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破解,又名暴力猜解,從數學和邏輯學的角度,它屬于窮舉法在現實場景的運用。馮文軒木匣上的古鎖密碼最終被破解,正是國安系統的計算機利用了這種大量猜測和窮舉的方式而獲取的,但破解的結果,真是大大出乎範清婉的意料,所謂的“萬事莫貴于義”,這麼一句七字密鑰,竟然不是來自于一首古詩,而是先秦時期墨家的創始人墨子的一句語錄。
對于墨子,範清婉十分敬重和欽佩,并且在情感深處,非常認同章太炎先生的“墨子之道德,非孔老所敢窺視”的觀點。她認為墨子其實是位“平民聖人”,其倡導的“天下有義則生,無義則死;有義則富,無義則貧;有義則治,無義則亂”,實為天地正氣之化身,絕非某些學者所稱“墨就是黑,巨子就是大,墨家就是□□,巨子就是黑老大,因為組織結構不合法,所以自然要被消滅,并好似沒有存在過”。
就在她得知這一密碼結果時,這才恍然想起馮文軒茶缸上的那個人工刻劃的“義”字,為此,她感到自己的工作似乎出現了纰漏,竟然将如此重要的事,如此重要的人,如此重要的字,沒有記在心頭,在一番默默的懊惱和自責之後,連忙給楊之江打了個電話。
範清婉與楊之江看着鎖匠師傅在開鎖,既興奮又緊張,兩人的臉幾乎要貼到一處。她發現,老師傅的手指其實并不細長順溜,相反上面竟然有一道道口子,手背部分更是粗糙不堪,猶如老松樹皮,绛紫色的額頭上,滿是深深的皺紋,十分有滄桑感。
此時,開鎖師傅用一細細的撥杆,輕輕撩撥了一下轉軸,然後拿起鑷子小心夾住,略加了腕力,向順時針方向轉動,慢慢的,轉軸很快發出輕微的“嘎嘎”的聲響,不多時,右側的五個轉軸上,自下而上分别顯露出“萬”、“事”、“莫”“、”“貴”和“于”五個字。很快,開鎖師傅又轉左側的兩個轉軸,見轉軸上出現了“我”“字,卻忽然停下了手,然後直起身來,猛吸一口氣,又俯身去轉上面那個軸。就在衆人凝神屏氣看到“義”字出現時,卻突然聽到“咔”的一聲,鎖具應聲跌在桌面上,驚得衆人一身冷汗,銅鎖終于被打開了。
楊之江高興地看着範清婉說到:“萬事莫貴于義,真是一點兒都不差…看來人與鎖一樣,必須義字當先,切不可順序颠倒,否則将一敗塗地”,忽見範清婉正在向他使眼色,頓時明了過來,便連忙客氣地将開鎖師傅送下樓去。
楊之江将老鎖匠送出二史館大門後,正要轉身就往辦公樓走去,卻見徐老師正站在門崗前,頓時感到吃驚,激動之餘,連忙上前打招呼,并盛請他到自己的辦公室去坐坐。
就在這一時刻,在辦公室内的範清婉打開了木匣。她謹慎地觀察了一下裡面物件的狀況,然後小心地将最上面的一張發黃的絹紙拿開,就見下面放着一隻灰白的小信封。她拿起信封,正反兩面看了一下,見信封上并沒有寫字,封口也沒封上,于是便将裡面折疊的信紙倒了出來。
信紙的質量很粗糙,好像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出品,摸上去感覺有點不平滑,她小心翼翼地展開後,發現上面的字體娟秀端正,似為女性所寫,藍色的墨水,已是褪色,部分字體還是繁體的,密密麻麻寫滿整張紙。
她剛看了幾行,就開始鎖緊了眉頭。隻見上面寫到:
“軒兒,前日深夜,家中來人,自稱墨者,告知你在牛棚境遇,為娘痛心疾首,甚感不安。
近日,為娘常出虛汗,周身無力,深感時日已不多,恐等不及你的歸來,故留下筆墨,望你謹記于心:
為娘祖上為東晉陳留君謝氏,娘家族譜開始記譜認祖的第一代為南朝梁謝玄度,官至中書舍人,生有二子,長子謝澄,婚後二年失蹤,據傳就在南京附近寺觀出家,二子謝季成,當過宜興縣令,後官至知州。為娘屬長子謝澄一脈,十六歲那年,嫁到郭家。你祖上世代書香門第,至你令尊這代,雖家道中落,老輩也已仙去,但為娘嫁來後,生活尚可,并未吃苦受累,唯有的遺憾悲痛,在你三歲未滿之時,令尊因病撒手而去,隻剩下我們母子二人,至于後來之事,你皆知曉,為娘不作贅言。木匣中的繪圖,為外婆家祖傳之物,不知何用,望你悉心保藏,如有興緻,可予參悟。最後,為娘拜托一事,院中的天堂鳥花,為娘自幼喜愛,如不嫌煩,望好生照料為盼。1966年11月23日,母親郭謝氏。”
就在範清婉噙着淚珠,感動不已之時,隻聽到楊之江在門口興奮地叫到:“範師妹,看看誰來了?”
範清婉并未回身,而是輕輕抹去眼角邊的淚絲,輕聲問到:
“誰啊?”
“我們南大的徐老師,我之前跟你提過的”
“徐老師?就是…?”,她一聽,猛地擡起頭,此時臉上已笑容可掬,隻見她用手暗暗指了指牆上的那幅畫,楊之江連連點頭,于是連忙将手中的信紙折好,放進了自己的手包中,然後熱情地迎了上去。
其實,自從上次在這裡聽楊之江提起徐老師送畫之事,範清婉就一直想找個機會認識一下這位徐夢崖老師。後來她又聽說徐老師的祖上還是南大初創時的學堂總監,并且他自己也曾是南大地理系的教授,又是中國摩崖石刻方面的專家,隻因那場政治運動,現在淪落到在老館裡做一名看門勤雜工,這種傳奇式的經曆,令她心中更增添了一份興趣。隻不過,在當時,她并不知道這些情況,隻是覺得徐老師送給楊之江畫作,似乎超出了一般常理,師生之間,相識不過數日,不問楊之江對畫是否有興趣,就貿然地送畫,似乎有點不可思議,而令她感到疑惑的是,畫中的形似仙鶴的茶壺提梁,以及那首詩句等,這些看似可有可無的元素之中,似乎暗含着某種不可言狀的暗示或信息,特别是畫中梅瓶上的那幅清供畫,竟然與鎮江聽鹂山房廳中挂着的那幅戴颙父女撫琴畫高度地相似,令她一直心心念念,無法釋懷。也許是職業的敏感使然,也可能是女人的第六感官,她暗暗認為,徐老師的贈畫之舉,并非是一種單純的師生情誼,而極有可能是某種需求的一個表達或前奏。
楊之江将徐老師引到自己的辦公桌前坐下,便準備轉身去倒茶,卻見範清婉此時像個女主人似的,端着茶杯走了過來,恭敬地放在徐老師的面前,并客氣地招呼到:
“徐老師,您喝茶”
“你是?”
範清婉未等徐老師問完,便連忙自我介紹到:“徐老師,我叫範清婉,與楊之江一樣,都是我們南大的學生”
楊之江站在一旁,見範清婉待人接物,配合的十分默契,并且語氣親切,心中頓時産生了一股暖流。
徐老師憨厚地笑了笑,慢慢端起茶杯,正準備喝,忽然看到桌上的一張灰暗發黃的紙上,似乎是一幅手繪的地圖,頓時感到了好奇,他忍不住地又看了一眼,便連忙放下茶杯,指着地圖,激動地說到:“這張手繪的地圖,可是有了年代了”
“徐老師,正是巧了,早就聽說您是地理學方面的專家,正好請您幫忙看一下,這幅手繪地圖到底是什麼年代的作品?畫的又是什麼地方?”
楊之江見範清婉如此說,知道她已查驗過這張地圖,估計裡面沒有什麼機密可言,于是連忙從旁邊的抽屜裡,找出了一個放大鏡,遞給了徐老師。
徐老師看了一會兒,說到:“此圖是以一種傳統的山水畫形式繪制的,描繪的是唐宋時期湖北至江浙沿海一帶的山川河流、海洋陸地等自然地貌,以及水陸交通路線等,比西晉時期裴秀的那幅《禹貢地域圖》中的計裡畫方的畫法,顯得更加形象和直觀。在這幅地圖中,繪制者,用符号、文字等,标注了多處重要的山嶽,似乎有意凸顯他曾經遊曆的山水等地方。你們再看這裡,描繪的非常細緻,鎮江方圓百裡的山川城池,以及江中的小島、寺廟、樹木等,以及茅山周圍的地理地貌、山體道路、寺廟建築等,都一一标記的很清楚。”
“徐老師,我剛才看了一下,發現這地圖的左下角處,标注着:‘唐癸未仲秋月,仿晉《禹貢地域圖》,洛人清溪繪’文字,這會不會是唐代繪制的地圖啊?”
“呵呵呵…這不可能是唐代的,依我看,很可能是明代的仿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