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清繼續看奏折,看到了張衡的奏折。卻不是以前那些她看不懂的眼睛内容,是簡短的話。
他說今年大漢境内可能會發生地震,涉及幾十個郡和封國。
不是風調雨順嗎?秦曉清沒在意,把奏折放到了一邊。她記得後來史書上說東漢那二十幾年的天災,都是因為鄧太後在位。
她不在了,自然該風調雨順吧?
可是張衡也提到了這事,他說如果判斷錯了,他願意一力承擔。那可是張衡,能讓他死嗎?
調回來,主管地震事務,開展地震演練。
一個地動儀誰也不信能預測地震。這是天災,是陛下不仁,是三公無能,豈是人力能預言的?
張衡知道,皇帝用他,如果他預測失敗了,皇帝就會沒有威嚴。這是不能忍受的,也顧不上謀求侯爵之位了,隻能以死謝罪。
回到京師,他必須繼續研究地動儀,知道地震在哪個方向。所以希望皇帝一定讓他回京,在災後可以及時救災。
京師一向最是安全,秦曉清也沒顧得上不知道準不準的預測地震之事。就
她忙着準備出征西域。
西域現在被西羌掌控,北邊是鮮卑和烏桓。
涼州境内的南匈奴,已經被她這個皇帝安撫下去了,不用擔心鬧事。和鮮卑烏桓的關系也不錯,不怕不能收複西域。
幾乎确定可以打下西域以後,秦曉清就在愁戰後怎麼秋毫無犯,怎麼同化西域。西域自古以來就是華國的,她當然要拿下。
确定是是西域可以拿下,不确定的是道教。是的,東漢這時候就有道教佛教了,再加上儒教,三教齊了。
因為她的大同主義和儒教的統治地位,現在道教已經快要被定成僞教了。這個肯定不行,她得幫兩邊進行談話。
想到這裡,秦曉清派人去叫楊震。楊震七十多歲了,是享受海内外的儒家大儒,剛好他出面。
楊震年紀大了,皇帝體諒,很少诏見,都是當朝留住。他想到下面傳來的消息,穿好衣裳,梳好胡子出門了。
“楊太仆,真是抱歉…”
楊震抓住機會:“陛下!國内将有地震,這是三公不賢啊,請求罷免三公。大赦天下。“
“地震?你聽張衡說的?”罷免三公什麼的太可笑了,秦曉清懶得理會。
“是的,臣相信張大人。”
“地震可能會有,這是天災,無關乎三公不賢,三公隻是虛職。也無關乎陛下不孝,朕也将他們追封為皇帝皇後,如何不孝?”
看到陛下懂這些,不會被人蒙騙,楊震老懷心慰。
他也不拿陛下覺得是迷信的那套說話了,“對于地震,也就是民間說的地龍翻身,陛下決定怎麼處置?大災之後必有叛亂。”
“當然要在地震前就做好地震演練,朕還沒來得及和你們說。不過是打算讓天下郡國都演練的,還不知道要花費多少錢?”
楊震掌管車馬,對國庫錢财和交通比較懂。聽完他就搖頭,“不可啊,陛下。國庫空虛,恐怕最多隻能支持一十二郡。”
“那,朕也出錢呢?能多幾個郡?”
“近年來天災不斷,陛下難道要為了一次地震,花光内帑嗎?再加一郡就是。”
“…唉,好吧。愛卿真是大漢的忠臣。”
感歎完,秦曉清忽然想起一件事,“朕記得你說過,你為官清廉,不給後代置辦家業,隻說清官的名聲就是最好的财産。”
楊震當然記得這事,他是引以為豪的。但是陛下的語氣似乎不是這個意思。難道他做得不對嗎?陛下想要他貪污,自污名聲獲得更多權力嗎?
“你做的真的太錯了,朕記得你是兩千石的高官,卻依然吃不起肉住不起好房子,你應該告訴朕啊!清廉之人為什麼不能高官厚祿吃肉喝酒呢?
再說了,清官隻是屬于你的好名聲。你的子孫未必喜歡這個好名聲,他們隻想過得好一點吃上肉,清官的名聲是害了他們啊!
希望愛卿一定改正,保全自己的清官名聲才好,朕願意給愛卿一百金改善生活,一半朕出一半朝廷出。并且其他官員有生活清貧的,也請告訴朕。”
楊震被皇帝的行為感動得痛哭流涕,陛下至誠至孝,他怎敢如此無恥地揣測聖意!
秦曉清攙起楊震,讓人臨時送來了一百金和一本《論語》。
她把論語送給楊震:“愛卿是大儒,希望愛卿收下此書,教育後來人,多寫些書。無論天文地理,總以著書為好。”
楊震拿過書,感動得說不出話來。直到和天使回到清貧的家裡,他的情緒才穩定下來,他把已經五十多歲的兒子叫了過來。
秦曉清其實是臨時起意,不過這麼說也不完全準确,她不滿好官的差待遇很久了,隻是楊家是世家,讓她出手慢了點。
給楊震漲薪隻是第一步,後面她就要全面漲薪,高薪養廉,打擊貪腐。這樣她就具備了完全的正義性,東漢的腐敗貪污就可以解決了。
如此,東漢強大。東漢強大了,軍隊後勤有了保障,士兵就能少傷亡,打勝仗,平安回到家裡。
哦,賞賜書本還能幫助蔡倫推廣紙張,讓紙張全面替代竹簡,讓竹簡成為曆史,減少交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