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蕙幾人聞言,立刻起身,說:“長輩在此,我們怎能不去拜見?”
說罷,幾人去了太平公主處,隻見四周用圍幕擋着,入口管事見幾人過來,忙行禮,一面命人去通禀,一面親自引着幾人進去。
裹兒進去,放眼望去,桃花爛漫,綠柳垂金,青草如茵,每隔數步放着大香爐,焚着百合香,香霧氤氲,又有樹上紮着绫紗花兒,侍女穿梭其中,正中央的大亭子中賓朋滿座。
四人來到亭中,隻見正中坐着一位儀态萬千的美婦人,正是太平公主,神采飛揚,文采精華,世之罕見。
“拜見姑母(嬸娘)。”裹兒等人行禮道。
太平公主滿面笑容命他們起身,叫上前細看,又問裹兒怎麼今日得閑了。幾個小的都一一答了。
太平公主笑道:“延基你們兩個随他們一起坐,仙蕙和裹兒伴我左右。”侍女忙在太平公主身側設了一榻一幾,延基和崇訓二人也随人去了。
裹兒坐下來,看着衆人三五成群在幾案前提筆凝思,小聲問:“姑母,他們在做什麼?”
太平公主笑說:“他們在寫詠桃花詩。若婉兒在就好了,有好詩,也有好裁判。你們要做嗎?”
仙蕙忙道:“我不行。”說完,将目光投向裹兒,裹兒連擺手:“我那點本領,姑母還不知道?我那真是獻醜。”
太平公主噗嗤一笑,道:“行吧,你們再等一炷香,看他們這些人做得如何?”
裹兒擡眼望去,隻見諸人有的衣绫羅綢緞,有的是粗布褐衣,有的年少青蔥,有的頭發花白,不知太平公主從哪兒找的人。
這樣想着,裹兒就問了。太平公主笑了一下,說:“他們去公主府行卷,我揀文采好的下了帖子邀請至曲江池作詩。”
裹兒心下明白,這些人估計是科舉的舉子,今年科考已過,進士科錄取人數最多隻有二十多名,今天來這裡的大半是落第的舉子。
但若得了太平公主的青眼,以後不愁前程。裹兒心中不禁羨慕起來,不知是羨慕太平公主掌控人事的權力,還是衆人對太平公主的追捧。
一炷香盡了,侍女收完卷,呈給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看一張,抛一張,最後隻留下一張。
裹兒心中好奇,早就起身立在太平身側觀看。太平公主将選中的詩遞給她看,問:“你覺得如何?”
裹兒想了想,道:“當得第一,但不如上官才人多矣。”
太平公主聽了,對比這些人與婉兒的才華,不覺意興闌珊,賜了諸人絹帛,又送了“魁首”一套文房四寶,便宣布開席。
歌伎、舞伎和樂人魚貫而入,歌聲婉轉、舞姿曼妙、樂聲清揚,令人流連忘返。
裹兒忍不住念道:“舞盡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①
太平公主聽見,撫掌叫好:“還有呢?這兩句風雅新奇,比他們寫得都好。”
裹兒指着腦袋,苦笑:“腦子裡突然浮現的,剩下的就不知道了。”
太平公主沒好氣道:“你太不中用了,隻這兩句就才盡了。”
裹兒不以為意,笑說:“姑母,要有人聯上好的,你千萬記得要告訴我。”
太平公主答應了,親自寫了這兩句,紛發下去,令人聯上。裹兒和仙蕙吃了幾杯酒,就起身告辭。太平公主的眼睛在四人身上掃來掃去,笑着放他們走了。
出了圍帳,仙蕙拉着武延基要去看魚,徑直走了,隻剩下武崇訓和裹兒二人。
武崇訓手足無措站在裹兒身邊,問:“郡主,你想去什麼地方?”
裹兒笑說:“不用這麼緊張。堤岸上桃花柳綠,咱們就繞着走一走。”
“好。”武崇訓連聲道。
兩人走在桃花綠柳下面,武崇訓找話說:“外面的人都說郡主宅心仁厚,是菩薩心腸。”
裹兒歪頭看他,面色不解,武崇訓忙又解釋:“就是你上奏允宮女二十五歲出宮。”
裹兒笑起來:“這事啊,說起來還要感謝梁王鼎力支持。”
武崇訓:“應該的,應該的。阿耶說了,郡主是自己人,不支持你支持誰?”
最後一句話剛出口,武崇訓就覺說錯了,怕裹兒害羞,忙改口又道:“李武同氣連枝,郡主提的又是好事兒,怎麼不支持?”
裹兒掩口笑起來:“我明白,你叫我裹兒吧。”她笑起來,笑容靈動,酒窩迷人,周身萦繞着甜美和優雅,看得武崇訓不覺怔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