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人怎麼這樣啊?我家少爺好心過來給你送錢糧,不過就是要的價格多了一點,你怎麼能這樣對我們呢?”
長離一臉氣憤的站在州牧府的大門口,完全不顧任何人的面子,就連謝謝明上手去讓他閉嘴,他都不願意。
“住口,誰讓你這麼說的,謝大人既然不願意高價收購,我們怎麼能逼他呢?”
“這豈不是有傷我們兄弟之間的感情?白白讓他人看我們泉州謝家的笑話!”
謝新明說完這話後,轉頭便看向一旁依靠在大門上,一副吊兒郎當樣子的謝新滢。
他似乎還是很在意他們泉州謝家的名聲的。
“二弟,要不咱們還是再好好談談吧,咱們再怎麼說,也是本家的同族兄弟呢!”
可惜謝新滢卻并不肯給他面子。
“誰是你二弟?”
謝新滢聽了謝新明這話,直接便從大門處走到了謝新明的身邊。
她端的那叫一個高高在上、目中無人,尤其是她那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的表情,簡直是讓人看着氣的牙癢癢。
“本宮如今可是三品欽差,就算是瑀州州牧過來了,也要給我行禮。”
“你也敢叫我二弟?早上出門的時候,不知道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掂量一下自己配不配?”
謝新滢這麼一番話出口,别說是謝新明了,就連圍觀的路人都看不下去了。
有人甚至想出口譴責謝新滢這個沒有良心的人,可旁邊的人卻拉住他。
告訴他畢竟謝新滢是朝廷派來的欽差,人家的家事而已,沒必要把自己搭上去。
聽到這話,那人才冷靜下來,接着往下看。
“好好好,謝大人,這樣稱呼您總可以吧?”
謝新明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說到。
聽到謝新明這話,謝新滢勉強滿意了幾分,這才點了點自己的頭,接着示意他接着說到。
“這一次不止我們泉州謝家,更有不少其他商販運了米糧來瑀州販賣,您給的價錢實在是太低了點。”
“我們可都是跋山涉水、跨越千裡,趕來瑀州賣糧,不看在我們這一路的辛勞之上,也得看在咱們這本家的情分上吧!”
“要是您能把這價錢再往上漲漲,這生意咱們不就可以繼續愉快的談下去了嘛。”
謝新明這麼一番話聽着似乎也頗具道理,圍觀的百姓看見了,也都覺得他說的确實很有道理。
況且瑀州現在确實是有些缺糧。
若是能從謝新明的手上收購一大批米糧,那這赈災的各項事宜也就可以順利進行下去了。
自大梁建國以來,便以石、鬥、升的比例來規劃米糧,石乃鬥的十倍,鬥又是升的十倍,一升約等于0.5公斤,以此類推。
至于錢的劃分,則是以金、銀的斤兩以及朝廷鑄造,推廣使用的銅錢來進行日常的買賣。
在民間,百姓通常把朝廷鑄造的銅錢稱為“文”。
一兩金子等于十兩銀子,而一兩銀子,則等于1000文銅錢。
大梁朝地大物博,由于有瑀州、沂州和江州三個盛産米糧的地方,所以平日裡大米的價格并不高,一升米僅需300文即可。
哪怕如今瑀、沂二州有水患,受災嚴重,糧價也漲的不多,維持在500~600文之間。
謝新滢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如今的糧價漲幅不大,也有可能與白薇薇她私開庫房,放了不少米糧在市場中,因而導緻瑀州的糧價漲幅不大。
但如今白薇薇的存糧已經不多,日後糧價大漲,肯定是必然的結果。
因而她才與謝新明聯手,唱了今天這出戲。
當周圍的百姓還在為謝新明覺得委屈之時,謝新滢突然放出了一個重磅炸彈。
“你那是稍微高一點嗎?如今瑀州的糧價不過500文多,你居然敢以一升米二兩銀子的價格賣給我,是真把我當成傻子了嗎?”
聽到謝新滢這麼一番話,圍觀的群衆這才明白,自己剛才錯怪謝大人了。
謝大人是真正的好官啊!
“奸商,二兩銀子一升米,你不如直接去搶!”
“謝大人好樣的,虧他還是你哥呢,真是不懂的什麼叫做民間疾苦。”
“奸商,快滾出我們瀝縣,我們瀝縣不歡迎你!”
……
諸如此類的聲音還有很多,謝新明見狀,直接不屑的大喊了出來。
“說我是奸商,我告訴你們,二兩銀子已經是便宜你們了,今天你不要二兩銀子一升米,來日我就敢漲到三兩銀子一升米。”
說完這麼一番話,衆人隻見謝新明又轉頭向謝新滢問最後一遍,她究竟願不願意花二兩銀子的價格買米?
結果當然是不言而喻的,謝新滢當着瀝縣人民的面,狠狠的拒絕了謝新明。
看到謝新滢如此不識擡舉,謝新明當即放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