓的。
而風太師、鄭清儒和魚汝囍......他們不認識風檀,在他們眼中,風檀隻是六科的一個都給事中。
他們不認識她,卻一直記着永樂,永樂的妹妹出事,他們第一時間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