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I:[嗯。大家已經意識到了存在的問題,正在調整中。]
葉修在反複看完比賽視頻後,專門給每個人講了講他們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現在興欣衆人都在進行調整和适應,并沒有因為一次失敗就一蹶不振。
KIKI:[光問我們怎麼樣,沐沐你呢?陶軒他們最近有沒有為難你?]
蘇沐橙和她一直保持着線上聯系,今天比賽一結束,更是來關心大家的心态有沒有受到影響。
沐雨橙風:[如果能讓我吸一下文文就好了,那樣我會非常有動力的。]
她避而不談陶軒他們到底有沒有做什麼,而是用慣用方式繞開了這個話題。
文姬:(沐沐總喜歡自己撐着,有事了也不和大家說,雖說這也是她性格堅強的一種體現,可看着她時刻都在大家面前保持微笑,從來不把負面情緒展現出來,實在讓人心疼啊……)
仔細想想,她認識的很多朋友好像都是這樣,就連她自己,有時候也會想着“還是不要給大家添麻煩,自己能解決的”。
隻是換到别人身上,她還是希望能幫着他們一起解決問題。
明明總會有人宣稱,在感性和理性的較量中,男人往往是理性的,女人卻憑借感性行事,容易因為感情誤事,卻又都說什麼“最毒婦人心”,殊不知女性其實是最溫柔最易心軟的存在。
實際上,這種言論是建立在擡高男性的基礎之上的。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素來為人稱道,世人把他當成忍辱負重的典範膜拜。
而若是女子為了複仇而隐忍,最終大仇得報,人們大多隻會覺得這女子心思深沉,卻不會探究她究竟曾經經曆了什麼。
古往今來,能夠滅人九族、背信棄義的,往往是那些所謂的“英雄好漢”,比如“燭影斧聲”的弟弑親兄,又比如朱元璋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誅殺和他曾經一起打拼天下的兄弟們……
這種行為,又何嘗不算是心狠手辣,卻被冠以為了政治更疊、權利集中或國家統一不得已而為之的明智之舉。
自從遠古時期,母系社會被父系社會取代之後,女性的社會地位就一落千丈。
而女人往往因為自身力量在總體上不及男人,就失去了奪得權柄的機會,隻能被迫在家相夫教子,成為生育的工具或者權力交換的籌碼,抑或是“替罪羊”(有時候人們會将國破家亡完全歸于“禍國妖姬”身上,使其落得千古罵名)。
這是因為,記載史書的史官更多還是要依附在當時的君王之下,像司馬遷那樣隻是因為說話耿直,就會被處以當時被認作極大恥辱的宮刑。
若是真的有人公然反抗男權社會的,恐怕粉身碎骨都是輕的,沒看後世編排武皇都沒少往“好女不侍二夫”以及她老年偏愛男寵上加以濃墨重彩嗎?
這樣的編排,無疑會讓人一提起她,總會下意識就帶着某些桃色。
鮮少有人會誇贊她破格用人後的政治清明,“建國之本,必在于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後的經濟昌盛,兼容三教、光耀文史的文化繁榮,以及在位15年中少有敗績,更别提什麼割地賠款的軍事強盛、國家興榮了。
被譽為孔聖的孔子,也稱“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的意思是——“隻有女子和小人是不容易相處的。親近了,他們就會無禮;疏遠了,他們就會怨恨。”
這種輕視婦女的思想,卻是儒家一貫的思想主張,後來則演變為“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的男權主義。
當然,也不乏有一些男性學者認為這不過是現代人對孔子所言的錯誤解讀而已,而這種被“錯誤解讀”的儒家思想,至今卻還在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
是啊,連曆史上真正存在過的人物都能被這些既得利益者們肆意抹黑,能夠被人用男性替代掉女性的功績進行宣傳,從而蒙蔽後來者們,遑論文學作品創作出來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