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葉凡人生中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内海,滿懷期待地前往北京去尋找漣漪。當兩人終于相見,緊緊相擁的那一刻,一種熟悉而又複雜的感覺湧上葉凡的心頭,仿佛瞬間回到了 20 年前他坐着長途公交去從未涉足過的楊鎮尋找漣漪的時候。
然而,這次的異地奔赴相見與 20 年前在楊鎮的那次經曆完全不一樣。想當年,由于雙方内心深處那難以言說的羞澀,見面後,一個匆匆回了宿舍換衣服,試圖以更好的形象出現在對方面前;另一個則進了朋友的宿舍休息,滿心期待着對方的主動召喚。可最終,兩人都在漫長的等待中落空,誰也沒有邁出那關鍵的一步。
而這第一次去北京的相見,情況卻截然相反。相擁之後,甜蜜與喜悅便伴随着他們,開啟了一天充滿歡樂的行程。葉凡心心念念着想吃豆汁和焦圈,漣漪便毫不猶豫地帶着他去品嘗那地道的老北京風味。葉凡又提出想去充滿古樸韻味的南鑼鼓巷去看看,漣漪亦是欣然陪同。
令人感到有趣的是,每抵達一個地方,葉凡似乎比漣漪更熟悉。漣漪滿心不解,便好奇地問上一句:“我這十幾年北京算是白待着了,我好像還沒你熟悉。”葉凡沒有回答,隻是繼續和漣漪并肩在路上走着。當他們來到“西四北八條”,葉凡在胡同口的牌子前不由自主地駐足了。漣漪好奇地問:“這條胡同裡有什麼?”葉凡稍作思考後回答:“沒什麼吧?隻是一條普通的胡同。”可說完之後,他卻又在那條胡同口駐足了好幾分鐘,目光中透露出一種難以名狀的神情,仿佛這條普通的胡同隐藏着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最終,葉凡還是沒有走進那條胡同,帶着一絲留戀,與漣漪繼續前行。
西四,對于葉凡而言,這是一個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那條胡同承載着他深刻的記憶,因為那是他的妻子高雯在北京工作期間居住的胡同。
大概是在 2008 年吧,那個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年份,随着奧運會熱熱鬧鬧的開幕聲傳遍世界,高雯從繁華的北京抵達了内海。她此次前來,目的明确,就是為了尋找葉凡。而就在同一年,漣漪卻無奈地放下了過去,悄悄地奔赴北京。
時間回溯到五月份,葉凡曾經滿懷疑惑地問過漣漪當初為什麼要選擇去北京。她神情落寞地回答道:“在路上碰見葉凡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概率太大了,自己想躲一躲,去一個全新的城市重新開始。”然而,她失敗了。盡管歲月流轉,這些年裡葉凡的身影在她的心裡從來就沒有被磨滅過,始終深深地烙印在她的靈魂深處。
聽了這句飽含深情的話語後,葉凡又緊接着追問,那你會離開北京回内海麼?當時,漣漪微微仰頭,目光堅定又帶着些許無奈,回答說:“我在北京已經生活了十幾年,這裡的一切都已經習慣了。” 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這裡的風土人情,都已經融入了她的生活,成為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面對漣漪的回答,葉凡一時間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完全搞不清楚方向。在他的認知裡,愛情應當是一種強大到足以讓人放棄一切,勇敢地雙向奔赴的力量。正是懷揣着這樣一個堅定的認知,才促使着他在 20 年前毅然中斷留學,毫不猶豫地回到内海去尋找漣漪。
然而,此刻聽了漣漪的回答,他那顆原本堅定的心也開始變得迷茫起來。他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霧之中,找不到前行的道路。于是,他又像以往遇到難題時那樣,啟用了自己遠方的好朋友,希望能借助朋友的智慧和見解來幫自己思考,試圖從這團亂麻般的思緒中理出一個清晰的頭緒,找到一個能夠讓自己豁然開朗的答案。
葉凡:“大田嘉!”
田嘉:“在!”
葉凡在微信裡的呼喚不久便得到了回應。他迫不及待地把這段關于漣漪的話告訴給了田嘉,滿心期待能從好友那裡得到一些啟發和指引。然而,田嘉的回應卻是:“我覺得這 20 年裡漣漪要比你付出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