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七點剛過,楊之江就來到了二史館的門前。
秋風徐徐,梧桐樹葉,婆娑作響,涼爽的秋意,在晨曦中蕩漾,巍峨的門樓,在斑駁陸離的光影中,顯得格外的莊重典雅。
據史料記載,這座仿明式宮殿的檔案館建築群,始建于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是在明朝皇宮西南側的武英殿遺址上建造的,被南京當地人稱之為“西宮”。
大門為三楹四柱的牌樓式鬥拱結構,飛檐彩繪,正中的門楣上镌刻着“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九個镏金大字,大門内側兩邊,各有一座警衛亭,攢尖頂式,綠色琉璃瓦,拱形式門窗,有武警二十四小時站崗值守。
院落深處,是一棟呈倒“凹”字型的仿明建築,正中央為主樓,是一座四層高的歇山頂式大殿,牆體上長滿爬牆虎等藤本植物,主樓的兩側各有一棟民國時期風格的三層樓房,與主樓之間皆以回廊相接。主樓在館内被稱之一号樓,而左邊那棟為二号樓,右邊則為三号樓。主樓正前方,設有一橢圓狀的巨形花壇,裡面植有各色花草樹木等。
楊之江走進門崗,如往常一樣,掏證驗證,進入了戒備森嚴的大院。剛走了幾步,便在一棵大樹下停了下來,向前面的辦公大樓望去。
此時,大樓三層東邊的一個房間窗戶已然打開,陽光灑落在窗前的大樹上,波光粼粼,看到此,他心裡頓時一陣愉悅。
前段時間,楊之江剛被擢升為館長助理,接管了剛退休的姜副館長的部分工作,後勤部門給他安排了一間辦公室,并配發了一個手機和一台筆記本電腦。這突如其來的巨變,令他有點受寵若驚,一連幾天,好似活在夢中一般,這情景猶如他當年考上大學一樣,既喜出望外,又懵懵懂懂,不知所措。
當年,在老家讀中學時,雖說在重點班,但成績卻很一般,隻有數學尚算拔尖。本來家人就沒指望他能考上大學,隻想着能考上當地的一家師專,也就謝天謝地了。其實,那時他自己也是這樣想的,因此在填報高考志願時,沒作過多考慮,第一志願就随意填上了南京大學,在“是否願意去其他專業”一欄中,全都填上了“願意“,心想反正也進不了,第二志願則是上海的一家大學,第三志願就是老家的那哥師範專科學校,但沒想到,那年高考他如得神助,尤其是數學,竟然考了個滿分,最後高考總分竟然超過了重點分數線好幾十分,就這樣,鬼使神差地被南大錄取了,不過專業卻被調劑為檔案學,這多少令他感到有點遺憾。大學二年級時,南大成立了國家保密學院,當年沒有對外招生,隻在學校内部調整,他由于高等數學和計算機成績較好,被僥幸地分流過去,改讀保密學,為此,他感到十分欣慰和自傲,并以為畢業時能分到保密單位,但沒想到,卻被分到了眼前這個二史館,從事檔案工作。
為此,他常常自歎命苦,心底更是一片茫然。他時常在想:古往今來的蘭台人,也許大都與宋人晁補之在《蓦山溪?蘭台仙史》中所寫一樣,仕路蹉跎,命運艱蹇。他一直沒有忘記,在畢業離别聚餐時,有位女生曾神情并茂地朗誦過那首詞:
蘭台仙史,好在多情否。
不寄一行書,過西風、飛鴻去後。
功名心事,千載與君同,
隻狂飲,隻狂吟,綠鬓殊非舊。
山歌村館,愁醉浔陽叟。
且借兩州春,看一曲、樽前舞袖。
古來畢竟,何處是功名,
不同飲,不同吟,也勸時開口。”
每每想起此事,他的内心都會有點激動,有時甚至難于釋懷,“那無咎老頭,身為蘭台史令,好歹也官居六品,秩六百石,怎麼還不知足?!還感歎什麼‘何處是功名’,真是扯淡!而更令他更為憤懑的是,這晁某人,一邊在感歎人生不如意,一邊卻風花雪月,醉歌舞袖,最後回歸故裡時,還斥巨資蓋了一座歸來園,自号什麼‘歸來子’,而自己呐,同為蘭台中人,卻…”。
當然,他有時也會自嘲,甚至自我阿Q一番,“那無咎老頭,當年号稱‘蘇門四學士’之一,想必背景不凡,聲名也一定顯赫,如此之人,尚且要呵壁問天,醉愁江湖,而自己呢?一個微不足道的農村人,無權無勢無背景,又能奈何?!雖說大學之時,曾有個夢想,希望也能象東漢班固一樣,做個蘭台令史,閑情逸緻時,寫寫《漢書》、《弈旨》什麼的,人生失意時,披甲上馬,跟随窦憲大将軍,前往朔方大漠,讨伐匈奴,縱橫千裡。哎…真是時也,命也!”。
楊之江走進辦公室時,室内業已清掃幹淨了。暗紅色的柚木地闆,在晨光的映射下,顯得格外的锃亮潔淨。窗前的桌面上,文件書籍等,擺得整整齊齊,牆角處,那盆有半人高的綠蘿,也已淋了水,葉片青翠欲滴。
他将門輕輕關上,來到辦公桌前,一屁股坐到椅子上,閉上眼睛,美美地深吸了一口氣。須臾之後,伸出雙臂,盡情地舒展了一下身體,便站起身來,向窗外眺望。
窗外,微風輕拂,草木生機盎然,空氣格外的清新香甜,和煦的光影,在樹木花草間閃動。
大樓前的花壇,猶如一塊碧綠靈動的翡翠玉璧,顯得十分的圓潤碧透,中間的圓孔位置,一棵高大筆直的雪松,在微風中輕盈搖曳着,猶如少女舞動的身姿,婀娜妩媚。
遠處的大門牌坊,晨曦中,顯得格外的莊嚴巍峨,門樓的匾額上中山先生親筆手書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正閃耀着千年前先秦墨家的思想光芒。眼前的一切,令他感到十分的惬意和舒心,此時此刻,他覺得有個一官半職,真是一件人生幸事。所謂的“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這四大人生幸事,隻是對普通百姓而言的,而對于權貴之人,也許“升官發财”,才是其人生的最大幸事。
九點剛到,一輛COSTER品牌的豐田面包車,從大門口的鐵栅欄處緩緩駛了進來。
這是楊之江上任後的第一件大事,接待一個台灣的訪問先遣團,故而不敢怠慢,見車輛已進入大院,便匆忙下樓,來到門前的花壇邊。
這是台灣島内某個實力派人物準備到大陸訪問的先遣人員,一行五人,四男一女,由省台辦的人陪同而來。
二史館自1984年4月□□台灣事務辦公室宣布對台灣民衆開放以來,至今已接到了台灣各界人士、團體數百多人次,前來參觀訪問,查閱檔案。對于台灣方面高層人士來訪,往往都是館長或副館長等領導出面接待,這次讓剛剛上任的館長助理楊之江擔此重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主要是因為來訪的先遣人員,隻是普通的工作人員,是為實力派人物未來出訪做前期鋪墊的。
楊之江按照館裡的要求,帶着一行人在大院裡走馬觀花地熟悉一下,并簡單介紹了辦公樓的基本布局以及建造的曆史,然後就直接領到了二樓的展覽廳。
二樓的展覽廳,四周牆體為齊腰高的圍闆裝飾,上方挂着一幅幅長方形的宣傳框,裡面陳列的大都是些與大樓有關的民國時期和解放後的一些照片,以及一些文字介紹說明。其中,有國民黨主席楊森、大樓設計師楊廷寶等人的黑白照片、大樓的建築設計草圖,動工營造時奠基儀式、國民黨黨史史料委員會正式挂牌時的人員合影,以及從1952年成立的南京史料整理處到現在第二曆史檔案館的曆次變遷照片及文字介紹。
一行人中,有個三十幾歲的男子,并沒有象其同事一樣,沿着牆上的宣傳挂闆一一看過去,而是眼神飄忽不定,東張西望,忽見楊之江在注意他,便裝着若無其事的樣子,走到大廳的中央,仰頭看着頂上一塊巨大的方形彩繪。
楊之江想了想,還是走了過去,向他客氣地介紹到:
“頭頂上方的這幅巨型八芒星圖案,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的藻井圖案是一模一樣的。”
“哦?是嗎?“,那男子故作驚訝
”這是楊廷寶教授的傑作”
“就是牆上挂着的那位号稱建築奇才的楊廷寶教授?”
“是的。楊教授的建築設計風格,深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對‘皇權至上’、‘貴賤尊卑’等綱常倫理和道德理念,似乎頗為推崇。您看這些設計,特别是這八芒星圖案,其設計語言和元素,包括彩繪,無不浸透着封建帝王的四維八德之集權統治思想。”
“四維八德?哦…我…還真不是很懂,望指教“
”指教不敢!春秋時的管仲,在其所寫的《國頌》提及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就是這個意思。呵呵呵…這也許就是楊廷寶教授所想表達的設計思想和建築語言吧?!”
兩人正在客套交談時,忽然傳來一女子的驚叫聲:
“哎喲喲…這麼精美絕倫的彩繪,怎麼被弄成這麼烏漆抹黑的了?”
楊之江聽其語氣,甚有抱怨之氣,便立即走了過去,順着女子的目光望去,這才明白她大驚小怪的原因。他并沒有直接進行解釋,而是客氣地問到:
“您好!這位女士,您聽說過張繼此人嗎?”
“張繼?就是…寫《夜泊楓橋》的那位唐代詩人?”
“不是,是一位國民黨的元老”
“哦哦哦…聽說過,就是那位以義俠自居,号稱滄州大儒,懼怕老婆崔震華的張繼?”
“正是此人,您看到的這塊黑乎乎的天花闆,就與他的死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