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今日突然開朝會,不會是說赈災的事情吧?”
“那肯定了,不過謝新宜怎麼沒來?”
“嗨,他那不是因為赈災才封的欽差嗎?如今回京了,自然是還了欽差的印信,還是六品的翰林院編修啊!”
“今日陛下請的是五品及以上官員,他自然是沒資格來了,不過此番他辦差得了,若是陛下封賞的話,想必很快就能升上五品了。”
“唉,各位大人此言差矣,我看他官封四品也未可知啊!”
……
“各位大人,這凡事有功必有過,陛下還未來,還是莫要在此地閑聊了。”
站出來說話的人,是刑部尚書嶽安。
衆人一看,居然是素日裡号稱冷面閻羅的嶽安,立馬便住了口。
畢竟在這滿京都裡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刑部尚書嶽安寒門出身,身邊既無妻妾親朋,身後也無宗族兄弟,主打一個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他一心一意效忠陛下,是一個說一不二的純臣,誰若是犯了案子被移交到刑部,那基本沒有走關系,暗地操作的可能。
嶽安這個人,說好聽點那叫謹遵律法和聖命,說難聽點那叫不通人情世故,誰的面子都不給。
據說之前有太子的朋友犯事入獄,哪怕太子親自去求情,嶽安也是不給面子,按律法辦事。
可偏偏陛下就是喜歡他這股勁兒,封了他做刑部尚書,這一做就是十年。
曾經有人想找他的錯,罷他的官,但不管怎麼查,他居然一點錯誤都沒犯。
對此,嶽安給出的解釋是,身為刑部尚書,他自然要以身作則,不能知法犯法。
因此,在這京都裡,除了陛下以外,這些官員最怕的就是惹上刑部尚書嶽安了。
至于太子等皇親國戚,有律法在前,他們反倒是不怎麼怕!
藏在萬極殿屏風之後,默默觀看衆人表現的三公主岑淑在看見這一幕後,心中不由得有了計較。
權書言今日也來到了萬極殿,他雖并未正式襲爵,可人人都知道他日後是有食邑的昌平侯。
憑借着他昌平侯世子的身份,今日來此似乎也不是太過突兀。
隻是不知道為何,站在這大殿之上,權書言總覺得,背後有一雙眼睛在盯着他們這些殿中之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本想和太子搭話,提點一下太子的他,選擇了閉口。
辰正。
一道聲音突然從殿外傳來。
“陛下駕到。”
聽到這話,萬極殿中的衆人立刻行禮恭迎承文帝的到來。
“平身!”
随着承文帝坐在龍椅上的回應傳入衆人耳中,列位大臣這才起身準備開始今日的大朝會。
權書言望着上首的承文帝,不由得心中疑惑道。
“陛下既然是從殿外來的,那麼剛才在殿中窺探他們的人究竟是誰?”
他小心翼翼的觀看着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員,仔細的辨認排除掉今日不在朝上的五品及以上官員,想要找出那個人究竟是誰。
可惜沒等他對完腦海中的名字,旁邊的太子卻悄悄的扯了扯他的衣袖,示意他回複。
原來就在剛才,承文帝居然在向他提問,可惜權書言剛剛在走神,一點都沒有聽到承文帝究竟問了他什麼問題。
“封賞……謝新滢……”
幾個不甚清晰的字詞,從太子的嘴裡模模糊糊的吐露出來。
權書言聽見太子這番提示,立刻便聯想到了之前在毓華宮中,承文帝要給謝新滢的封賞,于是他當即表示到。
“陛下所言極是,臣也認為該如此嘉獎翰林院編修謝新宜之姐,謝新滢。”
置地有聲的回答不僅震驚了朝中的各位大臣,更是震驚到了還坐在上首的承文帝。
不等衆人反應過來,承文帝一連說了三個好字,随後便撂下一句話。
“既然昌平侯世子如此支持朕的決定,那此事便交由昌平侯世子全權負責了。”
随後衆人隻見承文帝“唰”的一下,便逃離了萬極殿,根本沒給朝中各位大臣反駁的機會,讓人抓都抓不住。
沒了承文帝吸引火力,衆人便把這一切緣由都歸咎到了權書言的頭上。
看到衆人的臉色不好,再看看一旁的太子臉色更是奇怪加震驚,權書言意識到,他可能……說錯話了!
事實證明,事情遠遠不止他相信中的那樣簡單。
就在剛剛,承文帝向權書言詢問,是否同意他冊封謝新滢為八品知縣,開女子為官的先河。
本來承文帝都做好了,今日要與一衆大臣辨個到底的打算,要他們接受女子入朝為官這件事。
誰成想權書言居然對此持贊同的意見!
這下可是把承文帝高興壞了,他立刻便把事情都交給了權書言去辦,自己則是逃之夭夭,迅速離開了萬極殿。
可憐權書言就這麼成為了承文帝的代言人,成功晉升成為本次大朝會,各位大臣最讨厭的人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