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恪拱手應道:“太子殿下所慮極是,臣一定竭盡全力,絕不讓奸人得逞。”
“周大人此去危機重重,務必多加小心。”甯蕭澤鄭重囑咐。
周仲恪鄭重回應:“多謝太子殿下關懷,臣必不辱使命。臣拟兩日内啟程前往災區。”
甯蕭澤看出孫靖心中笃定,信心十足。兩人詳細商議了一番具體細節後,周仲恪起身告辭。
戶部尚書周仲恪與兵部尚書孫靖奉命南下,護送赈災物資。
一路上,随着南行的腳步,空氣愈發潮濕悶熱。
原本繁華的江南小城,已被洪水肆虐得滿目瘡痍。
大批房屋被淹沒,道路泥濘不堪。
災民們艱難地在洪水退去後的泥濘中跋涉,尋找避難所。
周仲恪看到許多孤兒和年邁體弱的老人,還有無數無家可歸、衣衫褴褛的災民。
水災的嚴重程度超乎預料,民不聊生的慘狀令他心中沉痛。
不多時,隻見一名身着官服、神情肅然的中年男子迎面而來,正是鳳州府知府李知年。
李知年快步上前,目光在周仲恪和孫靖兩位大人身上稍作停留,神色鄭重地行禮:“下官李知年,鳳州府知府,在此恭迎周大人、孫大人。”
周仲恪微微颔首,回以一禮:“李大人,不必多禮,我們此次前來,肩負朝廷重任,赈災之事刻不容緩。”
孫靖也點頭示意,語氣溫和:“我們一路南下,已聽聞秋瀾縣災情嚴重。”
李知年聲音中帶着一絲疲憊:“下官自當竭盡全力。兩位大人遠道而來,舟車勞頓,本官已安排了簡單的住所供兩位大人休息。”
周仲恪立刻回應:“李大人,我們心領了,但當前,我們更關心的是災民。希望盡快将物資發放到災民手中。”
知府李知年見周仲恪和孫靖态度堅決,一邊介紹小城的情況一邊将孫靖帶到了住宿的客棧:“這裡就是為孫大人安排的住宿,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詳細說明情況。”
孫靖有些無奈地點了點頭:“李大人,我們明日便去秋瀾縣。必須盡快處理此次水患,讓百姓盡快得到安置。”
第二天一早,周仲恪和孫靖端坐堂上,正襟危坐與李知年交談。
“此次陛下特派我等前來。是因為,近幾次朝廷所派發的赈災物資,包括糧食、布匹等等,應該已經到達鳳州。但為何災民仍舊缺衣少食,困苦不堪?”周仲恪神色嚴肅地看着李知年。
李知年臉色微變,急忙辯解:“周大人,絕無此事!我們這裡一直按照朝廷的要求發放物資,絕無貪墨之事。若大人不信,可随時搜查卑職宅院,絕對沒有私藏半粒糧食!”
說罷,他連忙起身,從旁邊取出幾本賬冊,雙手遞給周仲恪:“大人請過目。這是我們登記的物資發放記錄,每一筆賬目都清清楚楚。”
周仲恪接過賬冊,翻閱片刻,眉頭微皺,語氣淩厲:“既然賬冊如此詳盡,為何百姓仍舊困苦無依,遲遲沒有得到應有的救濟?”
李知年連忙解釋:“大人有所不知,這些物資我們都是交由秋瀾縣縣令張秉和負責分配。或許……其中出了什麼差池……”話至此處,他欲言又止,神色閃爍。
周仲恪看了孫靖一眼,合上賬冊,目光銳利地盯着李知年,心中已然生疑,但表面上仍不動聲色:“張秉和現在何處?”
李知年遲疑片刻,讪讪笑道:“張大人正在秋瀾縣,但如今正值雨季,道路泥濘難行。何不待雨停之後再前去察看?”
周仲恪沉聲說道:“天氣炎熱,暴雨不止,若不盡快安置,發生疫病就麻煩了。此事事關百姓生死,不可拖延時間。”
李知年見兩位大人态度堅決,自知難以搪塞,隻得應道:“是,卑職這就安排。”
“不必了。李大人公務繁忙,我們自行前往即可。如果真的沒有問題,我自會向朝廷禀報,但如果發現有什麼問題,也需要盡快采取措施,以免耽誤救災時機。”孫靖語氣強硬回應。
李知年心裡有些緊張,強作鎮定,勉強笑着:“請大人放心,我定全力配合。”
目送兩位大人離去,李知年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陰狠。
衆人冒雨啟程,向秋瀾縣進發。
周仲恪與孫靖在路上走了好一會兒,見周圍安全後,低聲道:“孫大人,李知年此人恐怕有問題。”
孫靖微微點頭,未置可否,兩人繼續前行。
他心裡知道,這次水患的事情,遠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雨水拍打着鬥笠與蓑衣,路旁積水彙成急流。
領路的差役忽然停下腳步,臉色蒼白,指着前方驚惶失措地喊道:“周大人!前方道路被山洪沖毀,無法通行!”
周仲恪面色凝重,沉聲問:“還有其他道路可走嗎?”
差役結結巴巴地答道:“小路崎岖難行,恐怕更加危險。”
孫靖看着手下遞來地圖,果斷下令:“片刻不能耽擱。我們分頭行動,務必盡快抵達秋瀾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