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
演員:洛九、慶帝
觀衆:林相
當藥力消散,洛九掙紮着起身時,日光已經西斜。他心裡松了口氣,總算過關了。當然,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過的這一關。如果他知道,可能會惱羞成怒先宰了範閑然後一頭撞死在南牆上。
此時,等在書榻前的竟然不是侯公公,而是一位面相消瘦神情陰郁的太監——洪四庠。他弓着腰,低垂着眉,眼神卻極為犀利,在昏暗的書房中爍然閃亮。“洛大人醒了,陛下在露台上,請随我來。”
洛九跟着洪四庠來到旋窗外的露台上,慶帝正負手而立,背對着他,望着眼前江山如畫。他身邊垂手肅立着一個頭戴高帽,錦袍蟒帶的大臣——是林相。
“陛下。”洛九跪下行禮。
林相退開,側身讓過了這一禮。無他,就是覺得洛九這種兇人的跪禮讓人折壽。
慶帝沒有叫起。他語氣淡淡地問:“洛九,如今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說你是北齊暗探。對此,你怎麼看?”
洛九看了一眼林相:“臣并非北齊人,陛下最清楚。京都流言紛紛,必有蹊跷,想來是有小人作祟,請陛下明鑒。”
他竟當面給林相穿小鞋!
慶帝都被洛九的直白逗樂了一瞬,勾了勾嘴角,又掩去笑意:“朕沒法給你作證。此事,還要你自證清白。”
然而洛九垂首輕聲道:“陛下明鑒,京中關于臣的流言,每日都有至少數十條,臣沒法一一辯駁,隻好全部放任不理。自證清白,臣做不到,願任憑陛下處置。”
這就是大慶頂流的自信!任你謠言再多,我自巋然不動。
此應對之策是範閑和洛九商議得來。他們都知道所謂北齊暗探乃是林相為攪亂輿論而放出的謠言,慶帝也知道。隻要将這謠言和其他雜七雜八的熱搜混在一起,洛九當然有理由不去管它,不然他每天除了辟謠什麼都不用做了。
謠言有多少人相信,多少人不信,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擁有絕對處置權的帝王怎麼想。
而慶帝會怎麼想,洛九和範閑也有過多種猜測。無論是哪一種,關于洛九的劇本早在慶帝陳萍萍設計他殺死林珙時,就大半定下了。在此前提下,林相越是強勢,越是手段百出,反而對洛九越有利。慶帝想看他們結仇,但一定不想看到他們一面倒的勝負。
基于這樣的推斷,他們沒對風波漸起輿情洶洶的現狀做出過多反擊,反而讓洛九在慶帝面前盡可能的示弱。由于洛九素日隻會逞強,拒絕賣慘,小範大人連下藥帶用計,才導演出如今這一幕林相高高在上、占盡上風,洛九疲态盡顯、無力辯白的戲碼。
他們成功了。
慶帝心中的天平已然傾向了洛九,他讓兩人見面,讓洛九當面解釋,就是天平傾斜的表現。否則洛九有什麼資格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林相當面對峙?
“你任憑處置?哈哈!”慶帝笑了一聲,轉頭問林相,“林相覺得,該如何處置?”
林相心裡咂摸一番,放棄了原本的訴求。他當然想一擊錘死洛九,把他釘在北齊暗探的恥辱柱上,但現在從洛九的反應和陛下的态度看來,這個想法很難實現了。
最終,林相躬身一禮:“全聽陛下裁決。”
慶帝沒有再堅持詢問林相的意見,他看着地上的洛九,淡聲吩咐:“邊境戰事已起,朕看,你就去戰場上自證清白吧。等你殺了足夠多的齊人,這天下,便不會再有人相信你是北齊暗探。”
洛九一震,低聲應是。
這個結局,是範閑和洛九讨論中的一種可能。而洛九看過陳萍萍的奏折之後,私以為這是可能性最大的一種。
林相擡起頭,想說什麼,但忍下了。
慶帝卻接着說道:“不管你是不是北齊暗探,你當衆擊殺相府公子,重罪在身。如今讓你戴罪上前線,并不是讓你輕輕松松去立功的。”他示意洪四庠上前,洪四庠捏住洛九腕脈,一道霸烈真氣席卷,讓洛九吐出一口血,單手撐地,面色慘白。慶帝道:“你這九品上的武功,就不要帶去戰場了。”
洛九在五竹的指導下,武功突飛猛進,摸到了九品上的門檻。此事除了五竹和範閑外,無人知曉。如今被慶帝一口道破,連林相都面露驚色。
洛九卻不意外,畢竟慶帝是大宗師,能看出他的武學境界再正常不過。隻是——
洪四庠雖然重傷了他,但以他恢複能力,三天就好了啊!到不了前線,他就能功力盡複,到時候不還是以全盛之态上戰場嗎?
洛九看過陳院長奏折,他知道慶帝也知道自己的恢複能力。所以,現在這一幕,是演給林相看嗎?
沒想到慶帝這麼能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