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那條坑坑窪窪的砂石路後,在七扭八拐的小道上這麼拐了好幾拐,終于來到了一個小區。小區四周是有圍牆環繞的,然而小區的名字葉凡卻沒能看清,他的目光隻是匆匆掃過,隻模糊地記得那是一棟六層的紅磚樓。
樓梯和過道顯得格外寬闊,漣漪在前面步伐輕快地走着,兩層樓梯并作一層向上跨去,動作敏捷而熟練。和往常一樣,葉凡隻能亦步亦趨地跟着,他的視線被漣漪的身影所遮擋,眼前所能看到的,僅僅是她扭動的屁股。
這棟樓每層都是一梯四戶的格局,中間的兩戶門緊挨着門,空間相對顯得有些局促。而兩側的各一戶,與中間戶相比,就顯得不那麼擁擠了,多了幾分寬松和自在。
四樓左側的一戶,安裝的是一扇黃色的木門。漣漪走上前去,輕輕敲了敲那扇木門,可令人意外的是,那木門根本就是半掩着的。“爺爺!”緊接着,她迫不及待地推開門,便是這聲清脆響亮的大喊。那聲音裡充滿了喜悅和親昵,可愛,可愛,實在是太可愛了,她幾乎是蹦着跳着,一路歡快地直奔到爺爺旁邊,然後親昵地摟住爺爺的肩。那時候,葉凡感覺她高興極了,那臉上綻放的笑容無比燦爛,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歡喜簡直要溢出來。起碼比跟自己在一起時要高興得多,葉凡的心裡不禁泛起了一絲小小的失落。
此時的他,跟着她喊了一句“爺爺”,聲音中帶着些許拘謹和生疏。然後,便尴尬地站在原地,手足無措,不知道自己該站在哪裡。
爺爺悠然地坐在一張老舊的躺椅上,身上穿着一件略顯寬松的白色汗衫,搭配着一條深綠色的褲子,而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他腳上那雙巨大的勞保鞋。爺爺的肚子高高突出,圓滾滾的模樣感覺就像是一尊憨态可掬的彌勒佛。
就在此時,一個紮着馬尾辮的女孩兒從裡屋俏皮地鑽了出來,然後乖巧地站在了爺爺的另一邊。這情景有趣極了,很像是彌勒佛的兩側分别站着兩個天真無邪的“童女”。
這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兒叫做“漣麗”,她正是漣漪的表妹,是她二伯的女兒。過了一會兒,爺爺終于反應過來,葉凡原來是大孫女帶來的男同學。随後,爺爺熱情地從躺椅上起身,準備去廚房裡找些吃的招待他們。然而,葉凡和漣漪都婉言拒絕了,因為他們馬上就要離開。
爺爺好奇地問道:“你們這是要去哪?”漣漪微笑着回答:“去鼓樓。”此時,葉凡才恍然想起來,前幾天自己的确說過要帶着漣漪去當年剛剛建成的鼓樓商業街。當時,漣漪沒有給出明确的回應,他便以為她對那裡不感興趣,所以也就沒有再提及此事。沒想到,她竟然還記得這件事。
她帶葉凡來爺爺這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和妹妹漣麗集合,然後三人一起前往目的地。新建的鼓樓商業街在風格和氛圍上與媽媽商店所在的旅遊街有着諸多相似之處,所以葉凡即使跟着一同閑逛,也隻是匆匆走過。相比之下,漣漪和漣麗則逛得興緻勃勃、開心至極,她們時不時地在那些店面裡進進出出,好奇地看看精美的飾品,擺弄擺弄漂亮的手環。
從 1999 年那次前往上海寫生開始,葉凡就深深地喜歡上了照相,他習慣用一張張照片來記錄生活中的每一個精彩瞬間和難忘之事。因此,在那天也留下了一張充滿歡樂氛圍的照片,照片中漣漪和漣麗坐在一個栩栩如生的“黃包車”銅像上,那快樂的表情被葉凡巧妙地定格在了那一刻。
從那天起,活潑可愛的漣麗成為了葉凡在漣漪家最先熟悉起來的第一個親戚。她比葉凡小兩歲,而漣漪則比葉凡大半歲。在這之後的這個寒假,他們幾乎天天都在一起消磨時光。
他們會結伴去五号路市場,目光在那些價格便宜的衣服上流連,試圖挑選出自己心儀的款式;也會前往曙光裡,好奇地打量着那些不知來源的舊貨,猜測着它們背後的故事。葉凡總是站在中間,他的兩邊緊緊跟着兩個小女孩兒。他們就這樣一起漫步在内海市的大街小巷上,盡情地探索着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那種輕松高興的感覺對于葉凡來說是從未有過的。他仿佛置身于一個溫暖而美好的世界,沒有煩惱,沒有壓力,隻有純粹的快樂和自由。在這相處的過程中,他不知不覺地産生了一種自己已經是漣漪家人的奇妙感覺。那種感覺就像“内啡肽”一樣,在他的内心深處持續地發揮着作用,讓他感到無比的愉悅和滿足,仿佛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和順心。
春節在熱鬧與歡樂的氛圍中結束後,葉凡開始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行裝,有條不紊地為過幾天的開學做着充分的準備。就在這時,電腦音箱裡突然傳出了那種再熟悉不過的咳嗽聲,他立刻就知道那是企鵝社交軟件裡有人上線的提示音。他定睛一看,隻見屏幕上那顆代表着漣麗的小頭像一閃一閃的,格外引人注目。
“凡哥,你今天有事情麼?”很快,對話框裡彈出了漣麗發來的詢問。“沒有啊!閑着呢。”葉凡迅速地敲打着鍵盤回答道。
“那我們去趟圖書大廈可以麼?”她緊接着又問道,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絲期待。
“好的!”葉凡興奮地敲擊着鍵盤回複着。對于出去玩這件事,他當然是滿心願意的,畢竟能夠出去放松心情總是令人愉悅的。而且,因為之前每次出去都是三個人一起,所以他的第一反應便是自己又可以見到漣漪了,一想到這兒,他的心裡就充滿了期待。
緊接着,他以最快的動作關閉了社交軟件和電腦,匆忙提起了那台心愛的相機和随身的單肩包,三步并作兩步地走到院子大門前,仔細地鎖好。随後,他騎上自行車,毫不猶豫地駛向林邊路那個方向。盡管在出發的那一刻,他的心底其實并不确定院子的大門是否已經真正鎖好,但此刻他的心思早已飛到了即将見面的場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