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天書,一進四月便印錯,而且人人知曉。
從北到南一路行來,日日涼爽清透,似在井水裡洗過。
不僅沒碰上,這季節裡最常見的沙塵。
就連時不時要下一陣兒的雨,也全然沒了消息。
對趕路做買賣的人來說,真可算件大好事兒。
經過個把月朝夕相處,蕭路一行與祝五叔家商隊,自然越呆越熟、越混越親。
就拿賈複跟武漢倆人來說吧。
他們與祝明年紀相當,脾氣秉性亦是投契。
剛一上路,便十分聊得來。
加之二人手腳勤快,力氣又大。
但凡商隊裡,有點兒什麼擔擔擡擡、搬搬運運的活兒,皆是一馬當先。
哄得祝家商隊,上到五叔下到夥計,就沒有不喜歡的。
至于鄧禹和寇恂呢,做得事情就文雅多了。
自從客棧露過一手後,隊裡有個頭疼腦熱、腰酸背痛,差不多都願讓鄧禹給瞧。
趕上忙時,他門前排着的人啊,可比醫館還熱鬧。
還别說,這鄧禹是真有兩把刷子。
尋常小病皆不需抓什麼藥,隻要給幾個藥食同源的小偏方,便能妙手回春。
省錢省力不說,還很方便這些走江湖跑腿兒的人。
這主内的有了,那主外任務自然就落到了寇恂頭上。
誰讓他說話總是和風細雨的,連眼裡都帶着笑。
無論什麼事兒啊,經由他一說出來,總能讓人聽個明明白白、服服帖帖。
是而每過一座新城門、每到一處落腳點。
與人接洽打交道的工作,就全落到了他頭上。
商隊裡沒人說得清為什麼,總之隻要寇恂出馬,事情總會辦得格外順利圓滿。為大家省去不少麻煩,和非必要的口舌之争。
介紹完跟着的四人,接下來該到蕭路了。
他自然是,陪着祝五叔時間長一些。
平日趕路,與老人家唠唠家常,聽其講講過去的故事。
等晚上一切收拾停當,會幫着對方給家裡人寫信報平安。
可以說是體貼入微、關懷備至。
在五叔眼裡,就像憑空多出來個大兒子。
雖說起初,是為了還人情、行方便,帶着沒有南夏憑證的幾人一起上路。
可這些日子走下來,卻讓祝家上下頗受照拂、得益良多。
每每說起這事 ,祝五叔都忍不住向幾人道謝。
就這樣,衆人路上有說有笑,又迎着百年難遇的晴好天氣。
那惬意舒服勁兒啊,就别提了!
哪裡像是外出做買賣,分明是老少兩代遠足踏青、寄情山水來的。
且處于對祝家老小信任,鄧禹幾人在聊起家常時,并沒撒什麼慌。
尤其是吳漢說起自己以前,因與胞弟相像而鬧出的笑話時,每個人都樂得前仰後合。
有的甚至揉着肚子,滾到地上去。
隻是好日子,總有到頭的一天。
這日黃昏,大夥早早在中盛商盟設的驿館中下了榻。
每人臉上都堆着憂慮之色,再無半點玩鬧打趣之心。
這也難怪,畢竟明天衆人就要離開柳堤,正式踏進南夏地界。
而與之相鄰的北邊第一城——盛棠城。
可沒有那麼容易進。
“等在這兒犯愁,也不是個辦法!”
瞅着吃光的面碗,賈複終于忍不住說。
“還是讓我和祝明出去,找人問問情況,就是提前有個準備也好啊!”
“嗯,我正有這個打算!”喝完最後一口湯,祝明也擱下筷子。
“一會兒咱倆就上街打聽打聽!這一帶南夏人也不少,你的江下話沒準兒能派上用場!”
祝五叔從旁捋着胡子思慮半晌,最終同意下來。
叮囑兩人道:“你們打聽歸打聽,可别惹事……這裡比不得裡頭,一定小心……”
“爹,您就放心吧!”祝明一聽自家老爹肯放行,立馬拍胸脯保證。
“就是為着陸公子他們,我也保證耐下性子,絕不出頭挑事!”
“二位這番心意,陸笙在此謝過。”
祝明那兒話音剛落,蕭路這兒便起身拱手。
語氣裡,是滿滿的誠摯與感動,
“哎,快坐下,快坐下!說什麼謝不謝的!”
祝五叔看對方這副認真模樣,連忙用力擺手。
“要說謝啊,這一路上,我們祝家上下,還不知要謝你們多少遭呢!”
随即老人話鋒一轉,沉了沉聲。
緩緩道:“一會兒吃完飯啊,咱們幾個就去大堂裡……聽聽那些南來北往的都怎麼說,心裡也就有數了……”
計劃敲定,說做就做。
剩下幾人跟着吃完面,依次自樓上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