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發展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糕。幾位鐵路警察展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和負責的态度,他們小心翼翼地帶着葉凡和樊麗麗從天橋上緩緩返回,最終把他們帶回了原來的那個進站口。
“你們在這兒等着吧!别再去上那個當了!”其中一位警察語重心長地說道,聲音中既有着嚴肅的告誡,又有着隐隐的關懷。說完這番話,他們便轉身匆匆離去,很快就消失在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
這時候,葉凡先是有些茫然地看了看自己所處的位置,接着又回頭望了望身後,心中不禁一陣驚喜。原來,這裡竟然不是隊列的末尾,而是處于最前面的位置!葉凡的臉上瞬間綻放出了難以掩飾的笑容,心中暗自竊喜:這五十塊錢花得也不算太冤枉。樊麗麗在一旁也是又驚又喜,原本懸着的心終于落了下來。葉凡心想,雖然經曆了一番波折,還差點犯下大錯,但好在最終的結果還算不錯。他暗暗發誓,以後再也不會輕信這種不靠譜的“捷徑”,要老老實實遵守規則。此時,周圍的人們依舊在忙碌地等待着進站,而葉凡和樊麗麗的心情卻已經從之前的忐忑不安轉變為了此刻的輕松愉悅。
樊麗麗踏上了那趟開往甘肅的綠皮火車,随着火車緩緩啟動,車輪與鐵軌的撞擊聲仿佛也在宣告着他們這段感情的終結,至此,他們便正式分手了。
五年前,那個心情和想法都如同六月天般陰晴不定的漣漪,已經讓葉凡在情感的旋渦中消耗了大部分的“内力”。那些無休止的争吵、莫名其妙的冷戰以及難以捉摸的情緒變化,如同沉重的枷鎖,一點點地消磨着葉凡的耐心和精力。而如今,如果再這樣與樊麗麗繼續糾纏下去,葉凡覺得自己恐怕等不到結婚那天,就要因心力憔瘁而身心俱疲,甚至走向崩潰的邊緣。
這一次的分手,對于葉凡而言,是繼上次在餃子館小黑屋與漣漪激烈吵架之後最幹淨利落地一次。上次在餃子館小黑屋的争吵,猶如一場噩夢,充斥着憤怒、指責和無盡的淚水。而這一次,葉凡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内心已經無法再承受更多的情感折磨,果斷地做出了這個決定。此刻的葉凡,雖然心中難免有些失落和傷感,但更多的是一種解脫後的輕松,仿佛終于從漫長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他默默地望着遠方,告訴自己要勇敢地迎接新的生活,不再被過去的情感糾葛所束縛。
其“幹淨利落”的原因主要在于先前的那份經曆給葉凡留下了太過深刻且痛苦的記憶,讓他深深地覺得沉浸在一份充滿不确定性的事情裡生活簡直是一種無法忍受的煎熬。他可以咬着牙、硬着頭皮熬過第一次,然而,絕不可能再有勇氣和精力去經曆第二次這樣的折磨。
在葉凡和樊麗麗早先的一次因為微不足道的瑣事而引發激烈吵架的過程中,他的内心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痛苦。那種心力交瘁的感覺如影随形,讓他幾乎無法正常地思考和生活。最終,葉凡無奈地選擇了換一份工作。
換工作的初衷本來隻是為了換個全新的環境來緩解内心的巨大壓力,讓自己能夠從那令人窒息的氛圍中暫時逃離出來。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換不僅讓他的工資有了顯著的增長,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新的工作環境充滿了活力和機遇,同事們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領導也對他賞識有加,給予了他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
在 2008 年那個寒風凜冽的 1 月,他滿懷期待與憧憬,踏入了一家在當地報社的大門,開啟了他職業生涯的新篇章。當時面試他的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生,她那一頭絢麗的染色卷發在冬日的陽光下折射出獨特的光芒,圓潤的臉龐上挂着些許贅肉,卻絲毫不減她的魅力。
面試的過程中,她展現出了令人贊歎的幹練。每一個問題都切中要害,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專業,讓葉凡在回答時絲毫不敢馬虎。然而,當葉凡成功入職之後,随着接觸的增多,他竟意外地發現了這位看似堅強幹練的女生還有着“傻白甜”的一面。
這位女生名叫李沫,在報社裡,她的職責範圍相當廣泛,主要負責前台工作以及各類繁雜的事務,可以說是報社裡的前台兼打雜人員。用當下流行的話說,她所擔任的這個職位完全能夠頂得上一個“綜合辦公室”。所謂“綜合”,那可真是名副其實,從接待來訪的客人,到整理文件資料,從協調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到處理一些瑣碎的日常問題,幾乎無所不包。
這間被稱作“報社”的公司,與葉凡先前所在的廣告公司相比,規模上存在着天壤之别。它坐落于一座具有濃厚 90 年代風格的辦公樓之中,僅僅租用了其中一間形狀宛如刀把的辦公室。
走進其中,大廳便是主要的辦公區域,空間略顯局促,幾張辦公桌緊湊地排列着,電腦設備也稍顯陳舊。而那個狹小的“刀把兒”部分,則是老闆的專屬屋子。玻璃門上醒目地貼着一個銅牌,上面印着“總編室”三個大字。
總編與葉凡同姓,名為葉振東,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霸氣十足的名字。他說話時同樣展現出非凡的霸氣。他們所出版的一本叫做《達刊》的雜志,被他視為這間報社的核心主打産品。每當提及這本雜志,他總是滔滔不絕,仿佛在他的描述中,這本雜志即将稱霸整個内海媒體圈,并且以勢不可擋的态勢輻射至全國的每一個角落。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讓葉凡感到頗為無奈。算上總編他自己以及新入職的葉凡,整個報社總共隻有五個人。如此稀少的人員配置,使得葉凡實在難以将“稱霸”和“輻射”這樣雄心勃勃的詞彙與眼前的實際狀況聯系在一起。在葉凡眼中,僅靠這區區五人的力量,要實現如此宏大的目标,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那簡陋的辦公環境、有限的人力資源,都讓他對總編口中的宏偉藍圖心生疑慮。
除了李沫之外,在葉凡入職的第一天,其他的兩個人也以獨特的方式迅速登場。他們倆,一男一女,身上有着一個引人注目的共同特點——微胖。
那位男士名叫武弋,據李沫透露,他在這家報社擔任策劃一職。然而,具體策劃了哪些内容,一時還讓人摸不着頭腦。從外表上看,他更像是一位司機。這并非毫無根據,因為他自己擁有一輛面包車,車體上還精心噴塗了《達刊》雜志的醒目标志。更為關鍵的是,葉振東為他報銷了全部的加油費用,正因如此,這輛面包車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報社的公用車輛。平日裡,武弋駕駛着它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為報社的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