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樞遞來的那卷記載是第三代村長的日記,上面記在花眠村的習俗最為清楚詳細。
這位村長是第一代村長的小孫子,名叫花清明,自他出生起他便在花眠村了。他的母親和村裡大部分女人一樣是從外面娶進來的,她的阿娘漂亮、溫柔、是個不識字的孤女。是阿爹将他從外面帶了回來,所以阿娘将阿爹視為救命恩人,無論阿爹的要求聽起來有多麼荒唐,阿娘最終都會乖乖聽話。
花清明是村裡最受寵愛的孩子,頓頓都有肉吃,幾乎沒挨過餓。在花清明的記憶裡,阿娘似乎都不愛吃肉,隻吃那些草和樹葉煮的湯。除非阿爺在,她才會勉強吃些。阿爹很喜歡阿娘,即使回來的路途艱險,也會悄悄給阿娘帶上一些外面買回來的肉包子。
直到花清明長到八歲,他才終于明白阿娘為什麼不喜歡吃那些肉。
以往的生辰,阿爹都會借附近好些個鄰居的竈做飯擺席,村裡很多人都會來幫忙,一大早開始為午飯所忙碌。
然而,八歲的生辰,村子裡許久都不見升起的炊煙。聽阿娘說,四叔家才生小妹妹不久的嬸嬸帶着小妹妹逃跑了。所以四叔一早就來找阿爹帶領大家一起去抓逃跑的四嬸嬸。
對于村子裡有新媳婦逃跑這件事,蘇清明已經見怪不驚了。畢竟從他記事起,幾乎每帶回來新娘不久後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蘇清明小時候每每都會纏着阿娘問那些新媳婦為什麼都要逃跑,阿娘總是無奈地搖頭,隻是臉上多了許多憂愁和擔心,可後來就逐漸變得麻木了。
後來,沒多久四嬸嬸和小妹妹就被帶回來了。那天,阿爹說他八歲了,該長大了,要開始鍛煉男子漢的氣概,就讓他跟着一起去了四嬸嬸家看。
一開始,阿娘總有做不完的事阻攔他出門。直到,他久久沒去,阿爹回家來催促他。
這是阿娘第一次對阿爹的話表示了反對,她将門關起來,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阿爹不要帶年幼的他去看處理四嬸嬸。
阿爹抱着她極其小聲的呵斥:“這些話日後切莫要再說了,特别是别讓爹聽到你這些話!我想跟你長命百歲同入祠堂,我們都要好好活下來。你知道的,這不是你我能決定的。清明生在花眠村,這裡是他的家,即便村裡的習俗他無法接受,他也狠不下心逃離這裡,就跟當時的我一樣!外面的世道有多亂,你不是不知道,清明除了在這裡能更好的活下去,沒有其他選擇。況且,在這裡,他日後是當村長的,沒人敢欺負他。村長都要處理村中事務,讓他去學好嗎?娘子?”
癱坐在地上的阿娘掩面痛哭流涕,終究是點了頭。阿爹将花清明帶到四叔家,路上不斷叮囑他男子漢要膽子大。
剛到四叔家,花清明遠遠就看見四嬸嬸跟發瘋似的将小妹妹猛地摔死在了地上,又好似生怕小妹妹被救活一樣,猛地掐着她的脖子。
看見這一幕的叔叔爺爺們都不停咒罵四嬸嬸,但包括四叔在内的所有人,都任何沒有一個人去搶救四嬸嬸手裡的小妹妹,隻是杵在原地一邊咒罵一邊感歎可惜。
四叔一家平靜地勸四嬸嬸孩子以後還會再有的,叫她想開些,這裡的習俗幾十年都是這樣。隻要她肯老老實實的留在花眠村,安分養育後代,不再逃跑,那一家人也是可以冰釋前嫌,當此事沒有發生過的。
可是,四嬸嬸不願意。
她看起來像是瘋了一樣,表情癫狂,又哭又笑的,頭發和衣裳也都亂糟糟的。他怒斥着村裡的習俗,指着所有人怒罵村的人都是吃人不眨眼的惡鬼,都是喪心病狂的瘋子。
沒罵兩句,四叔便一腳踹向了四嬸嬸的小腹,疼得她蜷縮在地直打滾兒,說不出話來,嘴角也溢出了鮮血。
阿爺說是嬸嬸無可救藥,已經瘋了,讓四叔将她嘴堵了,用鐵鎖鍊将她栓在家裡,隻要肚子還能生,就沒事。阿爺還說,小妹妹已經死了,不能白白浪費,趁着身子還暖和,趕緊拿去處理了,算給今天生辰宴加道菜,就當是給大夥兒幫忙的謝禮了。
這一刻花清明才徹底明白,自己從小到大吃的肉究竟是什麼。
此後,阿爺與阿爹同村裡的叔叔爺爺哥哥都會向他傳授一些他們自己獨特的“方法”。
一開始花清明知道是什麼肉後,還是有些接受不了的,他鬧着不吃飯,差點兒餓死。被阿爺拖去狠狠打了一頓,說教了一番,他這才被逼接受。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阿爺用阿娘的命來以此要挾他。
後來,阿爺還說:村子裡會有很多很多的孩子,阿爹也會有。如果花清明這個長子不聽話,也會變成食物。
花清明因繼承到了阿娘的好容貌,每每下山便能輕輕松松的帶回好些個姑娘。與其他村裡外出男子不同,進村前,花清明甚至都不用花言巧語,謊話連篇的欺騙他們與自己的關系,直接坦白說每個都是他心愛的女子,那些女子也心甘情願跟他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