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縣志記載的諸多詭異雜事一下子都能解釋得清楚了。從前河西城出現過大規模的人口失蹤,大概率是那名前輩點卯,尋找自己的身體。
僅根據這麼一條粗略的信息,村民們必不可能一次性找到對的人,所以四處擄走孩童,成批成批地往穿書前輩面前送,霎時間構成了“大規模進獻童男童女”的假象。
至于那些被錯誤送到山上的路人甲乙丙丁,他們的下落大概率是被前輩随機傳送到地圖的其他坐标當NPC去了。
我試着聯系公關:“這是怎麼回事?你有頭緒嗎?”
光屏另一邊沉寂了很久,久違地響起公關的聲音,聽上去很崩潰:“不知道……”
“這麼大的事,是不是該往上報一下?”我說,“這本書大有蹊跷啊。上面還不派人查一查嗎?”
“查,當然查。”公關滿口答應。
我繼續研究起來。這位穿書前輩大概率是傳輸時綁定了一名少年角色,又因為錨點錯誤未能成功。
這裡唯有一點比較可疑,他并不知道目标人物的名字,也不知道書中的時空坐标,隻能依靠粗率的外貌描述進行地毯式搜索。
CPU照着最高标準運轉,長此以往,很容易過載。想到這裡,我心裡湧上一口淤血:這破程序裡的一團亂麻,會不會是那個時候整出來的呢?
此外還有不少可疑之處,譬如那名前輩到底是什麼人、為了什麼目的竟然來這名不見經傳的古言虐文,為何不像消除此前的路人一樣擊殺陳捷,并且,他現在又去往何方。
我一一詢問了陳捷,多半問題他答不上來,但也補足了一部分信息空白。
前輩之所以沒有對陳捷下手,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傳送艙受到重創,功能故障了一大半。說來好笑,他的艙體遭雷劈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梁國多雷暴雨,傳送艙的墜落地點在山上,質地是金屬外殼,完全是一塊先天引雷聖體。
正如陳捷所言,“仙人也有命數”,這世上有比我常島沒還要倒黴的穿書主幹了。
反正,經雷雨一劫,前輩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斃,更加積極地發展下線,命令信徒将他搬到避雨且更安全的山洞,并通過忽悠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位信使——少年天師陳捷。
該前輩作為一個手握現實世界劇本的劇透挂壁,僞裝成一個通曉古今的神仙還是輕而易舉的。依靠大量小說原著劇透,他對陳捷進行了一場口口相傳的培訓,美其名曰,傳授天命之法。
将心比心,我揣摩這位素未謀面的前輩心理,認為他大概是想創造一個樸素的傳.銷組織,一傳十十傳百,将信徒擴展至全國乃至全地圖,大面積搜刮目标角色,一直到成功為止?
很不幸的是,前輩創業未半而裂成兩半。
我即刻決定親眼看一看那塊傳輸艙的廢墟,連夜趕往山上,結果卻遠比想象中敗落。
“公主要找的神迹……這就是了。”如果不是陳捷指着一塊殘破的傳送艙門,我幾乎不敢認。
我從未見過比這更加像垃圾的廢銅爛鐵。
假如把普通的設備故障比作小病小災,我們公司的設備問題處于突發惡疾階段,而該前輩的傳送艙則是,死透了。
并且是那種到了奈何橋,孟婆都得給他做一套心髒起搏,才能撐着走完下半截路的程度。
無論那名穿書前輩身在何處,他顯然兇多吉少。不過他留下了可觀的遺産。
我伸手撫摸着生鏽的艙體外殼,感受着粗糙的顆粒在掌心跳動,心裡慢慢地升騰起一個念頭,忍不住地呼吸加快——有了傳輸艙,不就能退出了嗎?
從内世界回到現實世界的方式有幾種。
一是通關内世界的委托任務,屆時兩個世界的業務關系結束,技術主幹自動離開……這也是我之前在苦苦努力的方向。
二是緊急退出。技術主幹也是要下班的,一般來講,我們每天六點都會從内世界暫退,直到第二天上班重新上線……這一點是目前已經無法實現的。
三就是意識傳輸。通常來講,傳輸艙僅用于将技術主幹的意識輸入内世界。因為意識與目标受體融合成功,傳輸艙就會自動退出。但是傳輸實際上是能夠雙向進行的。
幸好河西沒修成皇陵。這樣的天降寶物落在别人手裡?直接廢鐵一塊。哦不,可能會因為天外來鐵的buff,被拆了鑄劍,然後劍被送給皇帝……然後鑄劍的刀匠被斬首,然後他的孩子替母為父複仇……想遠了。總之想都不敢想。
生怕錯過一刻似的,我腳下已經緊亂地邁開步伐,矮身從算不上艙門的缺口走了進去,直直奔向電子屏幕。長按,開機。
屏幕上閃爍着一段電子提示:能源不足,請充電。
……不能急于一時,好吧。得知這個結果,我也沒覺得太失望,已經預料到了這玩意不是那麼可能啟用的,說實話,它的電子設備還能亮就已經遠超我的預期值了。
我收回手,從另一處豁口走出來,卻發現陳捷靜靜地靠在傳輸艙的金屬外殼,眼神幽邃,像透過它在看更遠的世界,一直看到山的盡頭的天際線。
“陳大人?”見他失神太久,我喊了一聲。
“嗯。”他遲遲地應答,擡手像我一樣輕輕撫上傳送艙的軀殼,失笑道,“本來想給公主看一樁更有趣的事情,合該是沒有緣分,今日見不成了。”
我并沒有多想,現在我全部的心情都放在這塊鐵疙瘩上,期待又躊躇地望向傳輸艙,心裡并不平靜。
還不知道以現在的技術水平能不能修好它?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艙體應該是被雷劈時留下了這麼嚴重的損毀痕迹,好在主機位還完整,功能如何未知。外殼風蝕腐壞嚴重,不過這都無傷大雅。
最大的困難還是能源,解決能源,我的苦惱至少消滅一半。
我曾在文玩展見過一種21世紀古人常用的“手搖發電照燈”,有一個按鈕,彈開以後是一個鍊接齒輪的按動機關,搖起來能讓稱為手電筒的燈泡亮起來。覺得分外新奇,掏錢買了倆仿品回家。
我和我媽倆人按了三天,手都摁抽筋了都沒把燈泡摁亮過……由此可知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應該是個十分艱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