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我到大明抓怪物 > 第15章 關于《山海經》

第15章 關于《山海經》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永甯宮的令牌說起來應該隻管後宮,但成化朝情況特殊,這塊牌子的活動範圍相當之大,大概也就是上朝或祭祀的那些宮殿不能随便進罷了。

不過沈瑢當然不會得寸進尺,說去看藏書,就隻去圖書館。

皇家圖書館叫做文淵閣,離着文華殿也不遠,原本是貯藏圖書,并且“為天子講讀之所”。但是從永樂年間開始,這地兒就漸漸變成了皇帝跟親信大臣議事的地方,也就是後來的内閣。到正統年間,更是成了閣老尚書們的入直辦事之所,變成了真正的秘閣禁地,非天子與大學士不可入,就連太子都不行!

隻不過如今的成化帝既不愛講讀也不愛議政,文淵閣也不知多久沒有天子踏足了,倒是沈瑢拿着永甯宮的令牌,居然就進去了。

當然,他進的也不是大學士們的辦公場所,那就太過份了!他進的是正經藏書的地方。

“這裡頭許多書,都是從南京文淵閣那邊取過來的——”負責看守的内監見了永甯宮的令牌就十分熱情,一路走一路介紹“當初永樂爺谕令,南京那邊一切書籍,都各取一部北上,除了《大典》收在文樓,其餘書籍都在此處。那會兒,還是文貞公主持清點編目,用千字文排次,從天字起到往字止,共有二十号,五十櫥……”

沈瑢偷偷擦了把汗——好家夥這位說的話,他好多都聽不懂。文貞公是誰啊?千字文排次是怎麼排的?他,他總共就聽懂了五十櫥……

五十個書櫥,應該也……還不算太多書吧?

等進了藏書的地方,沈瑢才發現這裡的櫥跟他以為的櫥可不一樣,一眼望過去頂天立地的木架子一進又一進,在有些幽暗的大殿内仿佛看不到頭似的。

“這——”沈瑢呆立原地,“我想,我想……”他剛還以為“從天字起”意思就是以天字開頭的書都歸在這一類裡,結果根本不是,人家根本就不是這麼分類的!

看守的内監還是很熱情地在問:“小公子想看什麼書?”

他不知道啊!他要是知道還用來這兒嗎?去外面書鋪子買不就行了嘛。

“山……山海經?”沈瑢硬着頭皮說了一個自己知道的書名。

誰知内監的臉色頓時就變了:“小公子怎麼——可千萬别提這個!”

“山海經怎麼了?”沈瑢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直愣愣地又重複了一遍。

眼看着内監臉色更難看,旁邊一架書後面忽然傳來一聲輕笑,沈瑢一轉頭,就見一個锃亮的光頭:“繼曉——大師?”

繼曉手裡還捧了一本書,含笑單手立在胸前打了個問訊:“小公子有禮了。”

沈瑢不是很情願地還禮:“大師也來這裡看書?”這和尚還真有能耐呢,這地方又不是收藏佛經的,他也能進入?

“陛下許貧僧無事之時前來文淵閣讀書。”繼曉向一臉坐立不安的内監擺了擺手,“我與小公子講解,你且下去罷。”

内監仿佛得救了似的,轉身就溜了,沈瑢越發莫名其妙。繼曉看着他笑了笑:“看來,小公子不知《山海經》之奧秘?那可是一部禁書。”

禁書?對不起他隻知道《金瓶梅》!

“《山海經》乃是鬼神所書。”繼曉開篇第一句話,就給沈瑢扔了個雷,“曆朝曆代都禁人搜索讀閱此書,宮内更是禁止議論,故而内侍不敢與小公子言。”

雖然知道這個大明很古怪,但說到鬼神,沈瑢還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鬼神何在呢?”

“鬼在世間。”繼曉十分肯定地說,随即擡頭敬畏地向上看了一眼,“神在天外。”

雖然從這裡看上去是藏書處的宮殿屋頂,但繼曉分明是透過那重重琉璃瓦,看到了外面碧藍的天空:“聖人曰,六合之外,存而不論。”

他說這話的語氣鄭重之極,讓沈瑢不由自主地後背有點發寒:“真,真的嗎?”

“自然。”繼曉看他一眼,“小公子可知《九辯》、《九歌》?”

“……屈原?”沈瑢試探着問,感覺自己學過的知識都要動搖了。

好在繼曉還是點了點頭,總算沒把屈原從他的知識寶庫裡抹掉,但是後面說的話頓時又讓他心提起來了:“屈原之《九歌》,不過是聽了神仙之曲後的狂呓而已——天上之曲,凡人原不該聽。”

他看沈瑢一臉茫然,似乎也有些無奈:“《山海經》中記:夏啟上賓于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九辯》、《九歌》,皆為神之曲,夏啟有仙緣,故能聞之,且記于《山海經》中。屈原便是拿到了《山海經》的樂譜,聽到了真曲,方才有此狂放之作。隻是神曲有威,強聽不祥,夏啟由是而轉為奢靡,管磬并作,飲酒田獵無度,以至其五子骨肉相殘,有武觀之亂。而屈原本是凡人,更是難當其威,乃至瘋狂,自沉于江中。”

沈瑢聽得懵懵的,好一會兒才勉強總結出中心思想:“就是說,夏啟是因為聽了這個神曲才變成了昏君,屈原也是因為聽曲才發瘋——他跳汩羅江是因為人已經瘋了?”不是吧,那個憂國憂民的士大夫,咋就被你們變成瘋子了呢?

“因為《九辯》和《九歌》是陰陽之曲。”繼曉似乎看出了沈瑢的腹诽,“聽此曲可知後事,夏朝之亡,楚國之敗,皆在眼前。無力回天,自然終不免于憂患瘋狂。”

诶,這樣聽起來才合邏輯嘛,他就說屈原不會是個——啊呸!這合什麼邏輯!聽了一首曲子,然後就看見了楚國敗亡的未來?

“小公子以為,為何古代樂師多是盲人?”繼曉又問了一句。

這個沈瑢倒是知道那麼一點兒。曆史裡有名的樂師好多都是瞎子,比如“瞽”這個字,就是目盲的意思,在某些文裡就直接指代樂師了。

比如說周朝,樂官裡頭都有盲人的編制,還規定了演奏樂器的盲人有多少名,半盲的人又有多少名,為的就是目盲則耳聰,眼睛看不見,耳朵就會相應地更靈敏一些,從事音樂行業當然也更有利。

“目盲則耳聰……”繼曉呵呵笑了兩聲,“目盲未必耳聰,但目盲,就肯定看不到了。”

這不廢話嗎?瞎子當然看不見……

“看不到什麼?”沈瑢突然意識到了點什麼,頓時後背發冷。

“當然是看不見那可怕的未知……”繼曉意味深長地回答。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藏書的地方太過陰冷,沈瑢隻覺得寒氣森森,他吭哧了幾下才勉強找出話來:“但現在的樂師也不是瞎子了……”

“自然。”繼曉還在微笑,“現在的樂師也無緣得見《山海經》真本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