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兩一人一個蒜杵,很快打好了小半盆細密的南瓜泥。
楊秀估摸了一下,大約三斤的重量。
往裡加了6個蛋黃、适量的泡打粉和酵母粉,楊秀用手拌均勻。又往裡加了五碗面粉,一大把白糖,一小撮鹽,胡玉鳳就接手和面。
她幹細緻活不行,這種力氣活還是完全拿捏的。
很快,一個橙黃色光滑的面團就出現在盆地。
接下來就是蓋上發酵了。
這兩天溫度在20度左右,楊秀估摸着得三四個小時。
這就隻能等着了。不過家裡零碎活不少,這裡掃掃哪裡撿撿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楊秀揭開蓋子,兩指捏起面團,細密的蜂窩狀,這就成了。
胡玉鳳也估摸着時間回來了。
見楊秀正要上手,她忙道:“放着我來,我揪劑子,你坐着搓就行。”
說着幾步到門口對着院裡喊道:“他奶,他奶,來燒鍋……”
不一會,老秦家禦用燒鍋匠顫顫巍巍就位。
胡玉鳳揪,楊秀搓,手指翻飛間,一個個漂亮的小麻花就出現在楊秀手底下。
楊秀之前搓的都是長約20厘米的大麻花。之前見秦钰和秦樹老是分着吃一根,便靈機一動,準備炸些小麻花試試。
一排排小麻花整整齊齊的擺在案闆上,楊秀給蓋上塑料膜二次發酵。
竈膛裡火光閃爍,胡玉鳳打眼一看,就知道溫度合适,能炸了。
炸這個動作胡玉鳳早做了成千上百遍,放、翻、撈……
她動作如行雲流水,等老太太聞着香味,一根根短胖的小麻花就出鍋了。
胡玉鳳塞給楊秀和老太太一人一根:“嘗嘗……”
還是一如既往的松軟香甜,又有着南瓜的清香。
楊秀細細咂摸,眼睛亮晶晶:“可以,挺好吃,媽我覺得咱攤子上可以上這個……”
胡玉鳳也在細細品味,聞言也點頭。
不得不承認,年輕人腦子就是快,這就成了。
她忍不住給了楊秀一個贊賞的眼神。
等其他人回來,嘗了都說好,南瓜麻花這一新品就正式定了下來。
擺在眼前的難題反倒成了南瓜:自家那狗都不吃的不提也罷,楊秀母親帶來的就七個,那是遠遠不夠的。還是得收購。
想到自家南瓜那德行,胡玉鳳絕了在隊上收的打算:“去你老丈人家,在他們隊上先收上一車,不夠了再去收。”
南瓜儲存不好的話,也容易壞。還是邊用邊收購劃算。
老秦家都是行動派。這事兒一定,第二日秦文禮就叫上秦文正去老丈人家收瓜。
這年頭的南瓜并不算稀罕物。瓜籽往玉米地,洋芋地裡一埋,就能瘋長出一串。
所以徐潤玲第二天見女婿上家裡買南瓜還吃了一驚:
“這要啥錢,那麼一大堆,反正吃也吃不完,你要就拉去呗。”
“那不行,我們自家吃還好,這是用來做買賣的,還是給錢合适,您要不要錢那我就去别家買了。”秦文禮堅持要付錢。
楊家幾個人勸都不頂用,還是楊永祿做主收了錢,秦文禮倆兄弟才往車上裝瓜。
楊家的南瓜真的數量居多。秦文禮本都想好了至少得跑個五六家才能湊夠一車,沒想到在丈人家就裝滿了。
一斤南瓜按4分錢,這一車620斤,秦文禮給了老丈人26塊錢,老丈人退了兩塊,說是給孩子的零嘴錢。
見老丈人這樣說了,秦文禮也再沒犟着,皆大歡喜,發出走人。
秦文禮走後,秦生田便被胡玉鳳派了活:騰個地方安置南瓜。
南瓜是很容易吸濕的食材。想要保存久一點,就得找個陰涼通風的地方。一個個擺開,不能壓着擠着。
其實有個菜窖存着最好,可惜老秦家沒有。
隻能放雜物房了。這不秦生田把地上亂擺着的雜物該挂的挂,該摞的摞,半天騰出來半邊地。
秦生田去得快回的也快。
幾人一個個把南瓜挪進屋裡,都沒擺下。
剩的幾個隻能放在牆角,随吃随取。
給秦文正結油錢就利索多了。
秦文正是典型的親兄弟明算賬。我不占你便宜,你也别想我吃虧。在村裡人看來是少點人情味,可秦文禮還就喜歡和他打交道。
沒别的,絞盡腦汁給人錢太費腦子了。往往他推讓幾句就沒詞了,隻能夜裡苦思冥想,恨不得把畢生所學都捋一遍。
*
南瓜到位,就可以開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