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是打擊藩王,第二步是打擊世家大族。
開科舉就是一個重要的手段,世家也不是沒有阻撓,但皇帝給的實在太多了,于是他們妥協了。
最後開科取士的人數規模就控制在一百人了,與太學人數想當,無論出身男女,都可參加科考。
世家認為,不分男女,他們家世好,自然當官的人多,還是有利于他們。
秦曉清想的卻是,寒門可以憑借皇帝當官,自然聽皇帝的,對她有利。
于是當年就開了科舉,秀才100人,舉人50,進士20,特别寒酸。秦曉清覺得人太少了,但打開了口子就好。
至于冒名頂替,作弊的?先不收拾了。
她第二年就加開了恩科,準備把上一批的蛀蟲淘汰,換上新人。第二年,科舉已經算是初步穩定了,可以處理問題了。
馬是個還在縣學的小女孩,科舉與她無關。她雖然聰明,但有限,不是神童,不能參加科舉。不過縣令覺得她有潛力,對她不錯。
恩科她也參加不了,秀才也隻取一百,她夠不上。但她們這裡駐紮了軍隊,皇帝要來了,縣令要帶她們這些學子去見皇帝。
是的,她現在已經不稱皇帝為縣官了,她也會說雅言了,她能聽懂皇帝說的話,皇帝也能聽懂她的話。
“你們好啊!”秦曉清打招呼說。
小孩子們學着縣令教的,彎腰大聲說:“陛下好。”
小孩子說話充滿稚氣,很有趣。秦曉清看着她們,不明白她為什麼那麼怕死,明明她看了史書明白,沒有那麼多人想刺殺皇帝,或者謀朝篡位。
“讓朕看看你們寫的字,讀的書吧?都進去。”
“這是我寫的字。”馬把皇帝拉到她那裡。
“好好好,你叫什麼?”
“大家都叫我馬。”
秦曉清想,又是一個字的名字,縣令縣吏平民都喜歡一個字的名字。不過沒必要讓她們取姓,浪費精力,一切順其自然就好,也不擾民。
秦曉清翻看了她們寫的作業和課本,沒什麼問題,就繼續去軍營了。見過所有将領和士兵,解決了一些問題以後,就繼續北上了。
科舉需要錢,鹽鐵官營,鹽業她整頓過了,鹽價降了不少,産量提高了。現在要去整頓鐵業了,她要煉鋼,順便把看看,要分幾分礦稅出來,保障漢室宗親的基本生活。
至于監國,還是劉病已。
原本這個時候,煉鐵技術就進步了不少,再有秦曉清指點,就進步得更快了。每一次進步都代表着大量的财富。
秦曉清當然不可能記得該怎麼煉鐵,她問了系統。她讓系統送書給她看,放國歌給她聽都不行,一說用煉鐵技術換這段時間的功勞,系統就答應了。
在秦曉清待在礦場監督指點的時候,科舉正常進行,這次又出了20名恩科,15男5女,70名舉人,48男22女,秀才150人,40女110男。
不出意外,又出了舞弊案。
竟然有大臣,直接彈劾了劉病已這個監國的王爺,說他也參與了科舉舞弊,還彈劾了上官妩。
禦史大夫司監察,原本可以風聞奏事。但在秦曉清這裡,隻能是有鐵證才能彈劾,所以這事似乎是真的…
劉病已拿禦史沒有辦法,而秦曉清已經趕回來了,他隻好跪着請罪。不但說了自己的事,還做污點證人,把上官妩做的事捅出來了。
原本被壓下去的前一年的事也翻了出來了。這正是秦曉清想看到的。
不過上官妩參與了這事,她還不算奇怪。劉病已參與了這事,她覺得非常遺憾。
雖然她養了那麼宗室子弟在宮中,但其實并沒有覺得他們可以當皇帝,隻是有機會而已。但現在,劉病已已經自己徹底出局了。
不是昭宣之治嗎?這皇帝怎麼這樣?查舞弊案查到自己頭上?
劉病已入宮請罪,秦曉清和他一起感歎生活不易,他出了宮就讓人把他抓起來了。上官妩也一樣,立刻抓捕審問。
但上官妩非要見她,秦曉清想了想,決定見一見。
“找,朕有什麼事?”
秦曉清一開口就把上官妩噎得不行。
“沒事不能找你?你看我現在什麼樣?”
“什麼樣?活該。給你們送錢的就能中,不送就不能中,這是沒事?你該慶幸,朕平生不愛殺人,哪怕犯了這樣的大罪,也不過是除爵坐牢而已。”
既然來了,秦曉清便分心觀察她在的監獄,看看能看出什麼問題。于是在上官妩看來就太心不在焉了。
她有些歇斯底裡:“慶幸?原先依照舊例,我…不對,按照之前的習慣,誰敢抓皇後?我們這些入獄的,都幾個會有事?”
“嗯哼,所以我很開心。你放心,我不會讓人折騰你的,你和她們一個待遇。朕還要去見馮夫人,沒空搭理你。”
秦曉清轉身就走。
看來她真是餓了,才會喜歡上官妩這樣的人。她的三觀和她完全不一樣啊!看來在感情中等待是不行的,下次當皇帝,她主動出擊吧。
選家世差一點的,家世太好的,她給不起。
秦曉清想到了馮夫人,或許下次她要選這樣的女人。不過馬上要見到她了,這樣想好想有點不好。
見到馮夫人,秦曉清想,她會對自己未來的女朋友好,又不期負她,憑什麼不能這麼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