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嶼不想聽布蘭特在這磨磨唧唧講大長篇,起身:“我去開門。”
是科特。
他帶着早餐過來,一般情況,隻要他在,都會給自己帶早餐,雖然車隊套房也會準備早餐,但李森嶼更傾向吃完了再過去。
作為助理,布蘭特也會帶,但他總是說着說着自己也吃了。
加上李森嶼剛剛晨練結束,也沒什麼胃口,科特來的時間剛好,他坐下抿了口咖啡,道:“外面還下呢。”
布蘭特先一步道:“是啊,下的挺大,我看今天比賽挺難的。”
李森嶼:“……”
有時候他真不知道原主跟布蘭特的友誼是怎麼維持十多年的。
大概兩人志趣相投,畢竟說話辦事風格可能都相仿。
科特:“雨戰麼,考驗的就是個人能力,不過埃爾森你現在應該還不錯,我聽說夏休期你一直在練,練雨地了麼。”
李森嶼:“練了,回頭我得找個場地,集中訓練一下,感覺還是不一樣。”
老實說,雖然雨戰困難,但李森嶼覺得挺好的,就當積攢經驗了。
畢竟再多的卡丁車雨地跑圈都抵不上一次F1雨地正賽。
不過,雨天跑斯帕賽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參加了三次練習賽和一次排位賽又跑了無數賽道的李森嶼深有體會。
尤其是一号La Source彎,作為全場最慢彎,從發車線到最慢彎之間是整個賽曆上最短的距離之一,李森嶼想要在發車時超越前車,就要帶着不怕死的勁頭跟其他賽車擠進刹車區。
事實上,開場圈,場上賽車也确實一股腦擠了進去,沒人想被落下,但所有人都想站點便宜。
最初有這個意識時,李森嶼是看曆年比利時大獎賽回放發現的,為了深入了解,又在網上搜了搜,可看歸看,總結歸總結,不身體會,依舊無法感同身受。
發車後,衆多賽車擠到一号彎時,李森嶼才意識到,想從中撈點便宜,真的很難。
尤其是趕上下雨,雖然不大,不至于上半雨胎,可六七輛賽車一齊擠進彎道刹車區時,還是十分危險。
李森嶼拼了命在不撞車、保住位置同時,還要想辦法過掉詹姆。
蒼天不負有心人,李森嶼成功了。
他不僅沒有沖出賽道,還趁亂上升了一個名次。
不容易。
更難得的是,賽車都擠進一号彎,竟然沒有車發生碰撞退賽。
準确來說,李森嶼沒看到有哪輛車發生碰撞,這可是雨地,這麼厮殺都沒有發生碰撞,簡直不可思議。
這麼一看,上一站匈牙利大獎賽退了七輛是真邪門。
但那些想法在李森嶼腦海中隻停留幾秒,一閃而過,還在繼續的比賽讓李森嶼根本無暇顧及。
一号彎一出,二号彎前是一段近20s的全油門下坡,李森嶼踩死油門,好像在飛。
順利駛過二三四連續彎後,五号彎前又是一段大上坡。
李森嶼能從後視鏡看到窮追不舍的詹姆,如果把他前翼換成一張長滿利齒的大嘴,可能已經準備咬掉自己賽車/屁/股/了。
爬坡和下坡的感覺完全不同,李森嶼恍惚間有種坐過山車爬升的感覺。
不過李森嶼來不及體驗,緊接着就是567三個連續彎,後面被超的詹姆咬得很緊,如同殺紅眼的惡獸,随時都可能撲上來,将他從第三的位置上拽下去,撕/爛。
好在本就是小雨的雨勢變得更小,雖然偶有積水,但車手還不至于上半雨胎。
李森嶼隻需要多些謹慎,但并不止于收油比賽。
他現在想的就是保住位置,并且盡可能提升名次。
至于出場搭載的中性胎,如果按照現在的雨量持續下去,幾圈後賽車線就會被刷出來,輪胎自然也能撐更久。
可是,别忘了這是山區中的賽道,斯帕的天氣說變就變。
賽道19個彎角,8-15号彎比較密集,李森嶼在駛過11号彎後,雨就開始變大。
輪胎的抓地力明顯下降,李森嶼盡可能控住賽車的同時,還要守住位置。
如果可能,他還想再追一人。
但并不容易。
随着雨勢再次變大,賽道開始積水,中性胎的優勢在有水的賽道上慢慢變少,反倒是劣勢開始顯現,賽車開始打滑。
李森嶼:“輪胎不行了。”
還不到八圈,按照常理,輪胎甚至剛剛開始損耗。
可說到底,中性胎是沒有花紋的光頭胎,在幹地狀态下抓地力一流,可到了濕滑賽道上隻會越來越滑,像在溜冰。
即便李森嶼使出渾身解數,他的57号賽車也開始在彎角中打滑,有幾次差點沖出賽道。
如果真的沖出賽道,他僅有的優勢便會不複存在,任何車手都不願承受這種代價。
大家都小心行駛,甚至有的車手已經進站更換輪胎。
倒是李森嶼,他掙紮着在賽道上行駛的同時,不忘了守住位置。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樣的天氣和雨水對每位車手來說都是公平的。
身後的詹姆也出現打滑,在李森嶼也發生失誤的狀态下,對手的失誤顯然給了他喘息的機會。
亨利:“進站,換半雨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