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秦始皇孫天界直播日常 > 第12章 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⑤

第12章 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⑤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商鞅變法,面對守舊派的阻撓,他說:“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

成湯一聽精神了:“變法?”

不循古而王。

不錯,好聽,愛聽,多說。

嬴渠梁笑道:“孤猶記先生當年舌戰群雄的風姿……可把朝裡那些老家夥噎得啞口無言。”

當初說是一回事,可現下正主來了,商鞅一時還有些赧然。偏嬴渠梁不肯放過他,逮着他調侃。商鞅拱拱手:“君上莫笑話臣了。臣當年也是熱血上頭,後面回想起來,才發覺實在無禮。”

杜摯等人堅決反對變法,還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這樣的話來壓他。商鞅立時回敬一句“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又拿湯武桀纣之事舉例,差不多就是直接貼着這些老臣的臉罵了。

“杜摯啊……”嬴渠梁倚靠在座位上,語氣意味不明,“他們可不是比誰都急。”新法中的不少條例都動了這些老貴族的利益,原本一塊餅,這些老貴族占了一大半兒,變法之後,那一大半就再也不專屬于他們了。

就比如說這軍功封爵制度,原本這些老貴族家裡的人隻要天天混吃等死,天上就能自動下官爵下資财,現在可不行。相反,原本一直被困在底層的老百姓,卻能通過上陣殺敵改變自身階級,功高者甚至可以和這些貴族平起平坐,這叫那些平時傲慣了的老貴族怎麼受得了?

他念叨完這一句又笑了笑:“卿等都是我大秦的棟梁,一切決定都是從我大秦的利益出發,一場尋常的辯賽而已,沒有什麼無禮不無禮的。想來杜司空他們,也不是斤斤計較的人。”

【《史記·穰侯列傳》道:“以三十萬之衆守梁七仞之城,臣以為湯、武複生,不易攻也。”此處的穰侯為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當時,他圍攻魏國的都城大梁,魏大夫須賈便用此話勸他退兵。】①

“喔,舅父,沒想到能在這裡聽見他的名字,”驟然聽見魏冉的名字,嬴稷眼睛一彎,“就是不知父王處的他,現在安好嗎?”

“您不若私下去問問惠文王。”範雎吃不準他現在是什麼心情,畢竟嬴稷這個人,挂着笑臉也不代表他就高興。對比先前喜怒甚少形于色的秦始皇……

一時不知道哪個老闆更好伺候。

“這時候還是不要去惹父王他老人家了,”嬴稷搖搖頭,“他近日可被少年時的我氣得不輕……對了,趙國放人了嗎?”

“王上心急了,昨日才去的信,哪裡能這麼快,小公子怕是得下旬才能抵達秦國了。”

“啧……”嬴稷微微蹙眉,“就希望我那後生可以放聰明點兒,在他大父抵達秦國前,一個關于秦始皇的消息都不要再給出來,免得被有心人看出什麼來,把一些陰私手段往阿政身上用。”

“那是肯定的,臣觀那位公子也不是愚笨的人,涉及他大父,他自然會更謹慎些。”

“最好是這樣……到時候,讓白起跟在接應的人裡面。”

範雎眼皮子一跳:“君上,是想讓武安君輔佐小公子?”前段日子,白起因攻邯鄲的事情和嬴稷起了沖突,嬴稷對他已經極度不滿,今日,竟願意将承載全國厚望的公子政交給白起?

“寡人這個王上使喚不動他了,不妨給他換一個。”

“可,小公子今年才滿一歲……”這時候就選輔臣,是不是太早了些?

“就是因為年紀小,才更利于培養感情,政手下的臣子瞧着個個都對他十分敬慕,必定是個馭下能力極強的君王,他又有寡人沒有的東西,不愁收服不了白起……”他說到這裡停頓了片刻,見範雎隻點頭,而不發一詞,有些奇怪,“你怎麼不問政兒身上有什麼東西是寡人沒有的?”

範雎:“……”君臣多少年了我能不了解你?還用得着多問這一嘴。

面上卻道:“未敢妄議君王……何況,于範雎而言,我王已經是最理想的主上了,實在找不到不足之處。”

“哈哈哈,範雎你……你就捧吧!”嬴稷大笑起來。

這次,是顯而易見的愉快。

【從這幾段,就可以看出,湯武在後世地位之重。想想,一件事情,隻要他們做過,那就是合理的;他們都做不到,那别人肯定做不到;我想做一件事,但是别人不同意,隻要我說我是跟着這倆人學的,那别人一定沒法兒反駁……】

須賈、商鞅:雖然确實有那個意思,但是被他這麼一說,怎麼感覺怪怪的。

“那不就是用來當筏子的嗎?”說這話的是程知節。

被提到的幾個當事人:“……”

李世民輕咳一聲:“義貞。”你把話都說完了讓人家下次怎麼再拿他倆舉例?

這諸天萬朝不知道多少人喜歡把“當年商湯、周武”挂在嘴邊,程知節這一開口,掃射範圍過廣,心大的聽聽也就過去了,換那小心眼子,回頭能給他寫在記仇本上。

程知節也知道自己說錯話了,摸了摸鼻子,開始望天。

成湯靈魂發問:“後人說的‘崇敬’,就是把予這樣用嗎?”

伊尹勸慰道:“在後世人心中,任何事情加上你們都會變得有說服力,還不是‘崇敬’的表現嗎?”

“你要不問問姬發,他想不想要這種‘崇敬’。”

伊尹:“……”

【當然了,後世有這樣一句話:“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湯武,也不是所有人都持正面觀點的。漢時就有兩個人發生過這樣的争論,黃生認為,湯武是弑君奪位;而轅固則認為,這二者是替民行道。】②

“暴君得而誅之,有什麼好說的。”秦位面,少年項籍低聲咕哝。他本不想顧忌那麼多,因着項梁瞪了他好幾眼,才斂了音量,沒叫這聲音傳到諸天萬朝去。

“就因為你是這種想法,所以他漢朝的人才敢這樣直接指責湯武弑君。”

“啊?這二者有什麼關系嗎?”項籍眨眨眼——他還能影響到漢朝的人去?

因為你替姓劉的把最後一個秦君宰了,瓜娃子!

項梁恨鐵不成鋼。他已然能猜到那個項羽就是未來的項籍,因為這個“羽”字,正是他準備給侄子起的字。

可項籍本人卻并不知情。

項梁也不知道該怎麼和他說,自顧自氣惱了半天,便不再理會項籍了。

項籍撓了撓頭:叔父又怎麼了?

年紀大了情緒不穩定?

“這話乃公其實是不贊成的,”劉邦對蕭何說,“都知道桀纣殘暴,百姓苦不堪言,若沒有湯武這樣的人站出來,那百姓又上哪裡去找活路?縛手等死嗎?像那個伯夷叔齊,乃公覺得很不行,自己受不了自己跑了,人家要推翻暴君了,他們反說人家不忠不義……若乃公是百姓,必然要對說這種話的人恨之入骨。”

蕭何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語氣中帶了些調侃意味:“陛下連《呂氏春秋》都讀完了?”

“閑來無事翻翻罷了。”

“孔子對伯夷叔齊多有推崇,此二者甯可餓死,不食周粟,是堅貞忠義的的典範。”張良微笑着說。

他話淺,意思卻分明。

周武王伐纣固然是民心所向,可換成統治者的角度,這種行為是萬萬不可取的。是人都有私心,很少有帝王能心寬到坦然接受自己的子孫有可能變成“商纣王”、自己家江山早晚也會被颠覆這一事實。若世上都是如伯夷叔齊一般的人,那麼就算自家人幹出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皇朝也能半死不活地吊着一口氣。當然要大加宣揚二者這種精神了。

至于孔子,他稱贊伯夷叔齊,何嘗不是因為渴望重新建立禮樂制度,想借着頌揚伯夷叔齊的忠孝禮義,來讓人們把丢棄的周禮拾回來?

見劉邦一時沒吭聲,蕭何追着張良的話,問:“如果是陛下,您會殺伯夷叔齊嗎?”

“此忠臣也,何故為難?”劉邦不假思索。

六目相對下,劉邦自己笑開了:“我大漢需要這樣的忠臣。”

【對于黃生的質疑,二位有沒有什麼想為自己辯解的呢?】

姬發率先擺擺手:“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金銀财寶尚且不能讓所有人喜愛,寡人又怎麼好要求人人都對自己滿意?總不能,連話都不讓人家說吧?”

成湯亦道:“予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至于後人評說,便随他們去罷。何況,既然一開始選擇了弑君,就要做好這個準備,其他人怎麼想,不是予能控制的。”

【二位還是生的年代太早了,想必沒見識過文字獄罷?】

“啊?”兩個奴隸社會土著條件反射地望向自己身邊的人。

姬旦想了想:“文字獄……就字面來說,當是因文而獲罪,隻是不知是什麼樣的言論。”商周時期,不但交通不發達,還沒有紙張,記錄東西要麼用竹簡要麼用龜闆,資源有限,不是尋常人家想用就用的。信息交流條件這樣落後,商周人自然沒那工夫去咬文嚼字。

“不若舉個例子。”伊尹這樣建議。

他能看出來嬴棠本人有時候言辭很匮乏,單要他說,大抵是說不出什麼子醜寅卯的。前面幾遭他嘗到了讓各朝人才代為細講的甜頭,幹脆就放棄禁言,直接開了所有人的音視頻權限了。能言之有物的人可以放心大膽地講,還能彼此讨論;而那種開口隻能吐垃圾的草包則是不敢擅自開口,一來不想從商周時期就開始丢人,二來他們的老祖宗也在場,血脈壓制,很少有人不怕自己祖宗冷下臉。

【就比如後世有個朝代的某個皇帝,因為的文人,寫了一句“一把心腸論濁清”,将他狠狠斥責了一通。其他大臣見狀,也開始翻那詩人以前的詩作……羅列出了一堆罪狀,還要判那名文人“淩遲”。淩遲你們曉得伐?就是拿刀一片片把人的肉割下來。】

“為什麼?”成湯滿臉問号,“是不是後世的這個什麼,詩,有沒有什麼予不懂的規矩?”

說起詩,唐朝人可就來勁兒了。

“就算格律韻腳有規定,内容就放在那裡,和您那裡不會有太大出入的。”杜甫此時正和李白于客棧歇腳處對飲,聽嬴棠提到文字獄,便就着嬴棠列出來的幾句詩讨論了一通。

但以兩人才學造詣,也隻分析出了一二點可以被拿捏問罪之處,故而杜甫有此一說,希望嬴棠快快給出緣由。

“喔喔喔,李白,杜甫!”嬴棠抻長了脖子,想借着這個動作把二人看得更清楚。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