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七名鹽商子弟被帶到堂上。
七人此次秋闱皆榜上有名,鹽商首總之子——盧成魁的名次最好,排在第六名,是這一科的亞魁;剩下幾個子弟都在百名開外。
理所應當的,幾人以盧成魁,依次步入堂中。
他們穿着光滑水亮的绫羅綢緞,走近了,堂上衆人還能從他們腰上佩戴的香囊裡聞到一股清淡的梅花香;而跪在地上的何智青等秀才,蓬頭垢面,跪俯在地,因為多日不曾梳洗而散發着一股難聞的馊味。
一香一臭混在一起,使得整個公堂溢出一陣酸膻的異味。
盧成魁面色如常地站定,站在他身後的另外6人卻一緻擡起了袖子捂住鼻子,嫌惡地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秀才們。
顧啟章打量着這7個人,最後将視線落在盧成魁身上,“盧成魁,知道為什麼召你們來嗎?”
“知道。”盧成魁恭順地帶着身後的人跪下行禮。他的腰杆挺直,目不斜視:“學生聽說是有人落榜後不服我們榜上有名,懷疑我們考試作弊,所以大人招我們前來考教學問。”
他說話的時候一直保持着翩翩風度,跟傳聞中驕橫傲慢,仗着有錢肆意折辱平頭老百姓的霸王形象,沾不上一點邊。
喬嶼直直地盯着他,眼裡有些困惑。
揚州城裡關于這些富商子弟的風言風語很多,喬嶼都不用去特意打聽。一些閑言碎語自然而然地就飄進了她的耳朵裡。
這群人不應該是今天這樣,至少盧成魁不應該這麼溫順講理。
似乎是喬嶼落在他身上的眼神太過赤裸,盧成魁擡起頭,越過顧啟章朝她望了過去。他的眼珠子定住不動,想要仔細打量喬嶼。
顧啟章适時打斷他的目光:“既然如此,本官也不兜圈子了。”
他思緒一轉正要開口,吳知縣突然整了整衣領,笑着朝他拱手:“殺雞焉用牛刀?顧大人不介意的話,不如由下官來出題?”
他的話落,鄭總督等人都轉頭望向顧啟章。
顧啟章一一掠過他們臉上的表情,發現除了趙知府臉上能看出一絲急切之外,其他三位的面色都很平靜。
顧啟章慢慢将眼睛放回吳知縣身上,他輕輕笑了笑,醞釀的話還沒說出口。王心誠忽然溫聲叫住他:“顧大人。”
他眼睛沒有看顧啟章,低下頭撣了撣官服上并不存在的灰塵,“吳大人的才學過人,他的文章傳到京裡,九王爺看了也是贊不絕口的。由他來考校這些學生,我看也很合适。”
趙知府眼珠子一轉,高聲應和。
吳知縣連道不敢。
本來吳知縣突兀地站起來搶着要出題,就很詭異。王心誠又提起九王爺敲打自己,便更加讓顧啟章覺得這事有鬼。他有理由懷疑,盧成魁等人私下跟吳知縣串對好了堂上要回答的問題。
這樣想着,面上還不能露出分毫。他不能如他們的意,但是又沒有說得過去的借口拒絕。之前傳喚盧成魁等人來問話,已經得罪了王心誠等人了,要是再不識相,他這段時日的裝瘋賣傻怕是前功盡棄。
顧啟章虛搭在驚堂木上的手微微出汗。
他盯着案桌,沒有立馬說話。
見他裝死不吱聲,王心誠睨着他,不動聲色地給吳知縣遞了個眼神。
吳知縣會意,漱了漱嗓子,便要越過顧啟章開口出題。
“吳大人。”一直默默觀察的孫巡撫冷不防出聲,他那雙布滿眼紋的雙眼的眼睛深深地凝視着吳知縣, “這次案子發生在揚州,你身為揚州的地方官,依我看來,應當要學會避嫌。”
他點的不隻是吳知縣,還有在座的所有人。吳知縣眼裡的笑意直接僵住,趙知府和王心誠臉上的表情也沒有多好看,唯有鄭總督發出一聲冷笑。
“什麼叫避嫌啊?孫大人的話,本部堂怎麼聽不懂了?讓各級衙門協助顧大人辦案是朝廷的旨意,是聖上的主意。怎麼到了孫大人嘴裡反倒成了我們添亂來了。早知道孫大人嫌我們礙事,我們就不應該來啊。這案子,我看也不用提證人,講證據了,全由你孫陽甫一個人說了算了。”
他以一種不陰不陽的語調諷刺着孫巡撫,面色驟然一冷,聲音也随之拔高:“孫陽甫你今日處處阻礙欽差辦案,是何居心?我告訴你,今天回去,我就要寫折子上奏,參你阻撓辦案。”
這話一出,堂上立馬死寂一片。氛圍比剛才還要僵硬。
喬嶼看着在場的幾個官員為了誰出題的事争得臉紅脖子粗,微妙地對那天晚上顧啟章對她說的話,産生了一分理解。揚州官場果真魚龍混雜,直來直往,似乎真的辦不了實事。
她心裡懵懂,有所領悟。
那頭,孫巡撫也并沒有被鄭總督的話吓住。他鎮定地迎着鄭總督狠厲的目光,“下官身正不怕影子斜。部堂大人要參,下官也會上本辯白。今日審案,到底是誰在多加幹涉阻撓,我想朝廷自有定數。”
“好,好,好!”鄭總督連道三聲好,他伸出手指着孫巡撫,氣得胸口直喘。王心誠見狀立馬從位置上起來,過去将人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