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魯諾無法忽略這一點。
這次他一大早又來教堂,神父熱情地接待了他。
“喬巴拿先生,又來聆聽神的教誨嗎?最近有什麼煩惱?”
喬魯諾左右看看,迪亞波羅不在。
“迪亞波羅出去了,我想這孩子大概在哪裡玩吧。”
神父一眼看出他想找誰,但養子一向也和喬魯諾很親近,于是把他倆當作一對難得的好友。
喬魯諾謝過神父後跑出去,在迪亞波羅常去的地方找了幾圈,最後發現他在魚攤給人洗贻貝,書包放在一邊。
“你怎麼不回家?!”喬魯諾迎着海風大喊,聲音從漁民們嗡嗡的機器間傳過去,撲鼻魚腥味迎面而來,發現迪亞波羅聽不見,又兩步跑過街去,對他重複了一遍。
“想賺點錢,最近吃海鮮的遊客多,價格高。”
迪亞波羅頭也不擡地簡短回答,微濕鬓發垂在睫毛旁,他戴着黑橡膠手套,熟練地把贻貝從沖洗用的毛刷機器上推過去,旁邊已經放了好幾個裝滿貝殼的塑料桶。
神父并不是不照顧他,但迪亞波羅有事不會說出來,也不像普通小孩一樣主動要零花錢,更傾向靠自己解決困難。
因此他從10歲起就在幫漁夫們的忙,夏天幹活流汗,冬天幹活流血,冰海鮮會割傷他的手,但他渾不在意。
農村裡的孩子大多都是勞動力,他們廉價又聽話,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學會怎麼剝蝦,常常四五點起床等着漁船們從海上歸來,幹完活再去上學,還會攀比誰最快最出色,拿到的酬勞會拿去補貼學雜費,或者留下買點喜歡的東西。
文明世界的規矩對窮地方而言很薄弱,北方送來的資助扶持金又大多被黑手黨截流吞掉,到不了一般人手裡,所以包括孩子在内的人都是勞動者,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他們法律意識淡泊,認為政府不如上帝,喜歡按老一套來。迪亞波羅才十六歲,已經有不少比他還小的老同學結了婚,教堂一進,親戚一見,中學生年紀的人就成了夫妻,當局竭盡全力想阻止這種違法現象發生,然而作用不大,本地神父的一句勸告都更管用。
“你有空嗎?我想跟你說句話。”
喬魯諾左右看看,下定決心上前。
迪亞波羅聽到喬魯諾靠近的聲音後才關閉機器,擡起頭擦了擦額角水珠,胳膊濕淋淋地懸着。
“你有什麼事?”
他長了不少的頭發在腦後編了個短辮,穿的也是防水橡膠筒靴,乍一看和剛從漁船上下來的漁夫沒兩樣。
“……要不要我幫你?”喬魯諾看他忙碌的樣子,下意識問了一句。
見迪亞波羅是件講究的事,為了不暴露真實職業,幫派成員喬魯諾通常都穿着最樸實無華的衣服隐藏身份,選在周末是最佳時機,可以避免迪亞波羅問起他為什麼不上班。
他倆已經有了身高差,喬魯諾的基因令他個子持續上竄,漸漸變成某位父親那樣的結實身材,而大衛像般的臉和耀眼金發也讓他站在那裡就像油畫人物。
這樣一個顯眼的人,在魚腥臭裡和才剛剛開始抽長的打工小子說話,實在不常見。
旁邊的漁民也有意無意看了他們一眼。
盡管喬魯諾早就擁有數個葡萄酒莊,甚至還能以地方家族代表的身份與核心政客見面,但在迪亞波羅眼裡,喬魯諾依舊是“在撒丁島找了份工作後時常失蹤,年齡大他幾歲的舊識。”
喬魯諾不屬于可以過度依賴和索要的對象,就像養父一樣。
“謝謝你,不過我快幹完了,這裡很臭,你确定要在這裡待着嗎?”迪亞波羅謝絕幫助,彎腰去拎水桶,把海鮮倒進用來送貨的箱子裡,預備待會騎摩托車送去城裡的海鮮餐館。
“事實上……”
喬魯諾又靠近兩步,風吹起他的外套與發辮,
“我想……我……”
他猶豫好半天,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平時說謊、威脅、恭維打趣都很流暢的嘴,卻因為一些真情實感的東西卡着說不出話。
他可以面色不改地欺騙航空公司員工給他放行,也能說服本地官員為學校環境增加預算。
他告訴他們“應當調動人員确保學生課後安全,否則學校高層的賬務就會遭遇嚴苛審查”,一邊安撫,一邊恐吓。
喬魯諾擅長平衡關系,以生意上的便宜漏洞換取政府信賴,又利用政府的管理不足給組織撈取好處,适當地給普通人庇護,又令他們不敢質疑自己的權威。
如今已經精于此道的他卻在卡殼,内心積澱多年的情感又牽動着他下意識地行動。
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信念,不需要理性,僅僅就是憑借純粹感性和熱情,想說出一句話。
迪亞波羅聽喬魯諾語焉不詳,露出有點懷疑的表情,手上的活也停了下來。
“明天國慶日,要不要和我出去吃飯?我請客。”
喬魯諾片刻後終于開口。
“畢竟是大日子,我知道一家餐館很好吃,你上次不是說很想去城裡玩嗎?”
迪亞波羅從小就很奇特的眼睛看着喬魯諾,他直起瘦巴巴的腰闆,水滴滴答答順手套滴下,認真考慮了一下這個提議。
他其實想不起“上次什麼時候說想去城裡玩”,但喬魯諾這麼說就應該有過。
“……可以,但爸爸明天有事要忙。”
“神父他不來也沒關系,可以等到下次,這次就你和我一起出去吧,我來開車。”
喬魯諾冷靜地說明情況,其平和自然到快成為面具的表情背後,是多次設想和排練過的場景。
“你買車了嗎喬魯諾?”
迪亞波羅的語氣有點羨慕,被喬魯諾敏銳捕捉到。
“……買了,也不是什麼很貴的車。”不僅有車,還有很多輛的喬魯諾回答。
迪亞波羅想了想,大概是在計算他的打工時間和吃飯時間是否會重合,最後還是擋不住免費進城的誘惑。
“好,明天見,喬魯諾……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