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船!是船!”
國賓館的方向有人向天空發射了一響爆竹,爆竹在天空炸裂發出一聲巨響。
聽到那響聲後,麥克斯開始一邊喊叫一邊往山下跑,毛毛跟在他的後面一蹦一跳的模樣更顯得喜悅。我們倆在他身後壓根就趕不上那步子。還好,在下山的岔路口,我們遇到了道長。他正騎着一輛腳踏三輪小貨車沿着山路往下滑行,見到我們後讓我們上車随他一起下山。
雖然從山上一覽城小,可實際上從這兒穿過中華城到主港口也有二十裡路。多虧了這輛三輪車和北高南低的落差地形,我們得以用最快的速度趕到港口。
剛在山上看還是一個小點的船隻,這會兒變得無比巨大。木制的船體足有十層樓高,而船上的桅杆更是高聳入雲。大災難後的人類,真的能駕馭如此龐大之物?
“拿着。”道長的聲音讓我回過了神。
原本在港口的倉儲區尋找物資的小隊已經在碼頭站成一排。有人舉着紅旗。港區的郵輪碼頭雖然被提升的海平面沒過了,可還好并沒被沖毀。在紅旗的指揮下,船順利靠岸了。
道長的三輪車上放着些木棍,這時他正分給站在後排的人,也包括我。
“我們還不知道船上的究竟是誰,來這裡是何目的。一切都未知的情況下,防人之心不可無。”
碼頭的人已經越聚越多,一些男人拿着武器站在前面排成一排,昊拉着我加入其中。還有些人則站在後排,一邊閑聊一邊看着熱鬧。
似乎花了好一會兒才抛好錨,船上伸出了一塊登船闆。一個瘦巴巴的男人先從船上走了下來,看他的步子輕飄飄的,好像随時都會摔倒的樣子。
看他蓬頭垢面的模樣,原本舉旗指揮的男孩子害怕地跑到了我們身後。那人伸出了手,似乎是在央求他不要走。他又踉踉跄跄地走向我們,嘴裡呢喃着:“mizu,mizu……”
“他在說什麼?”
他想要的是水。我正好腰間系了昊送我的木葫蘆水壺,于是趕緊遞給了他。他像是見到了救命稻草一樣立馬接了過去,狂飲上一陣後還淋濕了頭。
“Ta su ka da!”水壺空了後,他開心地把它抛向了空中。興奮地大叫一聲後,向後仰到在地上。可碼頭的水泥地上蓋了一層淺淺的海水,他嗆水後趕緊又坐了起來,嘴裡繼續喊着這句話。
“你聽得懂嗎?”前排的一個男人問我。
“他說的是日語。”“日語?那是日裔咯?我曉得立德和鳳凰南各有一片日裔的聚居區,他們是那裡來的伐?””也可能是真的日本人噻。”“你不要開玩笑好伐?日本到這裡要穿過大半個太平洋類,現在電石油什麼都也沒有,衛星定位也沒有,他們怎麼可能到這裡啦?”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我背後倒是熱烈地讨論了起來。
這時,又一個人從船裡走了出來,也是一副虛弱的模樣。我身後的人見後也學我把自己的水壺遞給他。他接過水壺一飲而盡後,又開始低語起來:“吃的,給點吃的吧。”
一個看熱鬧的孩子聽到後從口袋裡掏出了一手把鍋巴,他塞在口袋裡應該本是想當零食吃的。
那人見後佝偻着身子瘸着腿飛快地朝這邊跑來。這姿勢活像是喪失電影裡見到了活人的喪屍,不用說把孩子吓壞了。扔開那把鍋巴撒腿跑到了人群後面。那人卻不嫌棄,撿起鍋巴往嘴裡塞,很快就把地上掃了個精光。
吃完了地上泡水的鍋巴後,他順勢跪在地上。仰望着天空大笑了一陣說:“活了!活過來了!喂!小日本!我們得救了!”
“So dayou!ta su ka da!”被他稱作小日本的人也開心地朝天大叫起來。
“漢語!他說的是漢語!”“是都央的華人伐?”“北邊沿海找過來的嗎?”
就在沉默的人們又開始交頭接耳的時候,道長走到了那個說漢語的人面前問:“你們是哪裡人?”
“中國話!這裡果然是聖麗島!我是中國人!我們從中國來!”他似乎這才意識到我們說的話,興奮地這樣說到。
他說船上還有其他人,不過因為身體虛弱沒法自己下船。我們幾個站在前排的人喂他們喝了水,然後攙扶着他們下船擡到了道長的三輪車上。
不遠處的石木碼頭地勢比這兒高多了,木材倉庫建築大緻完好,可以給他們遮風擋雨。正好給他們作為休息的營地。
不過,道長還是給他們規定了活動範圍。大災難後已經有兩年多沒有大陸來的人了,不知道大陸究竟發生了什麼。所以十天内不許他們進城,萬一有傳染病怕會在缺乏抗生素的現在成為災難。據說兩百年前,人類第一次大航海時代,很多原住民就因為外來的水手染上傳染病而滅族。
也僅有少數人可以接觸幫助他們,探路的裝備還未整備齊,我們沒上路的探路隊三人自然是目前全城裡遊手好閑的人。
船上一共下來了九人,能照顧自己的隻有四人,其中包括口中所謂的小日本,第二個下來的船長阿吉,廚師小廖,水手彭彭。受傷或虛弱到沒法起身行動的三人,昏迷不醒兩人。道長一個個為他們診斷,并開方讓麥克思去取藥,昊為幾位有外傷的人縫合了傷口做了消毒。
一番忙碌後已是晚上,喬大嬸為我們送來了餐食。這邊給傷員們喂完飯,那邊阿吉他們已經狼吞虎咽完好幾碗。
“真好吃!竟然在大海中也能吃到這麼好吃的中餐。我不是在做夢吧?我是真的得救了吧?”阿吉和小廖互相間捏了一陣臉,然後開心地喊叫到。
“你們真的是從大陸上來的嗎?”飯桌的另一邊,麥克思倒是瞪大了好奇的眼睛。
“當然啦!那艘大船,是上海航海博物館仿造的鄭和的寶船!我們利用他從上海出發,先沿海南下一路到了廣州。這期間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探險家,也搜到了幾艘可以利用的古船。沒想到沿海有很多可以拿來可以用的仿制古船,在廣州集結成了一個五艘船的船隊後,我們決定穿過太平洋去北美。先經過台灣,琉球,菲律賓,這期間又有兩艘船加入了我們。但我們經過馬裡亞納的時候遇到了暴風雨和漩渦,船隊被沖散了。我們在海上漂流了很久,食物和水也用完了,旗艦上的四十多個同胞最後隻剩了我們十三個人。”
“那别的船呢?”
“還聯系不上,不過我想聖麗曾經是太平洋航線上最大的中繼站,他們看地圖應該也會很快找來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