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關紅花最後是和牛大如何交代的,自那天後,食攤的生意沒有人再來搗亂。程奇瑛卻沒有心軟,悄悄找了認識的小乞丐,以七天的晚餐為報酬,讓對方去衙門告發關紅花。
暮春,程奇瑛便舍了鍋貼的生意,改做起腸粉來。涼快的時候,吃油厚的東西無可厚非,可熱的時候,人就想吃些爽口的東西。
程奇瑛打算做簸箕腸粉。為此她還特意去訂做了蒸籠和簸箕,每日收攤回來,吃過午飯便練習起來。上輩子她買過小型腸粉機,對于做腸粉的流程還算熟悉,隻不過一個是不鏽鋼蒸籠,一個是竹制蒸籠,總要花些時間熟悉一下。剛開始幾天,程奇瑜和三娘四郎還興緻勃勃地試吃,就當做晚飯,可再好吃的東西也有吃膩的時候,半個月後,家裡三個人說什麼都不肯張口。
程奇瑜求饒道:“好妹妹,你快饒了我吧。我傍晚吃兩份,晚上宵夜還有一份,這個東西吃進肚裡可飽。我瞧你比半月前做得好多了,已經夠好了。”
程奇瑛哼了一聲,轉身去隔壁孟家給孟琳他們嘗腸粉了。
又過了七八天,程奇瑛才在攤子上開始賣腸粉。
這日一清早,來街上覓食的客人發現那潑辣的程小娘子竟然不賣鍋貼,改賣什麼“腸粉”了!
有熟客問道:“這腸粉是何物,該不會是用豬大腸或小腸做的吧?”旁邊的人聽着這話,不由得露出好奇的神色。
孟琳清了清嗓子,在旁邊替程奇瑛回答:“就是把米漿倒在這簸箕上,”她指了指推車上面的東西,“可以放雞蛋、肉末,蒸熟了鏟到一塊兒,皺褶像豬腸子。隻是形狀像,沒有真正的豬大腸哩。”
那熟客聽到這話,也不問價錢,爽快道:“給我來一份這腸粉,加肉加蛋。”
“好嘞。在别的地方您可吃不到這腸粉,今天不好吃不要錢。”程奇瑛熟練地在簸箕上刷薄薄一層油,舀一勺米漿,雙手緩緩轉動簸箕,讓米漿均勻地覆蓋在簸箕上,按照客人的要求加了一顆雞蛋和一勺肉末,動作迅速地将簸箕塞進蒸籠裡面。
等過了兩三分鐘再拿出來,用鏟子繞着簸箕周邊,輕輕将腸粉鏟起來,放到長方形的盤子裡。又舀起慢慢一勺特制醬汁,将腸粉淹沒。
煙霧缭繞中,那客人接過盤子,心中急不可耐,面上卻一副不慌不忙,找凳子坐下。
用筷子輕輕夾起,一個字:薄!晶瑩剔透,能微微透光,其餘的部分泛着微微的黃色,是融為一體的雞蛋。他将腸粉送入嘴中,沒怎麼咀嚼,這東西就一下子滑入喉嚨,嫩滑爽口。每一口腸粉都帶着深色的醬汁,喚醒清晨的味蕾。
仔細品嘗,發現這腸粉還帶有竹子的清香。那客人眼睛一亮,贊歎一聲:“好!好極!這腸粉無須用力咀嚼,滑得很!便是牙口不好的老人家也吃得來。”
他對程奇瑛說道:“可惜你這攤子沒有外帶的食盒,不然等會兒我正好帶回去給我家祖母嘗嘗。”
“真是對不住了,現在确實是帶不了。隻能麻煩您自己帶食盒過來,”孟琳麻利收拾着桌面,“一份腸粉四文錢,加肉兩文,加蛋一文,一共七文。”
那顧客将八文銅錢遞給孟琳,孟琳繼續說道:“您可得早點兒來,這腸粉我們隻打算一上午做一百份左右,不然忙不過來。瞧今日的情況,可能很快就賣完了。”
同一條街上的同行瞧着這熱火朝天的模樣,心裡有羨慕有嫉妒,但想起當日程奇瑛拿着菜刀面色冷厲的樣子,大多數人也不敢再說什麼酸話。誰能想到,平日裡做生意一個笑意盈盈的小娘子,一言不合就要剖開人的肚子呢?但想起她家中的情況,也能體諒幾分。
一上午,程奇瑛手上動作不停,圍着兩個蒸籠團團轉,額頭上都滲出汗來,孟琳就負責收錢和收拾桌子。待到人群漸漸散去,田六娘姗姗來遲,輕蹙着眉,面上有苦惱之色。
來到攤子前,她驚訝望着模樣大變的小攤子,問道:“你這是……做的什麼呢?”
程奇瑛對大方的老主顧熱情得很,說道:“喏,我想着天漸漸熱起來了,就換種花樣。你要不要試試?”
田六娘應好。程奇瑛用帕子擦擦汗,給田六娘做了一份腸粉,看她慢慢吃起來。田六娘食不知味,隻看了看腸粉新奇的樣子,贊了一聲。程奇瑛卻不急,這段時間相處,她知曉田六娘是個藏不住話的性子。
果不其然,田六娘吃完腸粉,擦擦嘴,對程奇瑛發出憂愁的歎息:“唉,我本不想和你和家裡的事,可我憋不住,不知道和誰說才好。”
程奇瑛體貼問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