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的笑容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面無表情地看着那人:“這麼敬仰武王,不若去見他?”那人噤了聲。
眼看着氣氛降到了冰點,所有大臣噤若寒蟬,不敢吱聲。衛青隻得站出來,換了個委婉的說法,勸道:“既然我們這裡能看見武王那裡和始皇那裡,他們未必看不見咱們。”背後說人壞話被聽見了而不自知,您和武王到底誰更尴尬啊喂!
劉徹想想,覺得衛青這話頗有道理:“倒也是……不知除了咱們,還有誰能看見天幕。”周武王和秦始皇都能出來,沒道理他老爹和高祖不能出來。
真想讓他們看看大漢近些年的戰果诶!
上天賜給了他們大漢一對神将,自得他們以來,大漢一改先前的被動局面,打得匈奴節節敗退。去歲河西之戰,霍去病孤軍深入匈奴兩千餘裡,殲敵三萬餘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兩千五百人。
這場戰役不但使匈奴的元氣大傷,還讓大漢徹徹底底掌控了河西地區。
這樣想着,劉徹望向衛青和霍去病這甥舅倆的目光中也不禁帶了喜意。
把他态度變化盡收眼底的群臣:“……”原是我們不配。
事實證明,劉徹和衛青的設想不錯。因為這時候,李世民也在拉着長孫皇後小聲嘀咕:“這是哪個皇帝,瞧着這樣讨人嫌。”有前車之鑒,他特特把聲音壓成了氣音,隻有他們夫妻二人能聽見。
長孫皇後:“這天幕古怪得很,仿佛誰那裡說話就把誰投到裡面似的,咱們還是先保持沉默,且看看吧。”
李世民深以為然。
至于劉徹的笑聲姬發有沒有聽到呢?
他聽到了。
姬發此刻與李世民的想法驚人的一緻——
這誰家君主這樣欠打?
但他無暇去追究。
“方才那後生說的祝聃射王中肩,那個王該不是咱們家的人罷?”他側目望向姬旦。雖然心裡有了答案,但他還是想掙紮一下。
姬旦:“……”人家都說那麼明顯了那必然是周王的王啊。
不過思及他仲兄這本就令人堪憂的精神狀态,姬旦還是保持了沉默。
他心疼他二哥但有的是熱心群衆。
“這個我知道!射王中肩事件,是指周桓王時期,鄭莊公五年都沒有去朝見天子,桓王咽不下這口氣,召集蔡國、衛國、陳國等國家去讨伐鄭國……這一戰當然是周天子敗了,周桓王指揮軍隊斷後,鄭軍追擊,在你逃我追的這個過程裡面,有個叫祝聃的将軍,‘唰’地一箭,正中周桓王的肩膀!”
說話的是一個約莫二十歲的青年,一身明黃色長袍,頭戴一頂覆着黑紗的帽子,眉目俊朗,氣宇不凡。
如果他在叙述這段話的時候能把興奮的表情斂一斂就好了。
“更有意思的是!”青年站起身,“那一代周公的名字,正好就叫黑肩!武王您說巧不巧!”
姬發身形一晃。
姬旦:“!!!!!!”您可别說話了!他趕忙上前扶住姬發為他順氣:“我王莫惱,事情尚未發生……”
姬發深吸了一口氣,勉強平複了心緒。幽幽轉向天幕裡說話的青年:“那可真是太巧了,我應該謝謝你……年輕人,你叫什麼名字?”
青年擺擺手:“好說好說,在下大明朱厚照!”
正觀看天幕的朱祐樘狂掐人中:“他還自報家門……”
周邊臣子趕忙上前勸慰。
謝遷道:“武王再怎麼厲害,也是千年前的人了,他又不能隔着天幕去找太子殿下,您且寬心。”
朱祐樘:“……愛卿說得對。”但武王素有美名,向來是帝王們的模範榜樣,他兒子這麼往人家心口上捅刀子真的好嗎?
那邊楊廷和的心情也不比他好多少。
他在朱厚照張口的時候就感到大事不妙。可他還沒有來得及阻止,朱厚照話就說出去了。
希望武王沒事。
楊廷和默念。
姬旦等姬發緩了氣之後,把朱厚照的話又琢磨了一下,頓時覺出不對味來:“天子既還能召集這些國家,想必仍有威信,這鄭莊公竟拒絕朝見天子?”分封諸侯國的弊病他和姬發也不是不知道,隻是就他們這個局勢,這已經是最優解了。當時伐纣,各路諸侯都有出力,若克殷成功後便要收回其封地,定然引起諸侯不滿,又有夷人戎人虎視眈眈,為了時局穩定,姬發便決定論功行賞、分封諸侯。
諸侯國之間不可能一點矛盾都沒有,他們這年代打仗都講究一個師出有名,拱衛天子就是最好的借口。這鄭國如此強大,他不信其他諸侯國就一點不眼紅。這鄭莊公若非是個什麼莽撞無腦的君主,那就是天子做了什麼讓他無法忍受。
“鄭國在平王東遷時出了大力,鄭伯本人非常得平王看重,還任命他為卿士,後來桓王繼位,擔心鄭國繼續壯大威脅到天子的地位,就借口免除了他在朝内的官職,鄭莊公咽不下這口氣,後正好碰到宋國衛國作亂,他就假借周天子的名義,聯合齊魯兩國打敗宋國,還插手了宋國立新君之事,從此以後諸侯國就以鄭國馬首是瞻了。”
“東遷?”姬發又捕捉到了一個關鍵詞。
一直在想事兒的嬴政聽到他這追問内心也忍不住腹诽:
你說你,身體不好就别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