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視苦笑。開學一個月,大學生活與我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不是悠閑地坐在草坪上讀詩,不是在咖啡館讨論文學,而是永無止境的搶座、趕課和熬夜補作業。
上午的課程結束後,新一輪的競賽開始了:沖向食堂。我們像往常一樣手拉手組成人鍊,防止被人群沖散。潘孔雀突然停下腳步:"等等,我下午社團面試,得回去換衣服。"
"那圖書館占座怎麼辦?"阿利利焦急地問,"今天可是張教授開放借閱室的日子,去晚了連站的位置都沒有。"
我看了看表,又看了看潘孔雀為難的表情,突然靈光一現:"我們為什麼非要一起行動?可以分頭啊!"
在食堂油膩的餐桌上,我掏出筆記本畫出示意圖:"看,我們每天最大的時間浪費就是集體行動。其實完全可以一個人負責早起占座,其他人多睡會兒然後帶早餐;下午也可以分兩路,一個人去圖書館占位,其他人去買晚餐。"
潘孔雀的眼睛亮了起來:"這樣每個人每周隻需要早起兩三次!"
"而且可以根據各自優勢分配任務。"阿利利補充道,"比如孔雀跑得快,可以多負責占座;我認識食堂阿姨,打菜分量足;至于你..."她看向我,"你最細心,适合做排班表。"
我們越說越興奮,仿佛找到了破解大學生活的密碼。當天晚上,一份精美的《107生存法則》誕生了,貼在我們宿舍門後:
【早晨任務】
值班人:6:00起床占座(帶三人課本)
其他人:7:00起床帶早餐
【下午任務】
A角:16:00去圖書館占位(帶三人筆記本)
B角:17:30去食堂買晚餐
我們還建立了複雜的輪換制度和應急預案,甚至設置了"道德積分"——完美完成任務加分,失誤扣分,月末積分最低的人要請全宿舍喝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