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時光,無疑是葉凡人生旅程中首次綻放璀璨光芒的高光時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段時間對于他而言,竟也是一個彌漫着憂傷氣息的季節。
學生手冊被發下來的第二天,命運的齒輪無情地轉動,他們面臨了分班的抉擇。一個原本充滿着歡聲笑語、由 35人組成的溫馨班級,在他們即将邁向畢業的重要時刻,被硬生生地分開了。這就如同原本緊密相依的拼圖,突然被打散,各自飄向了未知的方向。
屈奮進,向來都是認真至極的,他那股努力的勁頭,在班級裡也是出了名的。正因如此,他毫無懸念地被分到了高考班,繼續追逐着更高的夢想。
而那個時候,恰恰正是葉凡“飄起來”的時刻。他的心早已被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所占據,哪裡還能靜下心來思考考學的重要性。他一心隻想着盡快擺脫學校的束縛,去尋找所謂的“發财”之道。于是,他毫不猶豫地讓父親簽了一張同意就業的紙條交到學校裡,仿佛這樣就能斬斷與學校的所有關聯。
令人詫異的是,他這麼一說,父親竟然莫名其妙地就給簽了。或許是出于對孩子的信任,又或許是一時的疏忽。離開學校之後,葉凡整日把自己關在家中,面對着電腦,手指在鍵盤上噼裡啪啦地敲打着字符。他的眼神時而迷茫,時而狂熱,腦海中各種各樣關于“發财”的主意,幾乎幾秒鐘就能如煙花般絢爛地誕生出來一個。然而,這些主意大多如同虛幻的泡沫,一觸即破。他沉浸在自己編織的财富美夢中,卻未曾意識到,真正的成功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和積累。
當然,這些看似新奇的辦法,實際上卻無情地消耗着他父親口袋裡的大量鈔票。在那個特定的時期,國内似乎的确還沒有數碼相機這種先進的玩意兒。于是,他不辭辛勞地在熙熙攘攘的科貿街,精心挑選了一台掃描儀。他滿心期待地将用交卷相機拍攝下來的店内商品照片,小心翼翼地掃描進電腦。
随後,憑借着自己那股子沖勁和有限的知識,耗費了無數的時間和精力,編寫出了一個他自認為獨具創新的顧客可以自選商品的網絡商城。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這個商城上線了一段時間之後,隻有幾個零零星星的顧客打電話前來詢問相關情況。
令人感到無奈的是,最終這些為數不多的潛在顧客,都是因為郵寄運費實在是太過高昂,而不得不望而卻步。要知道,在那個物流體系尚未完善、運輸成本居高不下的年代,高額的郵寄運費無疑成為了阻礙交易達成的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而葉凡所構想的美好商業藍圖,也在這一系列現實的打擊下,變得愈發遙不可及,漸漸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霾。
但是,在網站上線之前,葉凡頗具前瞻性地投放了幾天廣告在網頁上。那幾條廣告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世界中,原本顯得微不足道,然而,由于一些意外的浏覽量,竟然奇迹般地為他賺得了幾塊錢的收入。雖然這幾塊錢的數目不多,但卻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小石子,在他的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讓他的腦海中瞬間産生了另外一個新奇的主意——靠流量掙錢。
要知道,靠流量掙錢,在當時那個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代,并非易事。可葉凡卻堅信自己能夠找到出路。他心想,什麼網站流量最大呢?像他們這些正值青春期的人,恐怕是最清楚不過了。
于是,他動起了歪心思,弄出了一種極為低俗的頁面。頁面上是一張露骨的高清圖,旁邊還刻意寫上了一段“青少年不得入内”的文字。再加上兩個極為醒目的按鈕,一個是離開,可顯然這個按鈕是沒有任何實際作用的。離開?誰會點離開?另外一個按鈕則是“進入”。他企圖以這種不良的手段來吸引人們的點擊,從而獲取流量,實現他所謂的“掙錢大計”。
葉凡全神貫注地把這個“進去”按鈕的位置精心調整好後,正當他準備進一步完善自己那不堪的設計時,他家那扇略顯陳舊的大門突然被人急促地敲響。“阿葉,大可樂凍冰箱裡,一會兒涼了再喝,爽!”伴随着這聲呼喊,隻見張彼得右手費力地提着沉重的電動車電瓶走了進來,一邊喘着粗氣一邊說道,“我得在你們家充點電。”
說罷,他也不等葉凡回應,便自顧自地将電瓶插在了葉凡電腦附近的插座上。刹那間,電流如同一股強大的力量,一下子激活了原本處于待機狀态的屏幕。一陣明亮的光芒閃過之後,剛才那張令人面紅耳赤的露骨畫面毫無預兆地呈現在了張彼得的眼前。他的眼睛瞬間都看直了,那目光中竟然放着那令人作嘔的猥瑣光芒,仿佛被勾走了魂魄一般。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緩過神來,嘴角挂着一抹不懷好意的笑容,對葉凡說道:“阿葉,能做這種網站的起碼得有 20個女朋友以上。”他的話語中充滿了低俗和荒唐,絲毫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的不當和惡劣。在他的認知裡,似乎這種違背道德的舉動竟然成了一種值得炫耀和追求的事情。
“嗨!都是假的,你點進入。”葉凡略顯急切地說道,臉上還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就一個廣告啊!掃興,掃興…這不是騙人麼?沒勁。”張彼得一邊抱怨着,一邊滿臉無聊地按了一下返回鍵,重新回到導航頁。他的眼睛依舊緊盯着屏幕,欣賞着那唯一一張令他感到滿意的高清照片,嘴裡還念念有詞:“阿葉,你應該把進入改成插入,啊哈哈哈…”他那肆意的笑聲在房間裡回蕩,充滿了低俗和惡俗的意味。
張彼得那肆無忌憚的大笑讓葉凡一時無語凝噎,他心想,能做出這樣一個騙人的網站就已經夠可恨的了,要是再按照張彼得所說改成“插入”,那簡直是完全背離了自己的三觀。這種毫無底線、突破道德底線的做法,他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
後來,那個充滿争議的網站的确是掙了錢,大概是 600塊左右。這筆錢對于當時的葉凡來說,或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可每當他看到那數字,心中卻沒有絲毫的喜悅和滿足。
再後來,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争,葉凡終于還是把那個網站關掉了。畢竟這是違法的東西,随着年齡的增長,他也逐漸意識到自己快 18歲了,即将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他深知,如果繼續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走下去,一旦捅了簍子,就得自食其果。那種後果是他所無法承受的,想到這裡,他不由得心生恐懼,最終決定不再弄這些違法違規的事情了。
在這個過程中,葉凡經曆了内心的掙紮和成長,明白了是非對錯,也懂得了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及時懸崖勒馬,避免陷入更深的泥潭。
接着,葉凡不禁陷入沉思:弄點什麼呢?幹坐着在家裡白吃飯可不是他的性格。那時候,他的目光盯上了父母周末拿到酒吧去賣的那些 DVD光碟。
大約從 1998年開始,母親結識了一個名叫沈月的人。他與美國人合資在内海市建廠生産信号天線,這個人确實相當有能耐。随着時間的推移,一來二去,他和葉凡的母親逐漸熟絡起來。三天兩頭的,便能看到他帶着外國人來到店裡。
那些外國人進店的時候,一般都是剛剛下飛機,手中提着的旅行箱看上去十分沉重。母親出于熱情,下意識地伸手就去幫着提箱子。然而,沈月則在阻攔後,用中文對母親說道:“别慣他們這些臭毛病,讓他們自己提。”說這話時,沈月的表情嚴肅而認真,仿佛在堅守着某種原則。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與外國人打交道還相對較少,母親的熱情或許是出于淳樸的善意和本能的好客。但沈月的阻攔,也并非毫無道理,他可能更注重培養外國人的獨立和自理能力,不希望因為過度的照顧而讓他們養成依賴的習慣。這種觀念的碰撞,在當時的情境下,顯得格外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