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總督靠着王心誠,轉頭看着他,聲音打顫:“孫陽甫佞臣賊子,目無法紀,不敬長官,實在該誅!”
顧啟章一怔,看向孫巡撫。孫巡撫似乎習以為常,眼睛都不眨一下。
倒是扶着人的王心誠手一頓,低眉順目地低下頭,沒有接話,隻關切道:“部堂大人,您先消消氣,别氣壞了身子。這案子還得您老看着呢,否則這麼拖下去,朝廷怪罪下來,我們都讨不了好。”
鄭總督閉了閉眼,胸口裡的氣仿佛順了一點,他靠回椅子上。王心誠微微俯身行了一禮,也坐回原位。
他眼睛掠過孫巡撫,定睛看着顧啟章,想了想要說話。堂下的盧成魁忽然輕聲開口:“王大人,諸位大人,學生聽着大人們為誰來考校學生題目這事争吵起來,實在是良心不安。學生聽聞顧大人是德淵三十七年二甲的第一名,學生萬分仰慕,鬥膽請顧大人出題。”
王心誠沒想到他這邊在為盧成魁拼命争取,盧成魁卻主動挑顧啟章出題。别人不知道盧成魁,他從小看着盧成魁長大,對他學問上有多少斤兩再清楚不過。
王心誠心裡疑問,但也沒有反駁。他警告地看了盧成魁一眼,“顧大人是京都有名的大學子,能得顧大人一兩句指點是你的造化。隻是這考校答不上來,你可知什麼後果?”
“學生知道。”盧成魁畢恭畢敬地颔首。
王心誠驚疑不定地看着他,還想着敲打幾句。
顧啟章已經笑着起身,踱步到了盧成魁身前,微微俯身:“好!就沖着你這番話,盧成魁,本官要好好考你。”
大勢已去,王心誠抓緊了椅子上的手扶。鄭總督等人面色各異地凝視着低着頭的盧成魁。
顧啟章出題:“盧成魁,你聽好:‘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這一句何解?”
盧成魁稍作思考,娓娓道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立身,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才是真正的強大。自古帝王之治、聖賢之道、不外一中。中者、舉天下萬世所宜視為标準者也……”
一個詞形容眼前的盧成魁,便是侃侃而談。他對這個句子意思的剖析分毫不差,而且越往後說,解說此句的角度與方式就越發盛水不漏。
顧啟章注視着他,心裡充滿了疑惑。既然盧成魁能這樣斐然成章,為什麼揚州城内全是這個人目不識書的傳聞。
抑揚頓挫的聲音還在繼續。顧啟章不自禁地回頭,他發現王心誠等人的表情也沒有比他平靜多少——吳知縣和趙知府瞪着眼睛,王心誠挺直了身子。
孫巡撫倒是一下看不出太多情緒,而鄭總督放松地将頭整個仰到椅子上。
再看一旁的何智青等秀才,他們臉上的神色也各不相同。尤其是何智青,他睜大眼睛盯着盧成魁,像見了鬼一樣,瞠目結舌。
隻有跪在盧成魁身後的六個鹽商子弟,面露驕傲。
半盞茶的功夫後,盧成魁說話的速度慢了下來,最後他拱手朝顧啟章行禮,溫聲道:“大人,學生說完了。”
“好,很好。”顧啟章強壓下滿腹的震驚,對他誇獎一番。不帶停頓地看向他身後的六人,一一出題考問。
“劉樹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何處?”
“回大人,這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趙東湖……”
問完最後一個人,滿堂靜寂。
在盧成魁後面回答的六人,雖然不像盧成魁那般口若懸河,才思敏捷,但也是有問有答,全都踩在點子上。
他們七個人的回答,能在秋闱上榜十分合理;排在第六名的盧成魁名副其實;剩下的六個人都在百名開外,也合情合理。
顧啟章沉默着,他看着這七個人,又望向一旁的何智青。
何智青瞪圓了雙眼,臉上血色盡退,他的嘴唇嚅嗫着,目光從盧成魁等七人身上遲鈍地掠過,對上了顧啟章的眼神。
他渾身一抖,正要說話,卻聽得堂上鄭總督一聲厲喝:“顧大人,盧成魁七人的學問你都考校完了,還有什麼疑問?怎麼不拿人!”
“大人!”何智青爆出一聲凄厲的哀嚎,他想膝行過來抓住顧啟章的衣角,身旁的兩個官兵卻困死了他,不讓他動彈。
“大人!”何智青“砰砰砰”磕着頭,通紅的眼眶流出兩行眼淚,混着臉上的污泥,把一張臉弄得越發難看,他悲恸地看着顧啟章,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椎心泣血:“他們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揚州城上下誰不知道盧成魁他們胸無點墨,連字都不認識。一定是哪裡搞錯了,大人明鑒,大人明鑒……”
顧啟章垂落在官袍裡的手慢慢握緊,還沒來得及說話。
旁邊的王心誠再也坐不住了,他一拍手扶起身,疾言厲色地示意堂内的官兵抓人:“你們都聾了嗎?部堂大人的話沒有聽見嗎!趕緊把這個鬧事作亂、誣陷考官收受賄賂的何智青拿下收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