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而來,雖非刻意而為,但為着方便,杜筠确實一路皆着男兒打扮,因而從未有人懷疑過她的身份。
這模樣先入為主,雖說大流士說出這話來,商隊中也多有人不信。
隻是忽然有了這麼個說法,許多人也才意識到杜筠的身形作為男子而言實在算不得健壯,若說是女子也完全說得通。
流言便又有了新的版本,說筠公子實則是筠姑娘,因着戀慕少爺而跟着到西域來,如今為其争風吃醋。
杜筠頭痛,心道這西域人怎的一個個的都缺心眼子。從前她與茉莉相熟,隻當達拉布是個異類,如今看來,或許茉莉才是不一樣的那個。
她想澄清,卻又不知從何說起,隻能安慰自己旅程過半。商隊中人一路停留在途徑之地,往後也隻會越來越少。這些茶餘飯後的話,過些日子他們便忘了,沒有必要較真。
達拉布更是絲毫不介意的:“流言紛紛擾擾,小爺心中動搖。杜挽娘,你這般與小爺朝夕相處,我會想入非非。”
他再三如此口出不遜,杜筠頗不耐煩,隻是回了他一句:“達拉布少爺若是聽信流言便該知道,我是擔心範姑娘。”
她的目的隻是盯人,其實大可以在車裡尋一個角落靠着休息,不用與他二人搭話。
隻是那兩人自她來了之後看起來也多少有些不自在,尤其是範玉兒,更是一言不發。杜筠也被這氣氛弄得多少有些尴尬,便想着多少找話聊聊。
範玉兒在場,她能與達拉布說起的話題并不算多。想了想,便隻道在鎖陽城觀察了些當地之人所穿服飾用料,想要與他探讨,又喚阿園拿了她描的圖冊來。
那些她聞所未聞的服裝打扮,達拉布卻是熟悉的。一來康居商人也頗為混雜,二來他帶着商隊,見得也比她多一些。
可當她問出:“西域人穿着為何如此不同”時,達拉布立時便笑出了聲。
****
“杜挽娘,先說一個事,你得明白你們唐人說的西域是怎麼回事。”
西域這個詞是早年間漢代便有的。那時匈奴掠取西域諸國後,對各地斂取極高的稅賦。各地不堪重負,諸王向中原漢王朝請求設立都護予以庇護。自從那以後,漸有了西域都護府,敦煌郡以西至蔥嶺都算作西域都護府内。
漢後,中原曆經百年混亂格局。如今大唐的西域從出玉門關開始算起,至蔥嶺皆喚作碛西,包括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西域的範圍則更大,康居、吐火羅、大食、拂林、天竺等地,在大唐人的口中,全都算作是西域。
安西、北庭地區諸部歸順大唐之前,西域原就有諸多小國及部落。柔然屬國中有漠北一支善戰,前隋時曾滅柔然,又四處征戰擴張,在西域日漸強盛,便處處與中原勢力與西南的薩珊王朝作對。
但因着其内部各部各自不服,最終又在前隋時分裂為東西二部。
東西二部之間自然是互不對付。除此之外,東邊的一直與北邊的回鹘部族打得你來我往,也是在此時,西邊那一支看上了庭州。
庭州與伊州、西州同在天山北麓東部。在漢時是車師□□王庭所在。其東至西州(漢時高昌,車師前庭),東南至伊州,東北至回鹘,西至弓月城、碎葉城,西南至焉耆,乃是天山北路上的交通要道,風水寶地。
漢後,車師被柔然攻破,西部趁着隋楊建朝時手忙腳亂之際掠奪了此地,又勾結南邊的高昌國,斷了隋末唐初的商路。
太宗時,西部所占領的西域諸國再次分裂,高昌國麹氏,龜茲國阿史那氏投誠大唐。
大唐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曆經太宗、高宗兩代,才在這一片重新站穩腳跟,設立庭州。武周時,又在此設立北庭都護府。
北庭都護府統領天山北麓東部地帶,其向西、向南,皆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
伊州、庭州、西州三城呈三足之勢。此三州皆為正州。其中,伊州為軍務重鎮,西州買賣貿易最為昌盛,而庭州在最北,置北庭都護府,統三州政事。
自此,北庭向東守護大唐中原,向西支援安西疆域,成為大唐西域軍政中心,往來貿易,物資輸送,皆是暢通。
常見的行商路線是由長安過河西走廊,伊州前往庭州後再往西州,或是直接由伊州前往西州。因而商隊到伊州會停留些日子,随後,一些人帶貨去庭州,而大部隊則繼續往西州而行。
“庭州附近這一片,從前便有五姓部落,各部族各有穿着風格,雖說如今潮流受了長安影響,但審美終歸有些不同,有些穿法也不大一樣。又例如西州曾屬高昌,那從前便是漢人,如今也是漢人打扮的。但總的來說,越是往西,當地原先的服裝特色就越明顯些。”
“你們長安那流行的胡服,衣袍鞋履大緻是咱們薩珊傳過來的,但也與我們平常穿的有些不一樣,混了别處的樣式。”
杜筠聽了有些臉紅,中原百姓雖也喜歡西域來的東西,但确實對具體屬地分不太清楚。反正都是西邊的商人帶過來的,統稱一個“胡”便算完事。可西域廣闊,若非自己将要踏上那片土地,至今也是稀裡糊塗的。
她将圖冊展開,達拉布湊過來看:“那個帽子上帶小帽頭紗的姑娘,雖穿着長安流行的裙子褙子樣式,用的卻明顯是西域的綢緞,那小花帽看着便是北庭那一片的。”
“那個帽子尖尖裹着頭巾,周圍鑲了皮毛的,是碎葉那邊的樣式。你看那女子蒙着面,他們烏孫姑娘成婚前都是戴着面紗的。”達拉布說着,一副頗為惋惜的樣子:“我還沒和那邊的姑娘好過呢,明明該是個頂個漂亮的,卻偏偏都遮着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