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對待外國人的态度向來就是如此,與母親的熱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每次有外國人前來買東西時,他都會操着中文說道:“給他們都說貴點,賺他們錢!”然而,母親并沒有聽從他的建議,依舊規規矩矩地報出原價。正因如此,店裡的利潤并不豐厚,也沒掙到多少錢。
沒掙多少錢這個事,可把沈月弄得心急如焚。他那急切的模樣,仿佛這生意是他自家的一般。後來,經過一番努力,他還真給葉凡家的店找了一個賺錢的生意,那就是去内海市西區的一個西餐酒吧裡面賣 DVD光碟。
可别小看了這門生意,還真賺錢!一個星期也就周六和周日去兩個晚上,收入就能達到驚人的 2萬。要知道,在當時那個時期,内海市的普遍月收入也就是四、五百左右。即便是開發區合資企業,月收入最多也超不過 2000。所以,這一周 2萬的收入在老百姓的心裡,那簡直能算得上是一個“天文數字”。
那個時候,葉凡的日子确實過得相當不錯。用張彼得那帶着幾分羨慕和調侃的話說,就是:“誰們家買電腦盤一次好幾張好幾張的買,也就是你!你們家床鋪底下都是金條吧?”
葉凡家裡當然沒有金條,若是與他高中同學富二代李旺傑和官二代李銘相比,那更是小巫見大巫。李旺傑家産業龐大,日常消費揮金如土;李銘家則憑借着父輩的權勢,在各種資源的獲取上占盡優勢。
然而,盡管葉凡家比不上這兩位同學的家境,但那些源源不斷、很快進入葉凡家儲蓄賬戶的數字,還是讓他們一家人開始都變得不淡定了。父親滿心想着買房,他憧憬着能擁有一套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大房子,讓一家人過上更加舒适的生活。母親則主張擴大生意,她目光長遠,認為應當抓住這個賺錢的好時機,将生意做大做強,為家庭創造更多的财富和更穩定的經濟基礎。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葉凡家面臨着重要的抉擇,每一種選擇都承載着他們對未來生活的不同期望和規劃。
突然,一位特殊的客人出現在葉凡家的店裡,徹底改變了他們原有的想法。“不要在這裡坐井觀天,一定要出去看一看。”這位客人言辭懇切,目光中透露出堅定與期許。
這個人姓周,葉凡随着媽媽一起稱呼他為周伯伯。周伯伯看上去頗有閱曆,他的臉上刻着歲月的痕迹,每一道皺紋仿佛都訴說着一段不尋常的經曆。他身姿挺拔,舉手投足間散發着一種沉穩而自信的氣質。
周伯伯并非偶然到訪,他似乎對葉凡家的情況有所了解,所以才會說出那番意味深長的話語。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仿佛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讓葉凡一家人在瞬間陷入了沉思。
周伯伯是個來自馬來西亞的人,他有着獨特的個人風格。他尤其喜歡戴帽子,而這背後的原因在于他前額的頭發已經脫落得所剩無幾,腦後的頭發則染成了醒目的金黃色。當他戴上帽子時,巧妙地正好能把那幾撮張揚的大黃毛露出來,形成一種别樣的造型。
他還總會在緊身上衣的口袋裡别上一盒名字叫沙龍的香煙。旅遊街有着嚴格的禁止吸煙規定,可每次進葉凡家的店裡,他都會迫不及待地拿出那盒香煙來吸。隻見他悠然自得地叼着煙,另一隻手則不停地翻找着中國的電視劇光碟。
他吸煙時的神情十分陶醉,仿佛那一刻整個世界都與他無關。而在翻找光碟時,他的眼神專注而急切,似乎在那些光碟中尋找着某種珍貴的寶藏。那盒沙龍香煙和他翻找光碟的動作,仿佛已經成為了他每次到訪的标志性行為,也讓葉凡一家人對他的印象格外深刻。
“葉凡,現在在哪裡讀書?”周伯伯目光溫和地看着葉凡,關切地問道。
“不準備讀了,想去找工作。”葉凡低着頭,有些無奈地回答道。
“那不行啊!你要多讀書,要學英語、日語和韓語……将來才有競争力。”周伯伯的話語重心長,他的眼神中滿是對葉凡的期望和擔憂。他耐心地解釋着:“如今的社會發展迅速,知識和技能越來越重要。掌握多種語言,能夠為你打開更廣闊的世界,提供更多的機會。”然而,葉凡卻沒把周伯伯的話當回事,他的心裡隻想着盡快找到一份自己認可工作。
第二天,葉凡便與張彼得一起去應聘找工作了。那時的内海剛剛進來幾家超市,理貨員的工作對于當地人來說還是很新鮮的。葉凡和張彼得滿懷希望,跑遍了内海大大小小的超市,隻為了找到這樣一份工作。他們每天早出晚歸,頂着烈日,一家一家超市去詢問、填表、面試。可幾天下來,盡管他們付出了諸多努力,卻依然沒有結果。
坐在家裡,一臉愁容地看着電腦的葉凡正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就在這時,他忽然收到了張彼得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張彼得的聲音顯得格外響亮:“阿葉,你在家幹什麼呢?又做你那個勁爆的網站了麼?”
“去,别瞎說。”葉凡皺了皺眉頭,有些不耐煩地說道,“我想明天買一份兒求職報紙去,看看有沒有好工作!”
“不用那麼麻煩了,我找到一個地方,我老姨告訴我的,明天咱倆一塊兒去。”張彼得興沖沖地說,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期待和興奮,“我老姨說那地方正招人呢,待遇好像還不錯,咱倆去試試,說不定能成。”
葉凡聽了,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趕忙問道:“真的嗎?那太好了,那咱們可得好好準備準備。”
張彼得自信滿滿地回答:“放心吧,阿葉,有我在,準沒問題。”
此時的葉凡,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對明天的行程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