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晗一行人穿過城門,馬蹄聲嘚嘚,揚起一路塵土,打破了城内的甯靜。
進城後,她将張秉和安排在了平日裡接待外官的别院。
“張大人此行辛苦了,這一路舟車勞頓,想必也累了。先在此處好好休息,養足精神,明日一早與我一同上朝,面見聖上。” 清晗翻身下馬,微微颔首,語氣中帶着恰到好處的客氣,
張秉和躬身行禮:“多謝李将軍一路上的庇佑,若非将軍,下官怕是早已命喪黃泉。”
清晗擺了擺手:“張大人言重了。護送你回程是我的職責。不必挂在心上。”
她轉身看向馬車内的兩個孩子,眼神柔和了幾分:“至于素瑤和素寒,我想将他們接到我府上。一來方便照看,二來也安全些。”
張秉和随即點頭:“還是李将軍思慮周全。這兩個孩子跟着我,确實吃了不少苦。既然将軍如此關懷,那我就放心了。”
清晗不再多言,示意侍衛護送張秉和入内。自己則帶着兩個孩子上了另一輛馬車。
車輪轉動時,她聽見素寒小聲問:“将軍,我們真的能住在您府上嗎?”
“怎麼,不願意?”清晗挑眉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淺笑。
“不是!”素寒連忙擺手。
“隻是……”他看了眼身旁的姐姐,“我們會不會給将軍添麻煩?”
清晗笑了,目光卻透過車簾望向遠處:“放心,我府上冷清得很,正缺些熱鬧。”
第二天早晨,天還未全亮。
清晗已抵達驿館,朝服在晨風中微微飄動,顯得英姿飒爽。
張秉和早已候在門前,換上了嶄新的官服。
……
皇宮正門前,甯蕭澤早已在門前等候,他身着一襲紫色朝服,頭戴金冠,面容冷峻,透着與生俱來的威嚴。
他的目光在清晗身上停留片刻,随即轉向張秉和:“張大人,一路辛苦了。”
張秉和連忙下跪,神色恭敬:“下官惶恐,讓殿下久候。”
甯蕭澤擡手示意他起身,目光卻始終未離開清晗:“聽聞路上遇到些麻煩?”
“回太子殿下,确有宵小作亂。”清晗抱拳行禮,“不過都已處置妥當。”
衆人穿過長長的回廊。朝中幾位大臣已在大殿門口等候多時,見甯蕭澤一行人到來,紛紛行禮問候。
朝會之上,氣氛莊重。
清晗站在殿前,微微躬身,恭敬地呈遞上奏折:“啟奏陛下,臣奉太子殿下手谕,調查清瀾縣水患一事。經仔細核查,已查實知府李知年貪污受賄之罪。此外,臣還發現,年初鳳州河道改道之事,李知年同樣參與其中,存在收受賄賂、以次充好等惡劣情況,相關賬本、錢物等證據均已記錄在冊。”
老皇帝聽後,微微颔首,眼中閃過一絲贊許:“李将軍,你為國為民,不辭辛勞,查清這些貪腐行徑,實乃朝廷之福,朕心甚慰。隻是,這貪污受賄之事竟牽連如此之廣,不知朝中其他官員是否也有所涉及?”
清晗随即跪下:“啟禀陛下,目前尚未找到确鑿證據證明。不過,臣一定會繼續追查。”
老皇帝微微颔首:“你辦事朕放心。此事關乎朝廷根基,百姓福祉,一定要徹查到底。”
清晗聲音堅定:“臣遵旨,定不負陛下所托。”
随後,張秉和也上前呈遞了自己的奏折:“啟奏陛下,臣已調查清楚水患的來龍去脈,記錄了朝廷下發的赈災物資及使用情況。請陛下過目。”
韓公公接過張秉和的奏折,遞交給老皇帝。
老皇帝看完後,目光中透着欣慰:“張大人,你的憂民之心,朕頗為贊賞。百姓是國家的根本,你為清瀾縣所做的一切朕已知曉。從即日起,張秉和接任知府一職,望你能造福一方百姓。”
張秉和鄭重地跪下接旨:“謝陛下隆恩,臣謹遵聖旨,定當竭盡所能,為百姓着想,不負陛下所望。”
朝會結束後,張秉和與清晗一同往外走。
張秉和似乎有話要說,卻又猶豫不決。
清晗察覺到他的糾結,面帶微笑:“張大人,有什麼事盡管說,不必客氣。”
張秉和猶豫片刻,終于開口:“李将軍,其實,我還有一件事想求你幫忙。”
清晗看着張秉和,示意他繼續說。
張秉和感激地看着清晗:“下官離開已有些日子,如今即将回去上任,清瀾縣的情況很複雜,需要重新整理。可能無法繼續照顧素瑤和素寒,所以……”
他話未說完,臉上滿是愧疚與無奈。
清晗接過他的話:“你的難處我明白。那兩個孩子我也十分喜歡,不如就讓他們先在我府上住下,我會照顧好他們。張大人不必太過擔憂。”
張秉和聽後,心中大石總算落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這段時間承蒙李将軍的幫助,在下沒齒難忘。”
清晗神色淡然:“張大人不必如此客氣,你為官清正,一心為民,我敬重還來不及,能幫到你,也是我的榮幸。”
張秉和平複了下心情:“在下還有許多事務需要處理,就不再多言了。日後若有需要,在下定當全力以赴,以報将軍之恩。”
清晗點點頭,目送着張秉和漸行漸遠的身影,心中五味雜陳。
希望他可以保持這份對百姓的赤誠之心,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