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将萬貫家财,典藏兵書,還有他一生最心愛的女人,全都留給了朱嘯連,獨自雲遊四海去了。
江湖人人都盛贊他,視兄弟如手足,大俠有大義。
他知恩圖報,可他不懂人性。
不懂什麼是久負大恩必成仇。
他離開的這些年裡,朱嘯連如願娶了施思,搬進了蘇家大宅。
在施思的督促下,學會了認字、寫字,熟讀了表哥留下來的,一屋子的兵書,出仕做了武将,後随先皇清君側,有了從龍之功,獲封異姓王。
先皇駕崩,他更加位高權重。
朝堂、江湖與民間,私底下卻都在傳,他是踩了狗屎運。
他如今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蘇仕歡的施舍。
不過一碗熱湯嘛!
換來了如今的權勢滔天,美人在伴。
沒有蘇仕歡,他一輩子就隻能在山裡打獵,與野狗為伴……
………………………………
他越聽越不是滋味。
再加上施思這些年來,一直都不曾對表哥忘懷,就連自己視之若寶的兒子,也會私底下,在親信小厮面前抱怨,“要是蘇仕歡是我爹就好了,我娘就不會這麼憂郁了……”
他簡直氣瘋了。
對蘇仕歡深深的愧意,轉變成了濃濃的恨意——
蘇仕歡退出江湖了是麼?
他的好徒兒李遇白還在啊!
毀了李遇白這個人,也就等同于毀了蘇仕歡的聲望。
等蘇仕歡不再是人人敬仰的大俠了,施思還會愛他麼?
自己的兒子還會想認他當爹麼?
***
這些年來,蘇仕歡長居關外。
中原武林,已經許久沒有他的消息了。
他把成名絕技“飛刀斬”傳給了李遇白之後,是真的打算退出江湖,去尋一處傳說中的桃花源,默默地死去。
失去了施思,他的餘生了無樂趣。
在思念施思的日子裡,他痛苦不已。
為了抵消這份思念之苦,與寂寞難耐,便不停地喝酒,把自己喝成了一個肺痨。
關外風大雪大,又加重了他的病情。
他在趕來救自己徒兒的路上,不停地咳啊咳,甚至咳出了血絲。
在聽到朱嘯連的自我剖白後,才明白,自己當年錯的有多離譜。
他自以為偉大的“讓愛”行為。
實是毀了三個人的一生。
***
月圓之夜,紫禁之巅。
朱嘯連提出了與蘇仕歡最後一戰。
叫天下人看看,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刀神”?!
若是蘇仕歡赢了,他便叫人立刻釋放李遇白;
若是自己赢了,蘇仕歡想救徒兒,就得承擔下加諸在李遇白身上的所有罪名,認罪畫押後,再一死以謝天下。
蘇仕歡不想跟他決戰。
但為了徒兒,和老蘇家的聲望,不得不出手。
李遇白看出了師父的為難,便不再僞裝,自己越獄了。
并與方天岚聯手,在月上中天之前,揭發了甯王朱嘯連的陰謀,和他挾天子以令天下的野心。
事後,兩人再次約在江湖飯館,一起喝上了知遇春。
李遇白也愛喝酒。
但跟他師父不同,他喝的不是寂寞。
而是,跟好兄弟在一起時的氛圍。
他想,他比他的師父幸運。
他的好兄弟叫方天岚,而不是朱嘯連。
在第十二個單元裡,兩人又有新的發現——
甯王隻是一個傀儡。
而拜月教真正的教主,另有其人。
一個接一個的證據,指向了看似柔弱,手無縛雞之力的明鸾妃……
…………………………
《盜帥李遇白》堪稱台灣上世紀的武俠第一奇書。
它将西方的懸疑探案模式,輔之好萊塢電影的節奏感,引入了東方的武俠小說創作中。
蘇椰看完了其中一冊,便明白了,唐小山為什麼那麼推崇折月樓主。
實在是因為,鏡頭感太強了!
每一個單元故事,字數在15~20萬。
無論行文節奏,還是篇幅長短,也都太适合改編成電影了。
她用了不到三個周,看完了十三冊。
如同一口氣看完了十三部曲折離奇,反轉不斷的懸疑電影一樣,精彩至極。
然後,便明白了,第七道美食選的不是“食”,而是酒。
她開始看第一冊的時候,唐小山在歐陽陽的協助下,已經調制出了第一杯。
到她全部看完,十三杯全部調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