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清婉并沒有晨起跑步的習慣,可今日一早,卻從位于中山門旁的住處,一口氣跑到了位于紫金山東南邊的音樂台。
清晨的音樂台,薄霧缭繞,猶如披着一襲輕紗的睡美人,溫柔婉約,清新柔情。巨型的扇形坡面,呈半圓形環繞分布,氣勢宏大開闊。三條約兩米寬的拾級小徑,呈放射狀,自上而下,彙集至舞台前的月牙形蓮花曲池。三道半圓的同心弧線台階,與其相互交叉,将偌大的斜坡草地,清晰地分割成十二塊大小相近的翠綠方格,猶如上古時期的三路圍棋的棋盤一般。
據考證,圍棋最早發明于公元前2356年,乃上古聖帝堯在其九十歲那年,為了教化其愚笨的兒子丹朱,而特地創造的,初始之圍棋路數,為縱橫三路,源自于 “萬物之數,從一而起,一生二,二生三,三為一爻”之易學思想。棋盤上的棋子,縱橫三路,中間正好留有了一個“眼位”,稱之為天元,這樣棋子才有生存立命之“氣”。
範清婉站在弧形大照壁前的平台前,看着眼前坡面上那縱橫交錯形成的經緯之格,好似圍棋中的眼位,不禁又想起了前日的那場圍棋決賽。
那是一場由前衛體協主辦的全國公安系統圍棋精英賽。作為國安部門代表的她,之所以被推薦出征參賽,除了本身具有極好的圍棋水平和大賽經驗外,可能與她的祖上也有某種意義上的關系。清朝康乾年間,其祖上曾出過一個赫赫有名的圍棋大家範西屏,與當時的梁魏今、程蘭如、施襄夏等國手,被并稱為圍棋“四大家”。
也許天生就受家族遺傳基因影響,抑或是範氏門風的潛移默化熏陶,範清婉自幼蕙質蘭心,思維缜密,對圍棋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天賦,稍加點撥,就能心領神會,高深遠計,從小到大,參加過無數次重大的比賽,都取得了令人驚歎的輝煌戰績,大學期間,就獲得了中國圍棋協會頒發的四段證書,正因為此,剛一畢業,就被國安部門收至麾下。
比賽是在鎮江市舉行的,整個賽程為三日,采取七輪制的賽制,前兩日在鎮江京城飯店三樓舉行,最後一日,進入決賽的六名選手,移師至鎮江南郊的南山公園聽鹂山房,進行最後的總決賽。據說,這是大賽的舉辦方,為了紀念一千四百多年前著有《圍棋賦》的南朝皇帝梁武帝箫衍。
據《南史.柳元景傳》中記載,當年,梁武帝對圍棋十分癡迷,經常與左右人對弈手談,在位期間,曾在都城建康,舉辦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圍棋大賽,并對參賽棋手優劣進行評定等級,确立了影響後世的九品“棋品制”。特别是有一次,他回老家鎮江丹陽祭祖省親,在返程路過鶴林門外,太子箫統在岘山古道上的接官亭,奏請聖躬駕臨山中的聽鹂山房,檢閱正在編撰的《昭明文選》。間歇之時,梁武帝見南山之地,花香鳥語,曲徑通幽,實乃坐禅論道,對弈歸隐的好處所,頓時決定駐跸止行,擺下重金擂台,派出專史車馬,急召沈約、柳恽、朱異、王瞻、陸雲公等一批圍棋高手前來,在聽鹂山房,大賽了七日七夜。
聽鹂山房,是一座幽靜的庭院,占地千餘平方,位于南山公園的東南。山坡前有一座高大的古石牌坊,上額篆刻“宋戴颙高隐處”,下镌 “招隐”二字,兩旁石柱上内外有楹聯兩副,外聯為:“煙雨鶴林開畫本,春詠鹂唱憶高蹤”,内聯為:“讀書人去留蕭寺,招隐山空憶戴公”,頌揚的是南朝時期的(宋代)音樂大師戴颙和(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兩位隐居高士。
當範清婉與衆選手拾級而上,步入院落時,隻見院落之中,古柏參天,幽靜超然,蝶飛飄香,尤其是院落右側的那座假山,更是玲珑别緻,青苔蔭霭,其間設一拱形小橋,溪水潺潺而過。頓時令她不禁想起唐代大詩人孟郊的那首《爛柯山石橋》詩句:
“ 仙界一日内,人間千載窮。
雙棋未遍局,萬物皆為空。
樵客返歸路,斧柯爛從風。
唯餘石橋在,猶自淩丹虹。”
庭院深處,為山房的正屋,闊别三間,門額上刻有“鹂聲一起宮商羽”字樣。客廳之中,較為寬敞,裝飾古樸,高雅精緻,迎面的牆上挂着一副水墨卷軸畫,畫中是戴颙父女撫琴時的場景:戴颙席地盤膝,深情撫琴,戴女,婀娜飄逸,手托琴書,垂首聆聽,蒼松翠柏下,兩隻仙鶴,展翅欲飛,深遠處,峰巒起伏,隐約迷離,栩栩如生。畫軸兩旁,配有一副對聯,左聯為:“泉韻每清心,自由山林招隐逸”,右聯是;“莺聲猶在耳,好攜柑酒話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